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烨 《北方论丛》2016,(4):69-72
道教在海外传播过程中,大多和被传入国的本土文化相融合,最终形成了带有当地文化特性的本土化的道教,这一现象在朝鲜、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比较明显.道教海外传播过程中的本土化现象,既与道教自身具有的包容性有关,也和道教的传播者和接受者有关,同时也与传播地区的本土文化有关.道教海外传播过程中的本土化,一方面减少了传播过程中的阻力,促进了道教的海外传播;另一方面,对当地的本土文化也产生了影响,形成了文化交融现象.此外,经过了本土化的道教还传承了华人的信仰,成为维系海外华人中华民族认同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视域中的文化本土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全球化视角分析了文化本土化现象出现的语境,指出文化本土化的局限性及其对全球化的抗衡,以地球整体利益为核心、各个不同的本土文化相互依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因此,文化本土化的实践不能脱离文化全球化而独自完成,相反,只有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3.
世界心理学正面临着本土化议题的不断挑战,随着西方主流心理学解释力的下降以及与生活现实问题的相互分离,心理学界正在呼唤心理学本土化,中国心理学也顺应时代潮流,加入了心理学本土化改革的大潮中。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心理学研究的框架,开展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将中国心理学赋予中国的文化品性,将是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的应有之义,也是...  相似文献   

4.
社会心理学在进行本土化的过程中,要解除挑战,破除诸多误识,实现更深入的发展,唯有直面现实,认真解决问题。深刻理解本土化的目的及意义;正确处理本土社会心理学研究与西方已有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之间的关系;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方法论为中心;注重对本土文化的研究;注重揭示深层次心理;要构建成熟的本土社会心理学理论。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本流动与中国本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健  郭俊晖 《理论界》2006,110(3):54-56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外资经济进入的脚步会不断加快,外资企业的本土化发展战略决定对中国本土人力资本的需求日益扩大。国内本土企业的发展与外资企业的发展在人才争夺上必然出现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所引发的深层次的矛盾将会对中国本土经济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以至于整个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现今"本土化"对"全球化"的回应多以负面为主,暴露出许多局限性.它在理解本土文化的时候,尚未能够采取动态观照的立场去分析、评估其价值,从而把本民族文化理解为可按纯粹因循的方式习得的、失却未来向度的完成态的"本土",同时它也没有充分看到本土文化的混杂性特征.本土主义的努力中带有一定的反殖民成分,但这种努力却与后现代主义的根本精神相距甚远.得到正确理解和表述的"本土"、"本土化"应当融合未来视野和开放品格,充分参照其他民族和未来这两个向度.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的本土化充实和完善了心理科学。通过考察心理学本土化形成的主、客观原因,认为心理学的本土化采用改造运用和自主创立两种途径,通过求同、求异的两种研究定向,达到以本土问题为研究中心,培养本土的研究人员、编写本土的教科书、得出与本土相适应的研究成果——建立本土的数据库和量表、形成本土化的理论——建立本土心理学。通过构建中国人的个性量表,研究孝道、人情以及社会生活中关系等,心理学在中国开始了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试论社会科学研究的本土化进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本土化运动兴起的背景1 民族主义关怀———本土化研究兴起的大时代背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殖民体系的迅速解体 ,各“边陲”地区在政治上觉悟、民族独立的同时 ,“文化自尊心”也日渐觉醒。他们开始彻底放弃在本土文化的废墟上移植西方文明的梦想 ,转向了以本土传统的积极扬弃与民族特色的自我标识为中心的文化重建。面对现代经济下的西方文化的新一轮扩张 ,有关研究者以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觉意识 ,积极审视“舶来”的西方理论、概念与方法 ,力图“从本土的文本文化和本土受试者的身上挖掘出可以和西方抗衡的本土社会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现代化、市场化、信息化的到来,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共有精神家园受到了严峻挑战.当代中国人精神家园的守护,关键是要呵护文化建设的本土化.当前,中国文化建设的本土化存在着缺失的焦虑与危机,这与含糊理解文化本土化内涵、难以肃清“复古”和“西化”两种极端思维、难以摆脱文化“背反心理”以及盲目提出与“世界接轨”的想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必须立足本土语境,在文化自觉中守护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保持适中的张力,在文化交流中提升文化免疫力,在文化创新中提升文化竞争力,在文化自信中树立文化价值典范.这些实践路径既是呵护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本土化,也是守护当代中国人精神家园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地域文化为表达核心的地域文化类型电影,成为中国本土导演实现艺术表达转向的关键,电影的地域叙事美学也从“第五代”导演符码化的民族与乡土符号隐喻,发展为“第六代”导演倾向于长镜头纪实风格的微观地域原生态书写。尽管地域文化类型电影在与“好莱坞”等国际大片的票房竞争中尽显劣势,但随着“东方主义”语境在影视领域内的建构,本土电影浓厚的地域符号标志,一度成为西方学者眼中的“东方奇观”,得以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斗争中实现突围,并尝试用地域与民族的话语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1.
