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代作家李佩甫的乡土小说以“绵羊地”的审美意境营造而闻名 ,里边的百姓一族是作为其国民性批判和探索主题的主要对象而出现的。他们身上所积淀的这块土地上的一种“有气无骨”的精神气质 ,成了这块土地上的“绵羊”族。因而这也造成了他们自身生存的严重缺陷状态 ,并不断地强化着自身的苦难命运  相似文献   

2.
《家庭科技》2007,(12):46
背 景 近来,"刷"书族在一些书店里悄然现身--他们逛书店,但不买书;他们翻阅新书,但从不抄录.对于中意的图书,他们往往只做一件事:掏出一支便携式扫描笔,飞快地"刷"走整本书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清晨,米粒睁开眼睛,看见床头柜上蹲着一只雪白的绵羊。“早安,小姑娘。”绵羊开口说话了,它“扑腾”一下跳到地板上。米粒吓了一跳,吃惊地问;“你会说话?你从哪儿来的?”“还是先回答我的问题吧!”绵羊歪着脑袋说,“小姑娘,你昨晚睡觉时是不是数绵羊了?”  相似文献   

4.
目前,云南少小民族贫困问题十分突出,导致部分人对其有误解.对于少小民族而言,在面对来自政府的扶持政策推动时,他们只能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条件和自我的认知能力,以"有限理性"应对.在设计相关扶贫项目时,需要从"有限理性"这一假设出发,激发少小民族的"自主发展意识",使其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制定各种经济社会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5.
没有收成的"试验田"与安龙村一样,安德镇也有一条河经过——那就是作为成都市饮用水源之一的徐堰河.高清蓉在安德镇的"试验田"之一就在徐堰河边.她在河边租了5亩土地,加上她在不远处的"香草园",一共有1 1亩.和安龙村30多亩的规模相比,这里显然不能"批量生产",但作为一块"试验田",它的意义不言而喻. 负责种植这块"试验田"的是旁边住的郑伯伯一家.和以前的安龙村农户一样,郑伯伯一家对不打农药就可以种出菜这件事情非常怀疑,而事实也的确如此. 其实在最开始的一年,这片土地几乎没有收成,种的小白菜全部被虫吃掉了,这让郑伯伯狠狠把高清蓉数落了一番.今年2月,高清蓉租下这块地,不让郑伯伯一家承担风险,但没有收成确实让他们很失望.高清蓉显然对此早有准备,她安慰了失望的郑伯伯一家,让他们继续坚持不喷洒农药的生产方式."以前在安龙村也是一样,他们开始都不相信可以种出好菜来."高清蓉说,为了在这里推广原生态的种植方式,她已经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文化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史,在蒙古高原这块古老,广袤的土地上萌芽、成长、繁衍,承传,世世代代哺育着蒙古族人民。本文拟就对蒙古族古代文化产生的渊源与历史环境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蒙古族古代文明的源头 早在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以前,蒙古高原就已相继活跃着许多古老的民族,如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等等。他们在这里生息繁衍,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他们的活动对蒙古族的古代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拉美出现了一种新的政治现象:一批非共产党的左翼力量崛起,并逐步通过票箱取得了国家政权.在这些国家中,旧的国家机器虽没有被完全打碎,却明显地表现一些新特征:对外几乎都对美国的压迫、掠夺和干涉政策采取抵制或反对的立场;对内都不同程度地奉行社会主义政治理念,并推行社会主义导向的政策措施.可以说,在拉美这块土地上兴起了一股"社会主义热".分析这股潮流兴起的背景及其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拉美社会主义的实质乃至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2003年6月1日,三峡工程开始下闸蓄水,高峡出平湖的梦境终于变成了现实.看着那些与长江相守相伴了千百年的城镇、码头渐入江底,不能不使我们想起曾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他们带上泡菜坛子、家乡土地的种子、老屋前挖的黄桷树苗,一步一回首地离开故土的情景依旧清晰如昨.但是,移民们能否顺利地完成崭新却陌生的生活转换?……  相似文献   

9.
青年的"增权"是一个受到很多关注的问题.当前对于该问题的很多研究都集中在社会工作领域,多数学者都从个体因素上来解释并试图解决该问题.青年是人生中一个很特殊的时期,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个阶段,人们通过获得职业身份而更深入地融入这个社会.因此对于青年而言,"就业"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目前世界各国的年轻人几乎都存在很高的失业现象,这无疑影响了他们融入社会生活的能力,也限制了他们规划自己的未来的可能,从而使得许多年轻人陷入一种"无权"状态.因此我们应该从促进就业入手,通过让年轻人顺利获得职业身份,让他们增强决定自身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网络时代发达的信息技术催长了"宅人族"这一新兴的青年群体。"宅人族"规模日益庞大,成为影响青少年成长与生活的社会现象。本文从社会转型的外在作用,家庭模式的变化,西方外来文化影响及青年自身的发展特点等方面分析了"宅人族"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易》之大壮卦六五爻曰:"丧羊于易,无悔。"此句解读异议颇多,各个注家的注解差异较大。对"丧羊于易"解读的关键在于对其中的"易"字的解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解读:郑玄、王弼和程颐等人的"交易""平易""和易"说,朱熹所开启的"疆埸"说,以及顾颉刚所主张的"有易国"说。经过考察,郑玄等人的解读不太可取,而朱子和顾颉刚的解读较为可取。  相似文献   

