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闻一多先生认为贾岛"形貌上虽然是个儒生,骨子里恐怕还有个释子在",此观点得到不少学者的认可.但贾岛执着的入世精神、"立言"的生命价值观,透露出他终生奉守的儒家哲学.他狷狂桀骜的个性则承继了墨家侠义精神的气息.贾岛诗歌鲜明地打上了佛禅审美取向的烙印,但他只是形貌上的禅子而已.  相似文献   

2.
贾岛在四川的活动与遗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星辰顿觉闲。天恐文章中断绝,故生贾岛在人间。相传这是孟郊死后,大文豪韩愈写给贾岛的诗。这是前辈对后辈的殷切期望和鼓励,也是对贾岛创作的高度评价。后来,贾岛虽然没有完全实现韩愈的期望,却也能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在中国诗史上,贾岛诗风以“瘦”著称,并与当时孟郊齐名,被称为“郊寒岛瘦”。韩愈又评贾岛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贾岛能在诗歌创作上独树一帜,其风格有“瘦”和“平淡”,的特色,是从他惊人的“苦吟”功夫上得来的,正如他自己在“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送无可上人》)二句下注的:“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辨了关于贾岛籍贯的四种说法 ,认定他生长在今北京市房山区 ;本文考辨了关于贾岛墓地的五种记载 ,认定他葬在今四川省安岳县  相似文献   

4.
贾岛是中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在晚唐五代有着广泛的影响.但是从中唐到晚唐五代社会境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必然会影响学贾岛一派诗人的心理状态、思想感情和他们对贾岛诗歌的取向.因为作家心理情感的改变与诗风的流变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考察晚唐五代贾派诗人的思想境况对于我们研究贾岛诗风和晚唐五代诗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略论贾岛在唐诗发展中的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贾岛,历来有着不同的评价。尊之者,把他奉为“唐宗”;贬之者,把他斥为“虫吟”。本文从唐诗的历史发展来考察贾岛在唐诗中的地位,以期作出比较公允的评价。(一) 在唐代诗人中,真正能够自成一家的并不多,而贾岛却是其中之一。遗憾的是过去的唐诗研究往往把贾岛附于韩愈名下,或则列在孟郊之后,实际上否定了贾岛在唐诗发展中自成一家的地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贾韩、贾孟的关系作一番分析。关于贾岛和韩愈的关系,历来传说很多。如著名的“推敲”故事,说他们邂逅相遇,“遂为布衣交”。又传说贾岛曾为僧,韩愈令其返俗举进士。《新唐书》明确地说贾岛是“韩门弟子”。看来,贾岛曾经投身韩门是可信的。因为贾岛进京赴举,需要依附先达;而韩愈又“颇能诱厉后进。”所以贾岛才能够得到韩愈的赏识,“由是振名”。问题在于,贾岛和韩愈在诗歌创作方面究竟有没有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6.
贾岛无疑是一位创作个性十分鲜明的诗人。尽管有唐一代名家辈出,而贾岛挟数百首阴黯情调的五言律诗置身其中,算不上是一流的杰出诗人,但他在逆反和内敛审美心理主导下形成的独特诗歌气质,却为其在流派繁多的中唐诗坛赢得了一席之地,并在后世拥有大量追随者。通过对贾岛审美心理表现的系统梳理,并结合诗人的经历遭际、师承交游、主导思想等,以求对贾岛创作个性的形成和创作道路的追踪作更深层次的剖析,反溯造就其逆反和内敛审美心理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贾岛是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诗人,近二十年来贾岛研究更成为唐诗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无论在生平事迹的考证、诗集的整理、作品真伪的考辨以及关于贾岛诗歌的渊源影响成就地位的探讨、五言律诗的艺术特色、苦吟的解析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此同时,贾岛研究也流露出热点过于集中、论辩夹杂意气、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前人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陈旧、论题简单重复等不少问题。贾岛研究依然拥有广阔的前景,有待于学者去发掘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贾岛困厄潦倒的境遇与元代文人剧作家的现实处境形成了异代沟通,无名氏的《招凉亭贾岛破风诗》在题材选取、情节设置、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都反映出元代文人在特殊境遇下的复杂心态。贾岛形象本身具有的特点为元代文人剧作家的改塑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剧中的贾岛已经成为凝聚了有元一代士子文人典型心态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丘戬 《可乐》2010,(10):22-23
我很鄙视阿汤这样的人,尽管他火锅店开业时,诚意邀请我去喝了一杯。他的火锅店叫"肚辣辣"。一个星期前,他的快餐店"阿饭达"宣告破产。曾经,"十月胃城"这样的名字也在他的考虑范围。"肚辣辣"在"阿饭达"的原址上进行了再装修,大红的主色调,至少表面上看起来像个旺铺。  相似文献   

10.
贾岛的人生有两个核心追求,一是应举,二是苦吟。前人对这两点论述较多,但是把这两点分别同其早年长时间的佛徒生涯放在一起考虑,就会发现这段经历对其应举与苦吟产生的不同影响。一方面,曾多年为僧的贾岛为何久困科场而执着不悔?原因在于诗名成为他新的信仰;另一方面,多年的佛门生活使贾岛可以把一种坚忍的苦行精神转移到诗歌的创作之中,这是苦吟习惯出现的根源。结论:在贾岛的人生历程中,应举是表层的现实追求,苦吟是深层的精神信仰,这两点决定了贾岛由僧还俗、终生苦吟不辍的独特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