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把握福建省九个地级市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动态性及变化趋势,建立福建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动态评价方法,对2004-2011年福建省九个地级市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动态评价,根据综合评价值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评价排序值进行稳定性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区域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水平与质量直接关系到区域的发展前景,而研究、构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一个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最基本的前提.国内外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各有特点,各具优劣,对其进行比较研究,能够构建符合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钢铁产能利用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对2001—2012年期间中国钢铁产能利用状况进行了估算,试图搞清中国钢铁产能利用究竟处于何种状态。结果表明,总体来看,在此期间中国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并不严重,2004年、2005年和2012年处于严重过剩状态,其余各年基本处于相对过剩状态。建议政府应明确自己的职能,减少对产业发展的干预;继续深化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改革,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产业政策的执行力,优化产业政策的针对性;逐步完善环境保护体制,为钢铁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4.
基于组合评价的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高速增长,区域协调水平也在不断变化,本文从经济、城乡、社会、环境与协调能力五个方面入手,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层次分析两种方法构成的组合评价法对2000年与2007年中国区域协调水平进行评价,发现区域协调水平呈现出"东强、中弱、西更弱"的格局,但是这一格局随着区域政策的实施与细化呈现一定的变化,证明了坚持不懈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构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赋权法,对2013—2017年我国31个省级区域的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明显的区位差异,整体而言,东部地区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2)各区域综合得分时序变化明显,西南地区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东部地区则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其中,山东、广东和河北等省域的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各省市区域创新能力有所下降。(3)从各区域创新要素得分看,中部地区创新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浙江省创新产出效率较高,内蒙古、河北等华北省级区域的创新贡献水平不断提升。(4)各区域应通过鼓励区域间协同创新发展、大力推进文化产业集聚、积极推动体制机制改革以及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等措施提升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创新型城市必须具备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机制、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等基本要素和两型社会内涵,此为长株潭创新型城市群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在具备可比性原则的基础上,该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了动态比较和横向比较两大内容,采用加权平均综合指数法对近年来长株潭相关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加快长株潭创新型城市群建设需增强创新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创新资源培育、投放和建设力度,构建和完善创新型城市群发展的创新机制和环境。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北地区人口持续增长、社会经济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人口、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成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基于此,文章以甘肃庆阳为例探索建立了区域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结合庆阳1990-2010年相关数据,对其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文章从产业基础、创新能力、数字化能力、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绿色发展、质量竞争力、社会贡献8个方面构建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进行测算,并利用聚类分析、对应分析等方法对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12-2020年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可以划分为起步、较快发展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从发展指数来讲,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但从增长率来讲,中部和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得益于数字化能力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9.
加强德育能力的建设,提高大学德育实效性必须构建大学德育能力评价体系。利用AHP法,结合大学德育能力的内涵和基本特征以及德育能力形成规律,对大学生德育能力形成要素进行系统整合,构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大学德育能力评价体系。该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27项二级指标和50个具体评价因子的三级指标构成,并提出了确定指标权重、标准值以及进行综合评价的基本方法,以期对大学德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翟璐  金明玉 《理论界》2012,(10):42-43,121
本文构建了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辽宁省为例,运用多指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对2000—2010年辽宁省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作出了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各行业吸纳就业能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忠伟 《兰州学刊》2006,52(5):171-173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法构建了分析中国行业吸纳就业能力的基本指标,采用实际的数据计算中国各行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并对行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出就业潜力比较大的行业,并给出评价行业吸纳就业能力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构建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得到测量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五个主因子,通过计算综合因子得分得出山东省各城市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水平的整体排序,最后,以聚类分析完成不同城市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异的分类和比较。  相似文献   

13.
将主成分分析应用于水电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在简要介绍主成分分析方法后,对11家水电上市公司2004-2006年的绩效进行了评价分析.通过分析导出了影响企业绩效的几个主成分分量,并建立了绩效评价模型,根据计算得出相应的评价值,最后对样本公司的绩效进行排序和综合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是进行企业绩效评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AHP-熵权法的地方可持续支柱产业财源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HP-熵权法构建三级指标体系,以中部六省为代表对区域财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为可持续支柱产业财源建设提供量化标准。以AHP——熵权法评价中部六省的财源状况,结果显示,湖南处于次优地位。优化地方财源结构、构建可持续支柱产业财源需要构建支柱财源动态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制定支柱财源体系建设战略规划,构建起地方可持续支柱产业财源建设的财政政策体系,包括加强预算支持,拓宽投融资渠道;重点抓好优势项目建设,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资金支持,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整合多项专项资金向产业园区倾斜,创新财政支持方式,促进支柱产业财源集群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的指标理想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理想值的技术路线,由决策过程和执行过程两个前后连贯的部分组成.根据杭州等地高新区的实践探索,评价工作的发动者设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理想值的根本方法是"目标值+区域修正系数"法.具体方法和依据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规范标准与政策目标,开发区制定的规范标准与管理目标,以及发展趋势值,最大值(或最小值),平均值,理论最优值,专家(民众)咨询等.不同的评价指标其适用性不同,根据评价指标的属性国土资源部可以选择相应的具体方法.建议至少应责成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按照"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在省域范围内统一设置评价指标理想值;在可能的条件下,在全国范围内对评价指标理想值按区域进行协调、统筹和确定.  相似文献   

16.
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优体,因此提升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刻不容缓.针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区域创新网络的角度出发,设计适宜的自主创新动态联盟,是中小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要有效地将软实力概念和理论运用到城市发展实践中,需要构建一个中国大陆城市软实力的评价体系.城市软实力的评价体系包含由文化号召力、教育发展力、政府执政力、城市凝聚力、社会和谐力、形象传播力、区域影响力、环境舒适力等8个大类、21个二级指标、44个三级指标.运用该指标体系,可以对中国城市竞争力前50强城市的软实力进行实证评价,对中国城市的竞争力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18.
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前提和基础,从根本上决定着可持续发展及其实现程度,集中体现着区域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在界定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内涵的基础上,从基础支撑能力、发展能力、协调能力和持续能力四个方面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及加权求和法对鄂尔多斯市2007 ~ 2011年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得出鄂尔多斯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在资源总量、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度以及经济的持续度等方面出现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基于市场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物流技术的不断提高,对物流网络资源动态整合模式的可行性评估,是保证物流网络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高网络运作效率和盈利能力,管理节点物流企业的重要方法。依据物流网络资源动态整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下的物流组织网络相关理论,借助物流信息网络的支撑,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物流网络资源动态整合能力进行研究,并用一个算例对物流网络资源动态整合能力评价体系及其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验证。通过对物流网络资源动态整合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优化物流网络结构与管理策略,对于物流网络和各节点企业实现长期战略目标,降低物流网络运作成本,提高获利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蕾  张红丽 《兰州学刊》2014,(5):140-145
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农产品价值的实现以及增值水平,同时也会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文章构建了区域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分别运用因子分析法和TOPSIS分析法对2012年中国16个农业大省、区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通过加权处理将两种评价结果结合,最终得出16个研究区域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的农产品物流水平较高,经济落后的地区农产品物流水平较为落后。最后对各地区农产品物流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