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龙 《领导文萃》2009,(4):48-51
19世纪,李鸿章与伊藤博文,一个是中国的首辅大臣。一个是日本的首任首相,地位相当,时代相同,风云际会,砥柱中流。面对共同的“千年未有之变局”,历史发令枪猛然打响,在中日近代化大比拼的赛道上,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同时起跑。怀着富国强兵的同样梦想,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作为领军人物。带领各自的国家一路追赶。尽管日本起步比中国还迟.然而最终结局却大相径庭.一悲一喜:大清王朝愈加摇摇欲坠,日本帝国则一飞冲天。  相似文献   

2.
雷颐 《领导文萃》2008,(7):110-113
虽然李鸿章在戊戌政治风云中能自保平安,但他的观点、态度悉为慈禧所知,戊戌政变后他自然不可能再获重用。不仅如此,他还受到了变相惩罚。  相似文献   

3.
刘悦斌 《领导文萃》2013,(20):120-123
晚清吏治腐败,官员身边人也有一份"功劳"晚清吏治腐败,已是一个定论,这并不冤枉清朝统治集团。在晚清官场的腐败中,官员的身边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往往狐假虎威,利用在官员身边的便利条件,贪污受贿,勒索百姓,有的官员甚至与身边人互相勾结,互相利用,贪赃枉法,祸国殃民。其实,清朝最高统治者不是不知道官员身边人可能造成的危害。为了防患于未然,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官员的任职回避制度,有地区回避、亲属回避、师生回避等。  相似文献   

4.
大清对外交往史上,出现了一个特别傲慢的人,这个人就是李鸿章。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曾把李鸿章与清代著名学者俞樾(字荫甫)作比较,说"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荫甫拼命著书"。"拼命"二字把李鸿热衷官场、醉心仕宦的面目刻画得极为贴切。李鸿章官居极品、位极人臣,历几十年而不衰,显然得益于他的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6.
陈社生 《领导文萃》2009,(9):99-103
李大架子一米八三 李鸿章一米八三的身高在当时普遍缺少营养的大清国里,算是鹤立鸡群的,即使在北国满人中也是“云中鹤”。以前总以为关外满人人高马大,其实不然。查满清贵族和洋人站在一起的照片,传说中的满人大汉其实大多呈“矮胖型”。  相似文献   

7.
翁飞 《决策》2009,(4):64-65
李鸿章成为晚清第一重臣,既有时运的因素,更堪玩味的则是其人身怀的种种看家本领。  相似文献   

8.
在晚清政坛上,曾国藩和李鸿章是两位知名度极高的人物。这两个影响了近代中国半个世纪之久的军政重臣,不仅都靠军功起家,而且是师生和主宾关系,因为李鸿章既师从过曾国藩又做过曾国藩的高级幕僚。  相似文献   

9.
郑勇 《领导文萃》2010,(10):82-86
<正>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后,以赖文光为首的"新捻军"转战于鄂、豫、皖地区,其声势不断发展壮大。同治四年(1865年)四月捻军在山东曹县地区打垮了蒙古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所统各部清军,僧格林沁亦被捻军击毙。清廷闻讯十分惊慌,急命两江总督曾国藩带  相似文献   

10.
李鸿章之死     
刘澍 《领导文萃》2013,(3):84-87
李鸿章知道中国局势有大变,他问英国人卜力:我听洋人说如果北京公使都被杀了,那么列强就有权进行干预,并宣布要立一个皇帝,如果是这样,你们会选谁?也许是个汉人?卜力感到李鸿章暗示自己想当皇帝,便说:西方大概会征求中国最强有力的人的意见,看他认为谁最好。李鸿章眯起眼睛,过一会儿才说:慈禧是中国最强有力的人。此间,孙中山派两个革命党人来见李鸿章,想让他举起推翻  相似文献   

11.
张云  韩洪泉 《领导文萃》2009,(20):47-50
曾、左、李三人,分别生于1811年、1812年和1823年,除李鸿奉稍小外,基本可视为同一代人,从渊源上看又同出自于湘军一系.但其思想性情大不相同,表现在带兵从政以及为人处世上,也就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1896年,一股中国旋风席卷欧美。旋风来自一位年逾古稀的中国老人。这位已经七十三岁高龄的老人,带着自己的棺材,历时190天(3月18日~10月3日),访问俄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和美国等8个国家,横跨三大洋,行程9万多里。  相似文献   

