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在学校,教师凭借语言(特别是口头语言)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文明道德。著名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在他的神经学说中,称语言为“信号的信号”。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的语言,会使对方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和教育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就要讲究语言艺术。有人说,“教师应该是语言大师”,这话并不过分。因为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涉及教师的职业修养和基本功,其语言功力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语言的范围非常广泛,内容也非常丰富。我们常见这样的教师,他们…  相似文献   

2.
巴赫金曾经说过:“对话的前提就是对个体的尊重,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应该尊重对方,因为任何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通过对话教学,使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交往、理解,也使人与世界、与文本间相互认同、体验。  相似文献   

3.
郭志辉 《新天地》2011,(12):123-123
我常听人说,人的一生中能遇到一位好老师是莫大的幸福。我很幸福,因为在我的学生时代就遇到了许多好老师。老师对我的爱和关心使我萌发了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我也要做一名人民教师,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  相似文献   

4.
现在在微博上和报刊的文章里,常论证"不"字。这个"不"字就是否定对方,否定别人。倘若想一想,世上哪一类人说"不"最多呢?有人立刻会说是有权有钱者。因为权钱在手的人腆胸昂首,颐指气使,最有说"不"的资本。其实说"不"最多的不是这类人,说来好笑,是幼儿园的教师。并非是说幼儿园的教师权力多么大,而是他们面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说:“家有五斗粮,不当孩子王。”因为在世俗的眼光中,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生的清贫和清高。当今社会很多人受商品大潮的冲击,避教师之清贫投入到下海的潮流中,也有少数人意识到教师职责的伟大和神圣,对教师的清离退避三舍。然而就现代文明发展来看,教师是人类文明延续的承担者。正如杜成所说:“教育乃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面对人类几千年来的文化史,人们不可能—一去体验,所以人们在进入社会之前,首先应该在一个固定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和做人等方面的教育,以便适应社会的需求。教师就承担着这一教书育人的重任…  相似文献   

6.
雷华荣 《社区》2009,(10):40-41
在福建省光泽县杭川街道杭东社区,有一个名叫陈伙生的人。此人不仅在杭东社区,而且在整个光泽县都相当有名,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不仅因为他曾经是社区居委会的重点帮扶对象,还因为他现在是见义勇为先进青年。具体一点说就是:以前他是一个盗窃犯,现在则是一个优秀保安。  相似文献   

7.
潘慧贤 《新天地》2011,(7):25-25
当问起你把教师比喻成什么的时候,很多人就会说,蜡烛!因为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还有人把老师比喻成园丁,说起园丁我就想起了一部电影——《剪刀手爱德华》,主角爱德华的手就是一把剪刀,把园里的花花草草修剪的整整齐齐。如果学生真的是花花草草的话,  相似文献   

8.
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一所小学考察时曾经深情地对孩子们说:“你们不但要学到课本里的知识,更要学会表达。”为什么温总理把表达看得那么重要?因为表达,尤其是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流的一种载体,它对社会的进步以及一个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语文课程标准》说得清清楚楚。可现实中,作文教学却处于“三无”状态——教师教作文无法,学生写作文无奈,教学的结果是无效(贾志敏语)。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教学中该扮演什么角色呢?有的人说.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位出色的演员,在讲台前自如地演绎着各种不同的角色;有的人说,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位一流的导演,在一方天地里将各个角色的潜能尽情发挥:有的人说.优秀的教师是一位天才音乐家。带领一班孩子奏出快乐的乐章……在观摩了王志文老师教学的《古诗二首》时,我想,教师更是位有着高超技术的摄影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摄影师般敏锐的眼光,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多角度捕捉镜头,引导学生全方位解读文本及其背后的真谛。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对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对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素质教育就是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提出的。同时,教育又离不开教师,因为教师在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故又有人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此,中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有效地促进青少年一代健康发展。而…  相似文献   

