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代以来,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中国,都对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做过一定程度的反思.反思的结果是人们试图在科学与人文的冲突中找到二者的契合点,以实现二者的整合.由于人性有自觉追求人文与科学融通的倾向和要求,所以我们通过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知识分子的对话、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互动,有步骤、有计划地实现两种文化的融合.这不仅为科学哲学和文化哲学在当代的发展奠定了深层次的理论基础,而且为解决当今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全球问题提供了深层次的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2.
王凛然 《学习与探索》2023,(12):167-176+178
21世纪以来,“人类世”逐渐发展成为国内和国际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广泛关注的前沿科学领域。但历史学,尤其是中国史学科在该领域的话语较为孱弱,直接以此为主题展开的知识生产也相对稀薄。中国史学者参与人类世研究既可为更加整全地理解人类世科学提供助益,也会反哺中国史学自身成长。在本体论层面,大气、水、生物、岩石等与人类世密切关联的地球圈层和中国历史过程存有相关性,这提示着我们历史的主体并不单一;在认识论层面,在人类世概念框架下,集矢于中国现当代历史进程中的人类活动与地球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反馈,人类世将不再仅是中国史研究可有可无的背景板;在方法论层面,人类世这一新路标会指引中国史学科与地球系统科学等自然科学加强合作,为中国史学提供理论方法上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社会科学不该被冷落○宋文杰具有一般常识的人都懂得,所谓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组成。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社会科学研究的是人,这两种科学在形态上的差异是正常的,即使二者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这种差异仍然是存在的。因此,二者应该相互学习,取长补...  相似文献   

4.
一、社会科学的科学主义模式和人文主义模式社会科学作为科学的形象是英美人建立的。英美的传统已看到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区分,这一传统倾向于认为,社会科学的方法和元理论即使不与自然科学的方法和元理论相同,也是与其相似的;按照这种观点,人文科学在方法上和目的上则完全是另一种样子。在欧洲大陆,这一传统已成为在自然科学和人类科学之间作出基本的划分,后者包括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这种人类科学(或穆勒所称的道德科学和泰勒尔所称的关于人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科学分成两种互不来往的门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我国,甚至往往将科学片面地理解为自然科学,而把社会科学放到政治领域中去。这显然是不妥当的。现在我们不仅应该恢复社会科学作为科学的面貌和地位,更重要的是要逐步改变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长期分离隔绝的状态。当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已达到这样的地步,即各自向着对方的方向渗透。这就是说,两方面各自以最新的成就去影  相似文献   

6.
"势"概念的科学定义揭示了信息的本质属性,即信息量与信息势是等价的。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活动,其本质都可以归结为生产更多的信息量、营造更大的信息势。势科学理论本质上是一个求导过程,其构建了一个系统的逻辑体系,使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融通起来,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尤其为信息科学的研究提供了真正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7.
改革靠科学,科学总体分两大类,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科学就是生产力,它在自然科学上体现技术创新,对某一生产操作显示生产率的提高;在社会科学上体现社会组织管理智能的深化。相对而言,自然科学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从微观境界的突破;社会科学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从宏观境界的推进。二者的结合发展,才真正呈现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探索各地、各行、各业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脚踏实地的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想从中悟出一点道理来,势必由社会科学者来承担这个任务。  相似文献   

8.
自从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以下简称“三论”)问世一来,现代科学技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方法上都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变革,从而使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三论”的立用不仅突破和超越了原来的通讯科学、数学科学的范围和界限,而且也逐步影响并渗透到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在内的各个科学领域。当然,这影响和渗透的状况和程度是不相同的。从近几年的研究和实践情况来看,在经济学、法学、哲学、甚至体育学科学等领域内,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正在发挥着愈来愈大的影响,起着愈来愈重要的怍用。而在文学、艺术、甚至历史科学领域内,自然科学的作用显然要比前者小得多。这一方面固然与研究得不  相似文献   

9.
自然科学哲学分析的列宁主义原则与现时代对现代自然科学进行哲学分析的列宁主义原则,是以哲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辩证统一和差别为前提的。它们的统一性就在于,它们都是研究不以我们的意识为转移的统一的客观世界。列宁对自然科学资料进行认识论上的分析时,既指出哲学和具体科学观念的共同源泉,又将它们明确地区分开来。最为著名的范例就是列宁对物质的定义,这一定义彻底纠正了将哲学的物质概念和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结构及属性的具体观念等同起来的思想。同样地,列宁  相似文献   