王桂芹 《云梦学刊》2011,32(4):122-124
本土化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的本土音乐教育中,各级学校教材普遍引进了原生性乡土音乐,力求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本土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因此,有必要研究在多元文化视野下本土音乐教育的发展过程和现状,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与经济全球化相伴随的文化全球化必然会引发同民族本土文化的价值冲突。只有把握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辩证关系,科学地构建价值冲突的调适机制,才能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全球多元文化价值观中的科学合理成分,发展民族本土文化,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13.
课程编制与本土文化的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文化在学校文化中居于重要地位,课程在传递、传播文化的同时,还具有发展文化、维护本土文化的重要功能。本文通过对课程理论及其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当前我国文化处境和教育价值取向,试图构建一种突显课程文化性尤其是本土化价值的课程文化体系,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中为维护本土文化安全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4.
启蒙是西方现代化的地方经验的普世化,其中包含着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在启蒙的世界观里,西方以外的各种本土文化资源都被看作前现代性的而丧失了现代的意义.中国近当代的文化危机,与这种反本土化的文化立场相关.在中华民族重启现代化的伟大航程中,必须考虑我们本土的文化资本和知识分子如何作用于中国的现代化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遭受过殖民统治的国家而言,教育本土化是摆脱殖民束缚,谋求独立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自独立以来,津巴布韦政府从清理殖民教育遗产入手,通过改革教育政策及法律法规、弘扬传统文化价值、开发本土教育资源等措施,推动教育机会均等化、文史教育“非洲化”和科学教育“在地化”,以摆脱殖民教育体制的束缚,重塑本土文化自信。津巴布韦的教育本土化改革,承载着去殖民化、现代化、全球化的多重使命,是发展中国家复兴传统文化、增强国家认同、努力融入世界现代化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典型折射。津巴布韦的教育本土化改革在提高初中等教育普及率、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推进传统价值观的回归与更新等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启示我们要认识到国家认同和民族复兴是教育本土化改革的核心,教育本土化改革需要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紧密相连,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张放 《天府新论》2009,(1):124-128
文化本土化已经成为文化全球化过程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现实图景之一,具有文化免疫和文化变异双重内涵.作为文化自我保护机制的文化本土化即为文化免疫,它通过微观层面的无意识免疫应答和宏观层面的有意识免疫应答机制,分别实现本土文化对可能存在和已经存在的文化威胁的防御功能.而作为跨文化传播结果的文化本土化即为文化变异,它可进一步分为基于移民和基于文化产品传播两种情形,是文化发展演变中不可避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对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关系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是和经济、社会的全球化浪潮相伴而生的。在一些人看来 ,文化的全球化与文化的本土化是一对对立范畴。如斯图亚特·霍尔就认为“本土和全球之间始终有一种对立 ,一种延续不断的对立。”① 这些人认为 ,文化全球化会使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界限趋于消亡 ,而文化本土化则会造成对文化全球化的阻碍。然而 ,这是对两者关系的一种误解。将两者对立起来的谬误根源于对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两者内涵的认识不清。也就是说 ,这种看法一方面认为文化的全球化必然会结出某种先进的普世文明之善果 ;另一方面 ,它将文化的本土化视为狭…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非领土扩张化和本土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球化时代文化转型表现出两种趋势:一是文化的非领土扩张化,二是文化的本土重建。非领土扩张化指在地理的和社会的领土面前,文化的“自然”关系丧失。西方文化的非领土扩张是现代社会一种不可抗拒的趋势。重建本土是对全球化的一种回应,它通过文化本土化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变迁,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具现代社会的品质和精神。用文化自觉来重建本土,是人类各种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转型中获得新生的精神洗礼和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19.
英语本土化研究有利于深化对比语言学理论,丰富高等教育理论知识。建构英语本土化研究是指一种语言在某一地区被采用,而后再生的过程,部分是语言上的再生,部分是文化上的再生。在我国高校外语教学中,对跨文化交际的双向性存在错误理解,认为母语语言和文化阻碍外语语言学习,使得很多师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重视目的语、轻视母语,同时重视目的语文化,轻视本土文化。因此,颠覆以往的高校外语教学中的本土化身份,推动其重构对促进高校跨文化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细珠 《学术界》2005,(2):23-28
思想文化史研究的本土化取向要求立足于中国本土 ,坚持中国本位 ,借鉴西方经验 ,探寻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内在脉络 ,建构中国自己的思想文化史解释系统 ,确立中国本土学术研究在国际汉学界的学术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