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抓好基础教育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是今后一个时期内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 基础教育是发展高等教育的奠基工程。实现现代化,需要大批科技人才和各个领域的高级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主要靠高等教育,而高等教育的生源在基础教育。即使那些未能进入高等院校而自学成才的人,同样离不开基础教育阶段所掌握的知识和本领。根深才能叶  相似文献   

2.
消除知识贫困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命题。个人的主体地位,对消除知识贫困具有中心意义。在信息时代,媒介是知识的基石之一,媒介素养的缺失直接导致知识贫困的个人主体地位缺失。中国迫切需要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建构个人的主体地位,以适应新的媒介环境下消除知识贫困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传统教育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新课程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本质上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自主的、  相似文献   

4.
一、不断强化教学中心地位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高等教育的本质则是培养高级人才的一种活动。教学作为培养人才的核心环节,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占据着中心地位。坚持教学中心地位,有利于保证教育质量,有利于保证人才培养,否则就会导致教育质量滑坡。这一点,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共识。新时期,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21世纪,要求大学培养出更多基础宽厚、知识广博、能力强、素质全面的创新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前提是必须始终重视教学工作,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一所高校学风、…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是依据人的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在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基础上,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精神为出发点,以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和创新能力,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人格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包括非常丰富的内涵,它以德育为前置条件,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中心,文化科技教育、体育、美育、劳技教育、心理教育和其它教育为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6.
张勇 《宿州学院学报》2004,19(3):134-135
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其灵魂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是知识教育基础上的更高要求。重在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创新教育的核心。本文就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在促进我国知识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承担着培养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培养千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打基础的任务.基础教育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在于深化教育内部的改革,因此,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手段与方法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基础教育都必须作出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决定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仍在于千千万万个实际推动教育进程的教师.当务之急,必须深入揭示新课程改革蕴涵的现代教育理念,努力形成教师的新教育学视野,即明确基础教育所应实现的三大战略重心转移教学的中心从"知识本位"转向"学生本位",教师的角色由单纯传递知识的"教书匠"提升为培育健全人格的"教育家",学校生活也由情感的"荒漠"演绎成滋养丰富人性的"沃土".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与高等师范教育是人才成长的摇篮,而且是教育的两个不同等级的环节.基础教育对中小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与知识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取决于中小学教师质量的提高;高等师范教育及高等师范院校是学生素质提升与能力提高的关键时期,高等师范教育的目标是为基础教育服务,双方的合作与交流是成功培养人才的需求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特色均衡发展是指区域与学校因地制宜、创建特色,追求高质量教育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是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卓越教育的过程。广东基础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发展极不均衡;基础教育特色均衡发展的对策是外延均衡和内涵发展有机结合,外延发展是城乡基础教育特色均衡发展的基础,内涵发展是城乡基础教育特色均衡发展的关键。基础教育特色均衡发展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创立区域教育特色促均衡的品牌,有利于向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目标奋力迈进。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化境遇下我国中小学校道德教育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文化时代的到来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民主、开放、多元的文化氛围,在拓宽道德教育内容、改善道德教育方式与途径、促进青少年自我发展的同时,又在深刻地影响着我国中小学校的道德教育,造成青少年道德选择困难、学校管理难度加大、教师信息素养亟待提升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我们准确审视网络文化境遇下我国中小学校道德教育的弊端,深度挖掘网络文化对传统道德教育带来不良影响的根源,加强我国中小学校的道德教育内容、途径、管理等系统变革,构建适时性、针对性、有效性的中小学道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从农村师资状况透视城乡教育的差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农村基础教育在建设新农村中的奠基作用,是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从农村基础教育中师资状况入手,进行调查分析,并与城市基础教育展开比较,结论是城乡教育的差距在加大,而城乡在师资力量的差距是至关重要的。如何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以利于推进公平教育,文中提出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3.
人文精神是对人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教师的人文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支柱。在小教专业增设“大学人文”课程,提升小教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既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也是科学构建小教专业课程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四川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是突出的,但问题也是存在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二是教师现状令人担忧;三是留守儿童问题突出;四是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滞后。要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科教兴川”战略,推进四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确保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依托地方高师院校,提升农村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强化政府责任,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重视媒体宣传报道,引导社会舆论关注农村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认识与研究的逐步深入,新的高校数学教育的观点与方法不断涌现,高校数学教育的理论成果日趋丰富,而数学文化为研究高等数学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数学文化具有统一性、民族性和可塑性的特性.从数学文化观的角度看,高校数学教育是综合性教育,同时也是人性的教育.数学文化视角下实践高校数学教育需明确基于数学文化观的基本教育理念;倡导高校数学教育的多元化;构建自由而宽松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6.
"去专业化"思潮给传统的教师教育带来了危机与挑战,削弱了教师教育机构的地位,引起了人们对教师专业知识的质疑与批判。这也暴露出教师专业知识缺少根基、教师教育课程"碎片化"、教师专业训练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等问题。为此,应重构基于实证的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师教育课程,强化教师职业的实践性,使教师的"临床实践"成为一种惯习,促进大学与中小学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7.
构建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因始于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也因理工科院校后续文化素质类课程设置的不舍理,理工科大学生入学前后的人文素质欠缺问题呈累积性的延续状况。必须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现代教育科学思想的理论原则及综合性原则,构建新的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科学地配置学科课程体系(必选)与活动课程体系两大板块,再通过高文化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而提高完善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人文素质与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一场实质性的教育改革,包括社会文化价值、教育体制机制的整体性转型,即教育范式的转变.它是以理论创新、文化更新为先导的.为此,需要深入的社会动员和广泛的公众参与,凝聚改革共识,探索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知识生产和社会创新的新特征,重视自下而上、在基层发生的“静悄悄的革命”.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需要进一步落实和放大“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新机制,通过改善政府治理,简政放权,激励地方和基层创新,培育学习型个人和学习型组织,形成上下结合、多方合力的新局面,推动教育范式的整体改变.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本质强调的是对人的思想品质和文化精神的培养。西方与素质教育思想最为接近的是19世纪以来倡导的"全人教育",即倡导以"育人"为本,强调以开发人的理智、情感、创造力和精神潜能为教育目的。西方教育实践中值得借鉴的教育模式,适合个性发展的教育观念,开放性的教育系统,灵活的评价体系,问题式、反思式、探讨式的教学方法等。我国素质教育应避免的误区:一是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二是认为西方教育尤其是美国教育强调"素质"。  相似文献   

20.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全世界范围音乐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即将不同文化音乐并置,探究和理解其音乐传统和音乐文化,这是我们从音乐方面理解和适应世界文化变化的重要方式。我国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把“审美体验“作为核心,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势必会有些尴尬的现象。本文尝试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求对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如何有效实现音乐审美教育能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