13.
游宇明 《领导文萃》2013,(20):56-58
我喜欢读名人遗嘱,觉得人之将死万事无求,可以说点心里话。最近偶然读到两份晚清重臣的遗嘱,觉得颇有意思,也很值得玩味。1909年,晚清重臣张之洞的生命即将油尽灯枯,临终前,他给子孙留下遗嘱:人总有一死,你们无须悲痛,我生平学术治术,所行者不过十之四五,所幸心术则大中至正。为官四十多年,勤奋做事,不谋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间,地不加一亩,可以无愧祖宗。望你们无忘国恩,勿坠家风,必明君子小人之辩,勿争财产,勿入下流。  相似文献   

14.
李鸿章是一个优点十分突出缺点也非常明显之人。曾国藩在欣赏他的优点的同时,对他的缺点也不忘敲打,敲打不掉则予以包容。李鸿章千里迢迢到江西投靠曾国藩时,起初并未受到曾国藩的热情接纳,  相似文献   

15.
盛宣怀一生主要致力于洋务企业,是在张之洞、李鸿章的洋务大旗下成长起来的早期企业家,他是近代亦官亦商的官僚资本第一人。电报网络掌控信息命脉盛宣怀字杏荪,号愚斋,1844年出生于江苏常州府武进县龙溪。盛家世代官宦,盛宣怀的父亲盛康曾  相似文献   

16.
<正>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导致国内民愤四起,民众将矛头指向了李鸿章,李鸿章因此做了大清的替罪羊,被解除了位居25年之久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职务,成为闲散人员。1898年,山东黄河决口,数十县被淹,受难乡民无数。这时,慈禧出人意料地命令75岁的李鸿章前往山东履勘山东河工。接到这样一个苦差,李鸿章万般无奈,他上折恳辞,却未被批准。他细细思索,慈禧通过政变重新训政,这次想通过派自己这一昔日重臣前往灾区显示她对灾情的重视、对灾民的关心,以收买民心,稳定局面。他进一步想,自己毕竟同情维新派,且有多人上奏要求弹劾自己,慈禧一定也是借此变相惩罚自己。  相似文献   

17.
1847年,二十四岁的李鸿章考取进士,被录用为翰林院庶吉士,顺利实现了科举时代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中进士、点翰林”的人生目标。经三年研习,他又以优异成绩授职翰林院编修。翰林院编修的官职虽然不高,却是李鸿章仕途中极为重要的起点。  相似文献   

18.
<正>保密工作无小事,一出事就是大事。做好保密工作既要树立保密意识,也要强化保密常识,还需钻研保密知识,做好保密重在“识”。一要树立保密意识,绷紧保密这根弦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监控社会,随时随地都可能成为“直播现场”。泄密的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保密的难度越来越高,树立保密意识越来越重要。一要区分开“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所谓秘密是指有所隐蔽,不为人知的事情。日常工作中不仅要保守标了密的“国家秘密”,还要保守限定知悉范围的“工作秘密”。工作秘密包括领导的行程安排、个人信息、工作进展等。如果不合时宜、不分场所地公开这些信息,  相似文献   

19.
韩洪泉 《领导之友》2013,(10):55-56
胡林翼(1812年~1861年),湖南益阳人,晚清重臣,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他在领导方法上独具风骚,连曾国藩也自叹不如。时人称赞:“世徒知曾、左之功,而不知胡文忠固在曾、左之前。盖胡公之学与才,实无逊于曾、左。”  相似文献   

20.
奸臣     
丁杰 《领导文萃》2012,(12):67-70
古时候人们喜欢把那些祸害国家、残害百姓的官员称为奸臣。由于奸臣的官职的大小不一样、所处的位置不一样、所在的环境不一样,其危害程度也不一样。但无论如何,只要是奸臣,其危害总是有的,因此奸臣们便引起了方方面面人士的痛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