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户收入结构异质性视角下水库移民农业安置需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皂市水库移民为研究对象,利用聚类分析和Bootstrap多元回归方法,在农户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计算不同类型农户差别化的农业安置需求。结果表明:(1)皂市水库移民农户收入结构差异与户主对安置情况满意度评价之间存在明显的规律性;(2)依据模型测算得出不同类型移民家庭的人均耕园地安置需求为务工型农户0.88亩/人、兼业型农户1.00亩/人、务农型农户1.54亩/人,不同类型土地可根据各类农产品产值折算互换;(3)皂市水库移民农业安置标准难以满足务农型农户家庭需求,但对务工型和兼业型农户来说略显盈余,土地集约化程度有待提高。为此,政府在编制移民安置规划报告时可选择依据项目区内农户之间差异化的农业安置需求确定该项目移民农业安置所需耕园地总面积,并最终筛选满足出地条件的安置区选址范围。  相似文献   

2.
水库移民置换安置方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于耕地资源稀缺、土地承载力有限、库区环境容量不足、调整土地艰难等因素 ,水库移民农业安置面临困境 ;由于传统的农转非利益消失、企业安置难度大、安置资金成本高、移民自身文化技术素质低、非农就业风险大等因素水库移民直接农转非安置也面临挑战 ;但城镇化和工业化需要吸纳农民而且对农民有吸引力 ;同时具备农转非条件并愿意离开农业的农民在一些地方大量存在。鉴于此 ,将农转非安置方式加以变通 ,在必要的政策和经济措施条件下 ,用移民把符合农转非条件的农民从土地上置换出来 ,移民有土安置  相似文献   

3.
移民安置是三峡建设系统工程的一个关键。本文讨论了秭归县移民安置区的土地资源现状、特点 ,提出了秭归县移民安置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农业利用的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农村移民活动中土地整理和调整的必要性 ,阐述了农村移民安置区土地整理的目标、内容、运作程序、模式及管理要求 ,提出了农村移民土地调整的方法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并结合某一工程实例 ,说明了农村移民活动中土地整理、调整及土地补偿费使用的具体操作方法。认为注重农村移民活动中的土地整理和调整 ,使农村移民获得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土地 ,稳定移民土地承包关系 ,把土地经营权重新划拨给移民 ,合理使用土地补偿费 ,是农村移民安置中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5.
着重以库区农村移民为主,对大家业才非农化安置两咎不同方式的安置渠道,利弊进行了比较,并选择了8个水库,从其农村移民生产安置投资这一角度,对两种不同安置方式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因地制宜安置农村移民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落地后能否生根?——已安置三峡农村移民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结构加速现代化转型时期农村移民搬迁后的满意度并不高,工程性非自愿移民群体的不稳定是必然的。受制于环境资源状况并结合移民意愿,采取有土安置和非农安置相结合的兼业安置方式只能是我国今后工程性移民安置的主要方式。以增加收入为目标的后期扶持不可能有成功的希望,只有福利水平的提高才能增加移民满意度,同时为他们提供一个具有生活意义的稳定的"根"——在农村的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三峡外迁移民安置试点单位大丰市为个案,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从外在条件制约、旧房纠纷、跟踪监督机制、移民对象要求等方面,对“选购旧房安居、置换土地生产”的安置模式作了认真的检讨,以使我们在认识和运用置换安置模式时有一清醒的头脑。  相似文献   

8.
三江源生态移民安置与后续产业发展的社会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微观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以三江源生态移民群体的安置、社会生活变迁为主题,探析了三江源生态移民安置、后续产业发展等层面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认为:生态移民强化了三江源移民群体生活文化的调适性与整合性;民族产业结构变迁促成了移民群体文化状态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移民安置及发展模式的不完善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生态移民工程的绩效。  相似文献   

9.
论三峡工程移民的社会融合与社会稳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三峡工程外迁移民安置的调研表明,移民的社会融合过程遵循搬迁安置、适应和同化三个阶段的一般规律。影响社会融合的主要因素是政策、安置、经济、角色、心态及社会文化等;社会融合的主要标志是政治平等、经济同步、文化融入、自然融合;移民的社会融合是三峡工程安全移民与社会稳定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Logit模型,结合安徽省635份农村住户的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兼业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农户兼业有显著影响,男性具有比女性更高的兼业意愿,大龄会降低兼业可能性,高文化程度会促进农民兼业;家庭成员数、人均耕地面积和社会政治地位等对农户兼业的影响显著,家庭成员数越多,兼业的可能性越大,人均耕地面积越大,兼业积极性越低,农民是否是党员村干部,对兼业积极性也有影响;参与农技培训或者有土地流入的农民不太可能兼业,而发生过资金借贷的农民兼业积极性较高。基于此,文章提出以下建议: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完善农技培训体系,增强农民创业意识。  相似文献   

