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群 《学术交流》2008,(3):49-51
循环经济是在经济发展与资源的短缺、环境不断遭到破坏的矛盾日益尖锐的形势下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选择.循环经济立法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型立法模式,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为基本法,同时在实践和技术水平相对成熟的领域制定专项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
张雷 《唐都学刊》2005,21(6):85-88
循环经济是按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运行的体现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现代经济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是实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举措。国内外循环经济实践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借鉴,经济结构调整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人类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要树立发展循环经济新理念,加快循环经济立法,开发并建立绿色技术体系,因地制宜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良好环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法律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桂敏 《社科纵横》2008,23(6):65-67
文章在分析法律制度创新是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的基础上,论述了法律制度创新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需求,阐述了循环经济法律制度体系创新以及循环经济立法创新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日本之所以成为世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是因为其完善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规制体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日本循环经济的法律规制是从其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的,也是在没有"循环经济"概念之前就已经开始的.到目前为止,日本已经形成了由基础法、综合法和专门法等组成的完备的法律规制体系.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进程中,应借鉴日本经验,加强循环经济立法,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规制体系,使循环经济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5.
德国在低碳循环经济领域及法制保障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低碳循环经济立法、执法和法律监督体系,使德国的低碳循环经济法律可以良好运行.我国在低碳循环经济法制保障方面,尚存在法律法规具体实施的操作性规定较少问题;覆盖面相对狭窄,对于自然资源的低碳再利用缺乏具体规定,立法的速度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等问题.我国应借鉴德国的经验,制定<低碳循环经济法>作为低碳循环经济领域的核心和指导性法律,建立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近年,日本政府先后颁布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有关循环经济建设的两部综合性法律以及五部产业性特定法律从而组成了循环经济的立法体系.随着循环经济的立法化和政府对循环经济支援力度、范围的扩大,循环经济建设在日本获得了较大的成功.本文从循环经济的法规建设及政府的支援政策两方面探析了日本循环经济获得成功的经验,并为中国政府加快完善循环经济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价值链的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循环经济价值链是循环经济发展的载体和基础.然而,目前学术界关于循环经济的探讨多停留在企业、园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层面,缺少理论上的深入分析.基于此,界定循环经济价值链的内涵,构建循环经济价值链运行机制模型框架,特别是从理论上透视分析循环经济价值链运行的形成机制、传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勇 《学习与探索》2005,(2):168-171
循环经济理论在实践上具体包括三种不同层次的循环模式:小循环模式、中循环模式、大循环模式。循环经济的实质就是降低物质和资源消耗的成本率,提高物质和资源使用和消费的效率。在实践中应明确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理论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循环经济是针对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环境压力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指一种新的技术经济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涉及经济增长、就业与环境之间的深层次矛盾问题。涉及对污染治理的经济学问题、经济发展阶段与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与效率、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与社会公平、循环经济伦理与环境伦理等问题的研究。中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企业规模小,缺乏规模支撑和尚未形成适合区域性循环经济网络发展需要的经济机制和政策体系等问题。应该加快进行适合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选择优先发展循环经济的领域,治理污染,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0.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环经济成为综合国力竞争和争夺国际发展制高点的一场新竞赛.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应提高人们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加强政府引导与市场推进相结合,加紧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大力推进循环经济,以绿色消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  相似文献   

11.
赵峰 《社科纵横》2005,20(6):51-52
“循环经济”是生态经济内涵的集中表达。本文重点介绍了循环经济这一崭新的可持续发展有效模式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国际上的一些成功案例及其在中国的初步探索和实验,强调了循环经济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资源最有效循环利用并协调发展的最佳模式。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以地处古黄河流域的江苏徐州为分析对象,进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案例设计,提出了徐州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向生态化转型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日本循环经济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使日本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废弃物处理问题成为日本当前面临的主要国内环境问题之一。将废弃物再资源化、走循环经济道路成为日本的必然选择。日本循环经济具有以废弃物循环利用为核心,依靠官、产、学共同努力、法律保障、各相关部门协调合作、雄厚经济技术基础支持、环境教育辅助、政府表率等特点。日本循环经济在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并实现了一定的市场规模,但仍然存在的废弃物非法丢弃行为延缓了日本循环经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杨代友  刘江华  张强 《探求》2007,(4):13-17
广州发展循环经济已具有一定基础,资源效率和循环利用的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循环经济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发展理念、政策法规、技术创新和市场机制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为促进广州循环经济的发展,本文从规划、制度、产业政策、技术、参与机制、试点推广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循环经济的含义、目前上海市循环产业运营与管理的现状和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优势,指出把发展循环经济确立为上海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才能有效克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与资源危机,实现上海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梁元斌 《探求》2010,(1):59-63
资源价格机制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动力。本文在说明广州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价格改革现状及取得的成效的基础上,分析进一步发挥资源价格对循环经济促进作用的问题。最后,重点阐述如何进一步深化资源价格改革,促进广州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日本循环经济发展经验进行分析总结,为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探寻可行之路.日本循环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可归结为以下几点:制定完备的法规与发展规划;各类经济主体合理分担;制定健全的政策体系和选择重点发展领域;注重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强基础性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环境、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必经之路,对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是发展城市循环经济的必要环节.可以依据城市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循环经济系统的构成,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灰色"特征和指标权重的重要性,应用灰色关联方法评价循环经济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汪波 《学术交流》2006,(8):95-98
发展循环经济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的提出有其深刻的生态学理论基础,其中蕴涵的生态学原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循环再生和能量流动原理、物质共生和环境容量原理、持续产出和生态定位原理。要针对不同产业和区域特点构建循环经济的具体运行模式,包括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工业模式、生态园区模式、生态城市模式等。  相似文献   

19.
关于循环经济制度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制度创新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制度创新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强制性创新,另一种是诱致性制度创新,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构建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定有效的循环经济发展政策。要重视非正式制度的建设,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建设循环型社会。  相似文献   

20.
尚杰 《学习与探索》2005,(2):176-179
黑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六项战略措施:发展循环型农业,注重资源型城市转型;推动循环型工业发展,重点建设生态科技园区;发展循环型服务业,保证公共卫生安全;构建循环型城市,提高民众生活质量;重视循环经济型相关技术研发;逐步地构建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