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宋词的意象研究一直是词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十年来的意象研究主要集中在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意象群体归纳和温庭筠、李清照等个体词人的典型意象研究上 ,尤其是对楼栏、月、禽鸟等大量读者耳熟能详的意象元件的归纳使唐宋词的意象研究逐步走向纵深。  相似文献   

2.
唐宋词体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将词体作为最基本单元的话,则词体大致可分为四个类层:词体、种词体、亚范型词体、范型词体。亚范型词体约有六种:花间体、柳永体、东坡体、美成体、稼轩体、白石体。在六大亚范型词体中,只有三种堪称词体范型:柳永体、东坡体和白石体,分别代表了三种词人和三大词性:市井词人、诗人词人和职业词人以及伶工之词、士大夫之词、职业的工艺化词。  相似文献   

3.
唐宋词内在质素演变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词一般模式是:人物+场景—→心绪变化。词从晚唐五代到最终凝定不前的南宋时期,这三个要素是渐有演变的。从文本意义上说,这三个要素的演变,使词能不断地反映时代整体的社会心绪和意趣,并能不断地提供新的审美特质而始终使之处在时代文学发展的最前列,使之最终完成了由娱乐色彩较浓的文学品种向严肃文学过渡、由大众艺术向文人个人抒情艺术过渡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内蕴没、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整体美五个审美要素论析唐宋词名句的构成,探讨名句的审美素质与审美特征,从审美的角度揭示唐宋词名句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王晓骊 《江淮论坛》2001,(1):112-115
宋词文化学研究是近年来宋词研究领域的热点 ,本文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加强宋词文化学研究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的命题 ,并对文化概念、文化与文学的关系以及宋词文化学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词学批评史上,"本色"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词学命题。因此,本色论丰富多彩,"本色"的内涵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唐宋词学批评中的本色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一是晚唐五代到北宋前期的理论构建与巩固时期;二是北宋中后期本色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时期;三是南宋前期对传统本色理论的反动时期;四是南宋后期本色理论的深化时期。唐宋时期的本色论有力地推进了词学的发展,并为张炎本色论的形成打下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文化批评蔚为大观的时候,当代唐宋词研究者亦积极参与其间,许多论著从文学-文化的双向观照中,找到了研究问题的新视点和话语表达的新方式,提出了唐宋词研究的新观念、新方法,取得了新的收获,建立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文化批评范型。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的唐宋词研究表现出宏观的视野和鲜明的学术品格。现代化思潮的涌动导致了学术思想的变异,方法热、寻根热和文化热的潮汐,使唐宋词研究产生了多元的视角和多样化的方法,新老研究者用自己创造性的劳动确立了自己的学术地位,彰显出各自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9.
曹辛华 《文史哲》2012,(4):124-132
对律赋在唐宋词体演进中所起的作用,向来少有人关注。律赋与词体在起源上具有"共时"的互动作用。律赋参与词体体式建构,增强了词的艺术表现力,使之能够突破律诗整齐划一的形式,运用灵活多样的句式来表情状物。在篇章、结构、布局、作法等方面,律赋为唐宋词尤其是慢词准备了艺术经验。作为科举取士主要手段的律赋写作还为词体提供了生存土壤,进而影响到词人的填词生态、心态与行为。要之,无视律赋在唐宋词体演进中的作用是失之偏颇的。词的体式研究不应该局限于律诗与词的关系上,词体是律赋、律诗、骈文、乐府等多种文体的复合物。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文化生态急剧裂变的时代,也是中国文化最富创造性的时代。文化生态的一系列变化引起唐宋词研究观念的嬗变:一是文化批评话语的一枝独秀,二是“回归古典”话语的重提,三是学术史、文学史话语的兴盛。产生了一批具有方法论和范式意义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唐宋词闺情主题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意蕴,表达了女性在与男性现实相处关系下的丰富情感体验和特定心理。这类作品中经常出现美丽动人、翠眉长皱、粉泪盈掬、娇慵无力、倚阑远望的女性审美形象,弥漫着哀而不愤、怨而不怒的审美情调。这种审美情调由特定的审美心理构成,既与女性的生存境况所造成的心理以及男性词人的柔弱心态息息相关,同时又是男性词人审美心理的外化和再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苏轼词的“士大夫化”为“切口” ,剖析唐宋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的思想蕴涵十分复杂 ,但其主流导向和实用功效却落脚到引领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成为“合格”(既入仕为官 ,又怀有士大夫情志 )的士大夫文人。而苏轼即是一位典型的士大夫文人 ,他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其词中又充溢着士大夫情志。故本文重在剖析苏词所表现的士大夫情志中偏重于政治层面的士大夫意识和偏重于生活层面的士大夫情趣 ,以此来映现唐宋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3.
刘兴晖 《兰州学刊》2009,(9):174-176
唐圭璋先生先后在朱祖谋《宋词三百首》原编、重编本的基础上编成《宋词三百首笺》和《宋词三百首笺注》,促进了《宋词三百首》的广泛传播。《唐宋词简释》则是对《宋词三百首》选词的补充和完善,其间体例和选词的变化,呈现出唐圭璋先生词学思想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清代出现了大量采选精审的唐宋词选本.就功能和价值而言,这些词选本可导入门之径,其评点可从细节处示人写作技巧,使得唐宋词成为可师法学习的文学经典,许多词选本编选之初即是学词教材;从清人选唐宋词的编撰历程来看,词选作为词学家赖以阐扬词学观念的重要手段,其每个要素都发挥着理论批评功能,很多词话本身就辑自这些词选本,其理论价值明显可见;选家依照一定的词学观念对唐宋词加以编选,对词人进行历史定位,客观上具有构建唐宋词史之功能.  相似文献   