11.
在对移民补偿与安置模式涵义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指出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补偿与安置方式适应不了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格局、复杂的移民安置形势和变化的土地制度,需要创新水库移民补偿与安置模式:一是依靠市场机制选择补偿与安置模式;二是移民与业主分享产权,建立利益共同体;三是建立移民社会保障体系,规避非农安置面临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2.
风险、保障和重建:一种移民安置模型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在论述社会公平与强制性移民可能造成贫困的基础上 ,提出了非自愿移民的风险与风险规避的IRR模型 ,分析了难民和移民的相似之处 ,综述了IRR模型的预测、诊断、解决问题与研究功能 ,剖析了移民主要贫困风险的八个方面 :丧失土地、失业、失去房屋、边缘化、食物没有保障 ,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增加、丧失享有公共财产和服务的权利、社会解体 ,讨论了风险强度差异、安置区居民风险 ;生活重建的基本过程。在讨论反风险 :模型的自毁预测基础上 ,探讨恢复重建的途径与措施。最后 ,探讨了移民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13年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湖北移民人均收入呈持续增长态势,但与农民收入有一定差距,移民收入存结构性隐患,家庭经营性收入成为制约短板。将"家庭经营性收入"划分为第一产业收入和第二、三产业收入进行进一步分析后发现,种植内容、土地面积、交通状况和灌溉便利程度等因素对第一产业收入影响显著,其中土地种植模式影响最大;关系网络、交通状况、安置方式等因素对第二、三产业收入影响显著,其中,关系网络影响最大。在分析湖北省移民收入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高效农业,扶持小型产业,促进社会融入,提高移民工资性收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浙江安置区的三峡移民都是远离家乡进行跨省市安置的外迁移民,迁出区与迁入区在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增加了移民同安置区整合的困难。浙江安置区的三峡移民在住房情况和基础设施建设,地理环境、资源环境和人工环境的适应,人际关系和社会文化适应等方面,都呈良好的趋势,移民经济和生产的恢复发展较快,政治和社会生活稳定。同时随着社会整合进程的加快,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有待探索和解决。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移民安置区城镇化进程的特点,指出移民安置区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需要建立移民安置区城镇化的机制,在移民安置区城镇化的进程中,注重在安置区全面推进市埸经济;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注重产业协调;转变移民的思想观念;造就一批人才;重视劳务输出的服务和管理;注重政策调控;重视移民安置区的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三峡外迁移民与沿海安置区社会整合的难点探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由于三峡移民安置区与迁出区在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因而外迁移民必须同安置区整合后才能融入安置区社会。工程移民与安置区的整合强调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虽然体现出移民与安置区的双向互动 ,但在实践中是以移民融入安置区为主的单向整合。整合的难点主要在自然环境差异、生产方式差异、生产技能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形态差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工程移民中的社会学问题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简述了世界范围的工程移民问题及世界银行非自愿移民导则的 8条基本原则 ,综合分析了中国工程移民的人数及其分布状况 ,城建、交通、水库等三类工程移民及其特点 ,中国工程移民迁移与重建过程。从社会学视野探讨了工程移民的生产恢复、重建与发展 ,社会关系网络的破坏与重建 ,文化冲突与安置区移民的文化重建等方面的问题。分析了中国对工程移民问题认识的三个阶段 ,指出工程移民中社会学研究尚很薄弱 ,提出了加强工程移民社会学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引发了大量的水库非自愿移民,由于大量的土地、房屋等实物被淹占,只能进行搬迁安置。然而,在搬迁安置过程中,移民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急需把“法治保障”纳入到水库移民社会管理场域中,对这一法场域的研究对维护水库移民权益、构建和谐水利事业社会秩序以及实现水利事业的科学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当前水库移民社会管理中的法场域主要包括水库移民政法制度建设、水库移民利益补偿与扶持、水库移民纠纷与诉讼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农村移民文化及心理与移民安置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水电开发项目中,移民是一个规模巨大,关系复杂,利益交错的社会系统工程,移民工作的顺利进行,移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受到移民心理状态及情绪的影响。本文从农村移民文化农村移民心理的视角分析我国的大型水电工程农村移民安置问题,建立了农村移民安置要注重“文化安置”的概念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农村吊庄移民机制述论:对迁入区拉力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移民是一种很特殊的移民形式。这种移民迁入既遵循移民的一般规律,又明显地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生产收入稳定,生产门路多样和温饱得以实现等,是影响移民迁入的重要经济因素;移民在较长时期基本保持原来的社会心理、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等。尊重回族群众的生活习惯,把不同教派的移民分别安置,并给以较大选择余地,亲友间互相连动,家庭内次序迁移,加速重建文化与社会控制,社会调适恰当;便利的生活生产条件,良好而充足的土地,平坦的地形,充足的光热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吸引移民的自然环境。这些都是拉动移民迁入的特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