11.
现在中小学生大多都对作文没有兴趣,学习态度一直是消极的,有学生甚至害怕作文.这是和教师引导无方有着密切关系。学生感到写作文最困难的事是找不到材料.而我们教师又常常是要学生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有着明显的缺陷.因为学生年龄小,很多事物都没有亲身体验.有许多学生看到老师的命题都感到无话可说。在作文的时候免不了说一些空话、套话。这时写作文就如同在受刑.在感情上备受折磨.哪里还会尝到创造的快乐?如果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时常穿插一些趣味作文,让学生从中尝到写作的快乐.那么.他们对作文的态度很可能就会转变.从而把写作当作一件乐事。  相似文献   

12.
作文评价的目的是什么?恐怕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得清楚的。因为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评价目的。对于张老师来说,他的评价目的是此;而对于李老师来说,他的评价目的却是彼。即使是同一位老师,在不同的时间范围内,其评价目的也是各不相同的。在这一时期是出于此评价目的,在另一时期却是出于彼评价目的。用系统的观点来分析,作文评价目的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系统。  相似文献   

13.
作文是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应该是活泼自然、生动有趣、色彩斑斓、血肉饱满、情韵十足的,写作不应该是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的苦差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替学生想想:学识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呢?生活积累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打开学生自己生活的宝库呢?思想情感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呢?我们应该让学生享受到真正的作文生活,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自然舒爽的作文环境,使他们的创作天赋得以痛快、潇洒地施展。  相似文献   

14.
一路逆风     
宋志军 《社区》2012,(8):22-22
因为经常要出远差,每年都要乘坐几次飞机。我的许多朋友亦如此。每当要出门的时候,总会对别人说或听别人对自己说.祝一路顺风。后来遇到一个曾经当过飞行大队长。在天上飞了十多年的朋友,他告诉我说,对乘飞机出行的人千万别说一路顺风。我问他为什么?他告诉我。飞机在飞行中最害怕的就是顺风.因为顺风对于飞机飞行的速度和安全都是极其不利的,特别是飞机起飞的时候.遇到顺风是很危险的。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语言是播种知识的犁。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20倍。”因此教师应十分注重自己的语言修养。  相似文献   

16.
在祖国的时候,我做了10年的国语教师,学生都是小我10多岁的高中生。来到日本後,我也幸运地当上了国语教师,不过学生大多是有了孙子孙女的爷爷奶奶们。这些“大学生们”恭恭敬敬地称我“老师”,我亲切地叫他们“某某同学”,很快我们就成了忘年的好朋友。於是有了许多关於他们的故事。我的学生们个个都对中国有著友好的感情,并对中国略通一二。野本隆同学自豪地告诉我他去过8次中国。当有人说打算去欧美旅游时,他却直率地说:“除了中国,我哪儿都不想去。因为中国太迷人了,即使去100次也不会够。”他最钟情的是中国多彩而神秘的石窟…  相似文献   

17.
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只会指导学生作文,不重视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就作文教学而言,我认为只是进行了一半,因为好的文章不仅仅是写出来的,更是修改出来的,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分写,七分改”。许多教师忽视了这一点,不辞辛劳地替学生逐字逐句地修改作文,往往把一些超出学生见识之外的语言强加给学生。久而久之,导致了学生思维不发展,观察事物不全面,甚至出现作文的“懒惰”行为。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而这又需要教师恰到好处地使用和处理好教材。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短短八个字,内涵却相当丰富:一、正因为是“例子”,我们教学时就要“胸中有书”正确运用教材作为凭借,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二、正因为是“例子”,我们教学时更要“目中有人”针对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和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想学、爱学、学得主动活泼;三、正因为是“例子”,我们教学时还要放开手脚,触类旁通,掌握其规律,通过学习能举一反三,立足“小课堂”放眼“大…  相似文献   

19.
王悦 《新天地》2011,(12):233-234
初高中英语衔接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教学难题。因为高中英语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与初中各项有着较大的区别,怎样使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能够在英语学科顺利过渡呢?首先,每一位高中英语教师都要认真学习和研究《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在新课标中,对高中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都细化了其要求和标准。下面结合自己近十年的英语教学经验和体会,谈谈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语的衔接。  相似文献   

20.
第十一位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所小学校。因为各方面条件极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 当村民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