10.
历史科学中的方法论问题涉及面很广,本文只讨论与结构主义和结构-数量分析法有关的问题.结构主义在当代西方的编史工作中已经广为流行,而且可能成为认识历史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够使西方的编史工作摆脱危机,并使之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按照结构主义者的看法,解决这一任务的手段,就是利用自然科学的某些研究方法,首先是结构-数量分析法.现在,人们不仅可以  相似文献   

11.
由一系列社会运动和政策实践所引发的科学民主化问题长期缺乏规范层面的辩护.科学哲学家基切尔的"良序科学"理论为科学民主化问题提供了系统的哲学论证.然而,在对"理想协商"的论证中,他未处理好代议制与协商民主间的关系,原因在于所使用的民主的工具论证对价值的非完全承诺,从而导致了民主模式的困难.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model of the production of human behaviour, grounded in a pragmatist perspective. The model has two components: a small set of considered behaviours, and a set of motivators which I group into four subsets: material, reproductive, and two sets of attributional motivators. The model is based on a minimum principle. A person performs that considered behaviour which comes closest to ideal in light of the person's motivators. I show that both declining marginal utility and satisfying follow as deductions from the model. In addition, especially with the inclusion of attributional motivators, the model accounts for a variety of findings in social science. I also show how it can generate theory and testable empirical predictions.  相似文献   

13.
14.
陈文娟  肖峰 《探求》2010,(6):63-67
e-Social Science是国际社会科学界出现的前沿领域,是社会科学研究走向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它为当今的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新工具新手段,由此也使社会科学的发展获得了新的动力和契机。就e-Social Science的兴起及涵义、它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以及由此所导致的社会科学研究的新特点和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加以介绍、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5.
16.
蔡宝刚 《求是学刊》2007,34(6):93-99
科技与法律都源自于并服务于人性,要实现人性科技的终极目标就需要对科技活动进行符合人性主旨的法律导引,从人性根基的维度探求法律对于科技的深层影响力。这主要表现为法律对人的科技创造力的开发及建设性指向导引,法律对人的科技创造活动自由的权利促进与维护,法律对人的科技创造成果的利益回馈以激励动力,法律推进保障人性科技基础上的创新型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 By critically examining the deficit model, 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grasp the multifacet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education and public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Methods .It analyzes a series of nationwide surveys of public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conducted over a decade. Results . First, respondents' levels of education and levels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make independent contributions to public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Second, college (and postgraduate) majors have very weak effects on public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Third, education is a much weaker predictor of public attitudes toward controversial scientific research, compared to its strong influence on science in general. Conclusions . Although education may indeed enhance public support for science in general, it may not help much to reduce tensions around politicized, controversial scientific research. For scientific controversies, gender might be a more important variable than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8.
The effectiveness of Kincaid's (1996) and McIntyre's (1996) cases for the possibility and actual existence of laws in social science is evaluated. The ways in which Kincaid and McIntyre argue against the confounding effects of four long-recognised barriers to the existence of social science laws are assessed. A brief review is presented first of definitions of causal (rather than regularity) laws. The four obstacles undermining causal laws are the non natural or social kind nature of the entities with which social science deals, the nature of mechanisms in social explanation, domain restrictions applying to causal explanation in social science, and the openness of the human systems encompassing socio-economic behaviour. Against the arguments of Kincaid and McIntyre, these four issues constitute fundamental a priori problems that continue to undermine the development of laws in social science, beyond those that can be derived by common sense, and that are potentially effective for policy-making.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科学和科学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去半个世纪中,在科学、准科学甚至反科学的文献中,概念“范式”(парадигма———源自希腊文:“paradeigma”———实例、范例、证据)一词广泛流行。它不仅成了一个日常流行词语,在一定程度上它甚至成了有害的、制造科学性假象的陈词滥调。然而,一些为教育、社会惰性和传统所支持的习以为常的陈腐思想、行为标准、道德、政策和认识原则成为解决新出现问题的障碍的时刻迟早会到来。在这种情况下,对任何群体来说都只有两种可能性:要么克服因循守旧,要么退出历史舞台。A .汤因比在谈到文明更替时指出,以传统为目标的社会注定会消亡,…  相似文献   

20.
Newspapermen and scientists are both in pursuit of the truth. That's about all they have in common. Scientists tend to be very serious about trivial things. Journalists are often trivial about very serious things. It may not be possible to square this circ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