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廷式的变法思想 ,在政治上主张变君主专制制度为“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制度 ;教育思想和人才思想则主张破旧立新 ,改革教育 ,扫除愚昧 ,培养人才 ,设立学校等等。体现了既有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尖锐批判 ,也有对未来国家政治的明确主张和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2.
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必须深化学籍制度的改革,继续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深化课程设置的改革,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深化教材编写的改革,要体现知识性、思想性、探索性、灵活性;深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坚持务实性、开放性、创造性和师生平等原则;深化考核方式的改革,对知识的掌握、社会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考核;深化环境文化的改革,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领导制度思想是邓小平领导观的思想精华和鲜明特色。关于改革和完善领导制度的一系列基本观点,是他长期探索领导制度问题的思想和实践结晶;领导制度更带有根本性的科学论断揭示了领导制度改革的核心理念,实现了历史性理论突破和超越;邓小平领导制度思想体现了制度哲学论的价值,具有制度方法论的意蕴。深入研究邓小平领导制度思想,对于推进领导体制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权保障背景下的中国现代刑事讯问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讯问是人权保障最敏感最直接的展现平台之一。科学有效、积极稳妥地推进以侦查讯问为核心的中国现代刑事讯问制度改革,一方面,应当对刑事讯问人权保障的焦点———“沉默权”相关问题重新做出理性的分析和判断;另一方面,需要在立法精神和立法思想方面突出体现四个基本原则:侦辩平衡原则;当事人平等原则;坦白得利原则;强迫供述证据留存原则。  相似文献   

5.
从王安石变法的失败谈我国农村的税费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宋王安石从理财入手所开展的变法运动影响深远,然而,由于陈旧腐朽的官僚体系,面对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宋神宗和王安石治标不治本,选择了一条为国聚敛财富的道路,使改革缺乏制度的保障,致使变法政策失败。借古鉴今,王安石变法之经验和教训,也许对我国当前农村正在进行的税费改革会有多方面的借鉴和启迪:减轻农民负担是农村税费改革的立足点;简便易行是税费政策制定的关键点;增收节支是农村税费改革根本点;全面实施农村“费改税”方案,从制度上解决农民负担问题。  相似文献   

6.
百日维新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场改革运动。其失败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变法的思想准备不充分。变法理论没被国人完全接受,因而缺乏指导作用,缺乏说服力;对社会力量的思想动员不够得力,变法力量单薄,缺乏深厚的思想基础;变法领导者对变法的复杂性认识不足。第二,行动上操之过急,急于求成;改革方式过于激进,没能团结大多数,打击面过大;不仅没能分化瓦解封建势力,而且在各方面孤立了自己;脱离实际,采取超前行为,激化了矛盾。  相似文献   

7.
王安石变法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改革。对王安石变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王安石变法的“理财”观以及对北宋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作用,均已为历史所肯定。但是,在人才问题上,王安石推行对太学、对科举、对考课制度的改革,倡导推行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高考招生制度采取分省定额、划线录取的办法,这导致了高考招生制度不平等,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规定,侵犯了公民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因此,必须改革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保障公民平等受教育的权利,真正体现法律的公平性,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相似文献   