12.
刘刚 《殷都学刊》2011,(3):99-101
李佩甫的小说《羊的门》充满传奇色彩,呼天成等人和呼家堡都有着曲折的、出人意料的经历和遭遇,而这些传奇故事无法带给我们阅读的欣喜与快感,却让我们不断感受到人性集体缺失的悲凉与沉重,以及李佩甫在对豫中人的生存困境与精神迷失进行展示后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3.
张宁 《文史哲》2004,(6):53-58
《狼来了》是我国民间家喻户晓的儿童故事,它来源于伊索寓言《牧童与狼》,是由传教士带入中国的。但若引入故事结构相类似的第三个文本《三声枪响》,并予以存在论性质的解读,就可与《牧童与狼》及《狼来了》建立一种有趣的比较关系,其中有关"撒谎"的道德主题被改写成"自我欺骗"的存在主题。由此而生的对儿童的同情,则使我们进一步看到,从《牧童与狼》到《狼来了》的流布过程中,一个道德"劝戒"故事如何变异成道德"恐吓"故事,其中充斥着对身体的训诫和治理。  相似文献   

14.
“养老”·“教养”·儒家“教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以往一些论著已经注意到"教养"这一说法的出现与上古中国庠序中的"养老"有关联,但对这"养老"的具体内涵的解释却并不准确。文章对"养老"的内涵重新作了分辨,并进而考察了先秦儒家在春秋战国之际对"教养"内涵的改造,从而找出了"教养"之所以后来与人的人格修养关联在一起的人文逻辑线索。通过对"教养"原意的追溯,论文揭示了先秦儒家教化的独特品格与其对于人的生命成全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易经>是早期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易经>认为世界万物皆由阴阳两种不同元素组成."阴阳和谐"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才得以化生万物.<易经>之"和",是中国"和"文化的源泉,在中华数千年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和"文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文化仍然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的重要文化资源,"和"的智慧和哲学在当代仍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对当代文学英雄叙事传统的承接和延续,"新时期"文学"英雄悲剧"的叙事必然遭遇重构"个人"与"整体"关系的多重挑战;同时,与"受害者"和正剧英雄的形象相比,悲剧性"英雄"的塑造提出了更高的人格建构要求."新时期"英雄悲剧的叙事不同程度地陷入叙事矛盾导致的文本困境,尖锐地暴露了个人自我的成长在具体历史语境中的两难处境,也预示了当代文学英雄叙事传统的落幕.  相似文献   

17.
九十年代,孔范今把20世纪中国文学放在“历史的悖论性结构”中来把握,探求“文学的补偿性调整与发展”。在此基础上,近年他进一步提出了以“现代转型”为观照视角的文学史观。他的文学史观秉持学理性的学术立场,力求达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体现出动态性、超越性、包容性的理论姿态,真正使“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在“复式结构”中得以多方位的整体性还原。  相似文献   

18.
明治维新后,日本的牧羊事业曾几度规划,但起色不大,其羊毛工业使用的原毛绝大部分依赖进口。九.一八事变后伪满洲国的出现,为日本在大陆发展牧羊业提供了机遇。日本设立了日满绵羊协会,力图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发展牧羊业。卢沟桥事变日本占领华北及蒙疆地区后,日满绵羊协会的活动范围扩大,改称东亚绵羊协会,全面负责日本本土及殖民地、占领地的绵羊改良增殖事务,力图为日本的对外侵略战争提供羊毛资源。  相似文献   

19.
“平民小说”与“士人小说”概念的重新提出和定义,并用以宏观关照宋元以来的中国古代小说:《金瓶梅》以前的小说多是“平民小说”,明清之际小说主流转向“士人小说”,直至近代。以“四大奇书”为代表的明代小说的“平民小说”性质。清代“士人小说”的流变及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从语言哲学、诠释学和宗教现象学等视域加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言"的天与西方基督教中"言说"的上帝存在着以下不同:由于天"无言",使其所指隐含着多义性和随意性,而由于上帝"言说",使其所指被限定为独一的位格神;"无言"的天"出场"的时间性极其模糊,而"言说"的上帝"出场"则具有清晰的时间性;人与"无言"的天之间是"我与它"的共生关系,而人与"言说"的上帝之间则是"我与你"的对话关系;"无言"的天更多的是"直观地"启发人,而"言说"的上帝则往往"临在地"启示人;对于"无言"的天,人主要通过感悟和体会去认知,而对于"言说"的上帝,人只能借助信仰和激情去体认;"无言"的天以"道说"而澄明,"言说"的上帝则因其话语不断"冥化"而隐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