15.
清扬 《天府新论》1999,(2):96-96,F003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抒情性的诗词创作占据着十分突出的重要位置。诗歌和曲子词的关系相当密切。具体而言,曲子词是从能歌的诗体中演变生发出来的,经历了一个由萌生。发展、成熟、鼎盛、深化的过程。从时代上着眼,曲子词显然滥觞于隋唐,成熟于五代,鼎盛于北宋,深化于南宋。关于唐宋词的研究,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词学研究真是繁荣兴盛,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乔力先生近年推出的新著(唐宋词要义)被列入了光明日报出版社1997年推出的《中国文化经典要义全书)之中,与读者见面了。笔者有幸得睹…  相似文献   

16.
王晓骊 《学术论坛》2007,(3):160-164
相比于唐宋诗,唐宋词的独特审美价值就在于其“女性化”的文学品格。借助于西方“双性同体”理论,这一文学品格的形成原因及其审美价值都可得到一定程度的合理解释。首先,男性个体对女性人格的潜在认同,即“阿尼玛”的释放是唐宋词人“男子而作闺音”的内在心理动因;其次,寄托比兴的文学传统又为这一情绪的释放提供了合适的“伪装”;最后,由“双性同体”带来的性别融合成就了唐宋词人的文学创造力,使词获得了与诗歌并辔同驱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7.
作为当时的流行歌曲,唐宋词具有鲜明的通俗性特征。这不仅表现在其音乐性质的世俗化,更表现在其歌词所反映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理想乃至人生价值定位都与以雅文化为核心的正统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一方面导致了雅俗文化的冲突和对峙,另一方面,它们又促成了这两种文化的渗透与融合,从而使宋代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雅俗交融共存的良性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8.
在众多名山中,庐山是一座地域文化显著、影响颇为深远的名山。以词数量而论,只有天台山词可与其比肩。宋代庐山词的兴盛,是在词学观念嬗变的背景下,庐山地域文化影响所致。由于创作观念、时代背景的不同,两宋词对庐山文化的接受经历了一个变迁过程。这主要体现为对庐山题材、意象有不同的选择和侧重,词旨内涵及风格呈现出差异性。在宋型文化与庐山地域文化的双重作用下,庐山词体现出与其他名山词不同的风貌,并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9.
20.
宋秋敏 《天府新论》2008,(2):152-156
商业包装是现代流行歌曲商业化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作为当时"流行歌曲"的唐宋词,其风靡于社会各个阶层,最终成为"一代之文学",也同样离不开它在歌曲传播方式、情境营造、题材选择和情感取向等方面成功的"包装策略".并且,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流行歌曲所采用的不少"包装策略",都可以在唐宋词中找到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