9.
一、改革与法律的内在联系 改革,史称“变法”,这不是任意的称谓,而是人们从法律的角度对历史上的改革的科学总结,它生动地表明了改革与法律的内在联系,显示了法在改革中的特殊作用。 考察和分析一下古今中外历次著名改革中“变法”的历史情况,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在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作用是十分有益的。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多次改革,著名的有秦代的商鞅变法,宋代的王安石变法和清末的戊戌变法。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各国大的改革也为数不少,诸如日本的明治维新、美国三十年代的罗斯福新政、法国一九五八年的戴高乐改革等等。这些改革都是在维特原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由统治阶级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已成为当代国际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变革的焦点。我国高等教育虽然也清楚地意识到这一问题的迫切性 ,但在具体实施中 ,却无论从观念层上还是制度层上都存在一定缺憾 ,致使收效甚微。笔者认为 :树立民主平等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提供和营造适宜的教学条件和平等的环境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为此 ,在教育制度上应体现基于平等自由而产生的全新的教育质量观、培养目标观、培养方式观和专业设置观 ,并着力探索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机制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历来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议论纷纭.本文从改革是治标还是治本、节支还是增支、缓和矛盾还是激化矛盾、改革是否需要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等四个方面重新探讨了这场变法失败的原因.作者认为这场改革运动缺乏制度的保障,改革者只重增收不重节支,改革也没有处理好统治阶级内部及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而且改革没有一个和平安宁的环境支持,因此,最终导致了变法的失败.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李鸿章的洋务纲领不是“外须和戎,内须变法”,而是“外须和戎,内要自强”;自强是李鸿章洋务活动要达到的目的,变法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变法是对历史上主张变革的统称,其内容与目的因变法者所属阶级、时代和历史条件不同而各异,把变法视为纲领不妥。李鸿章的变法是要改变清廷的某些旧法度,要求对科举制、军制和官制作某些变动。李鸿章变法思想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也具有消极影响。军制和官制改革是使兵为将有,疆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造成封建割据势力膨胀,对外战争调度失灵。不管是“外须和戎,内须变法”,还是“外须和戎,内要自强”,都不能视为中国近代化的纲领,中国不可能在这些思想指导下有独立的近代资本主义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战后英国的福利制度从整体上是一种强调政府主导的福利取向型制度,它存在一个突出的内在矛盾,即过于强调使用国家的力量维护平等的原则,使英国的经济和社会以及人民的思想发生严重扭曲,特别是沉重的财政负担日益成为政府重振经济的巨大障碍。撒切尔政府执政后,私有化成为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一个根本思路和方向。改革主要涉及住房、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三方面。其中住房私有化政策最为成功;教育体制改革毁誉参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成果不大。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是人人在政治上经济上平等。实现平等的途径是在经济上发展生产力 ,消灭私有制 ,实行按劳分配 ;在政治上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在思想上批判违反平等原则的错误思想。毛泽东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是马列主义关于科学科会主义的思想和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 ,实践来源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和中国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王安石变法是以“大明法度”,变法图强为指导思想的崇尚法治,以法治国的改革运动。在变法实践中,王安石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法治理论。文章分别从其关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阐述他的法治理论与法治思想。以为学习和研究王安石的法治思想对于促进当今的法治建设仍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由、平等、秩序、效率是户籍法律制度的重要价值表现。但自由与秩序、平等与效率之间也存在着价值目标冲突需要人们进行选择,我国户籍法律制度的演变体现了这种冲突和选择。以1958年、1978年为节点,我国户籍制度变革分别经历了自由迁徙时期、严格控制时期和渐进改革时期,价值取向也由原先的注重秩序、效率到更加注重自由、平等的人权保障。当下新一轮的户籍改革仍然存在公民自由迁移的障碍问题、剥离户籍背后利益引发的公平问题,需要沿着以正义为价值取向的改革路径进一步推动户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7.
<正> 一 古今中外的一切经济、政治制度的改革,都是同加强法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我国历史上有过三次著名的经济、政治制度的改革。即:秦朝商鞅变法,宋朝王安石变法,清朝戊戍变法。这三次改革都是通过“变法”——修改或废除旧法中障碍改革的法律规范,制定颁布改革的新法,来指导和约束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使之符合改革的需要。 历史上的“变法“,不仅包括制定新法,而且包括法制宣传和法律教育;建立法律机构和设置司法官吏。改革派都主张依法办事,主张严刑峻法。  相似文献   

18.
程昉是熙宁改革时期一个典型的事务型官僚。他被宋神宗提拔,被王安石知遇,从事工作类型多样,以农田水利为主。程昉参与变法的作为有成功之处,也有诸多问题,饱受反对派的干扰与打击。程昉的经历体现出熙宁变革在地方的推行情况以及改革面临的困境。程昉是神宗熙宁变法的一个经典样本,从中可以略窥北宋王朝改革的样貌。  相似文献   

19.
宋育仁是一位杰出的维新志士。维新运动时期,他揭露时弊,纵论时政,言行并用,呼吁变法。他抨击官僚制度弊端,要求改革官制的思想与康有为等维新派志士改革官制的主张颇为相似。其出使伦敦的经历、甲午战争后沉重的民族危机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深厚的国学素养等因素促进了他政治思想的产生。他的政治思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主张西学中源、过度崇古尚古等。  相似文献   

20.
春秋初年的管仲佐齐桓公尊王攘夷之功为历代美谈.但对其治国思想中的法治部分作出系统评价的却是几百年后战国末期的韩非.集法家大成的韩非肯定了管仲在齐国实行的变法改革,并认为变法改革是齐国成功的关键.他对管仲思想中的"刑罚"、"因能而受禄,录功而与官"的法术思想表示赞同,并对其思想中不成熟的方面作出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