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美德伦理学和正确的行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一些著名的美德伦理学家试图对正确的行动提出种种美德伦理学所独有的解释。文章打算证明这些解释并不成功。如果它们能够回答岛民诘难 (根据这一诘难 ,评价行动要求注意行动者之外的外部世界的效果 ,然而美德伦理学只关心评价行动者的内在状态 ) ,它们依赖的是某些普遍接受的美德伦理学的理由 ,而这些理由本身又取决于没有任何解释的关于正确性的判断。因此这样的解释导致了循环论证的诘难。简言之 ,美德伦理学的这些避免岛民诘难的解释只是以请进循环论证的诘难为代价的。它们直觉上的合理性大致上只达到这样的程度 :它们失去了有别于其他理论的美德伦理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可以用实践哲学来加以概括,这种概括应涵盖其思想的前后期.然而,作为前期代表作的<真理与方法>在这方面所占比重和篇幅很小,以致人们很难将它与实践哲学联系起来.其实,伽达默尔这部经典本身就具有实践哲学的性质,它集中体现于该书第二部分的亚里士多德解释学的现实意义一节中.此节包含作者对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一种解释学的解读,可视为<真理与方法>的核心,它奠定了伽达默尔整个实践哲学的基础,并影响到其后期思想发展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3.
idea是柏拉图哲学的主题,该学说在<斐多篇>和<国家篇>中达到鼎点.在<巴门尼德篇>中,柏拉图意识到idea存在的诸种困难,并尝试做出示范性的八组推论,实现由前期"一元唯善论"向后期"多元范畴论"的范式转换.不同于柏拉图不愿放弃、只肯修正idea的做法,亚里士多德采取完全放弃的态度,转而确立起可感事物的第一实体地位,通过对哲学研究活动的重新界说提出了"实践智慧",深刻地影响了哲学的基本观念,也为后世留下了独立于"理论"之外的"实践"这一哲学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4.
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麦金太尔,通过对现代西方社会的道德批判,揭示出现代西方社会道德问题的深层原因是启蒙运动以来拒斥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中心的美德传统。这种道德研究的非历史主义倾向使得现代道德哲学研究拘泥于外在规范,而遮蔽了主体内在美德的维度。因此,他希望通过对亚里士多德美德伦理传统的重述,恢复伦理学的美德维度,并通过对市民社会的超越,将美德带回人间,从而摆脱现代西方社会的道德危机。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和奎因分别从生存论和语言哲学角度出发克服了意识哲学和观念论,二者在日常语言与科学语言的关系方面有很多一致的观点,但他们二人的语言主义又存在着差异,海德格尔从生存论的角度出发强调对语言的诗意使用,即一种“下降的”使用,奎因则认为科学语言是与文学语言相对立的,提倡“语义学的上升”。  相似文献   

6.
从伦理学的视角看中西人性论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西方人性论存在许多差异,其中最能够反映出两种不同文化中人性论分野的是整体和谐论与二元对立论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把人以及人性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相信“人皆可成尧舜”,认为人的灵与肉是和谐统一的,人能够自我控制、自我约束,从而直接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泛道德主义和等级主义、专制人治、清官情结、明君情结。西方认为人本身具有两极对立性,人自身具有灵与肉、理性与感性、天使的一面与野兽的一面,两者常常冲突,人并不必然趋善,人性有其局限性、脆弱性、需要外在的他律性,从而直接导致西方文化的自然主义,并成为西方平等、民主、法治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制度伦理与当代伦理学范式转移——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概略地考察了制度伦理的当代突显及其所导致的伦理学研究范式的转移,指出了当代制度伦理之所以能够主题化的社会制度背景和社会文化条件,以及这一主题化知识状况背后所潜在的、现代性社会生活实践与现代性道德知识增长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赵景阳 《唐都学刊》2013,29(1):43-52
亚里士多德在论证德性与幸福中隐含着三个伦理学命题:伦理的目的、德性的养成、幸福的获得。以习俗为共同出发点的政治学和伦理学的目的分别是促进"城邦的幸福"和"个人的幸福",政治学的公正立法使人获得一种亲近德性的道德,服务于政治学的伦理学的目的是使"个人的善"同一于最高善——"城邦的善"。德性不仅仅是"一种合乎明智的品质",而是"与逻各斯一起发挥作用";德性的养成要靠个体在健全的法律下获得一种亲近德性的道德,德性的养成是一个持续的心理禀赋过程,最终养成"明智德性"。只有灵魂的德性的实现活动才是幸福,它是完善的和自足的;人的幸福有两种:一是"第一好"的幸福,属于沉思的理智的幸福;二是"第二好"的幸福,属于实践的理智的幸福。  相似文献   

9.
丁莉 《社科纵横》2009,24(6):141-142,146
新闻专业主义是记者的实践追求,但在记者实践过程中却出现了理想与现实的悖论。本文按照实践社会学的分析路径,通过逐层分析记者所处媒介场域相对于权力场域的位置、记者所属媒介机构在媒介场域中的占位关系、记者个体惯习养成和在媒介机构中的占位,力图寻找到记者的实践逻辑,为新闻专业主义理想和现实的悖论提供一个实践社会学角度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认为卢梭以自由为根基来论证政治的正当性;人是自由施行者,其本性就在于意志自由,但从自然状态进入政治社会,人失去了天然的自由而陷入了专制.正当的政治体就是以公民自由代替天然自由的政治体.个人有自我意志,政治体作为一个公共人格,同样有其意志,即公意.根据立法者的指导而形成的公意,本质上就是个人意志,因而,个人意志服从公意就是公民自由,实现了服从与自由的统一的正当的政治体就是美德共和国.但公民自由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自我立法,只有超越于公民自由之上的哲人自由才是完全的自我立法,因而,政治正当性的源泉在于自由,在于公民自由,更在于哲人自由.具有完全正当性的政治体是宽容哲人存在的美德共和国.  相似文献   

11.
价值观多元化视野中的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兴夏 《阅江学刊》2012,4(1):54-58
价值观的多元化冲击着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加强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加强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传统美德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其他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并处理好美德知识教育与美德实践教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王轩  袁祖社 《唐都学刊》2010,26(3):43-47
当今多元的文化与价值构筑起时代精神状况深蕴的语境背景,其真实的原像是人文价值、社会空间场域、资本逻辑交互存在场景中,人的存在样态通道的求索与指认。历史、空间、人机缘式交汇的相遇成为伦理样态化育的全新地平线,人以开放曲式向历史播撒着伦理的样态。历史凝结的伦理智慧始终是以累进性攀升的方式同时代景观场域交融,真实的伦理样态就是在各种场域的交叠共融中养育的,同时以特有的伦理景观呈现给社会。  相似文献   

13.
张道岭 《学术交流》2003,2(2):24-27
“和为贵”是中华民族历来推崇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贵和”传统美德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以及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缔结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和作用。在当前情况下 ,广泛存在于社会各个层面的诸多人民内部矛盾需要及时化解 ,由传统美德中“贵和”所派生出的民俗化表现形式 ,有着独特的调和作用和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4.
葛梯尔问题的实质是认知运气。葛梯尔问题被提出以后,知识论者们试图寻找第四个条件来解决此问题,从而形成了以JTB+X的方式来定义知识。 X看似解决了葛梯尔问题,实际上它们都在解决认知运气的问题,同时自身也面临着认知运气的威胁。不论X的提出还是受到的质疑与批判等,都以认知运气为焦点。当JTB+X式的知识分析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一些知识论者对知识的分析产生了质疑,从而走上了对知识的规范性解释,产生了德性知识论。不论是以格雷科为代表的强德性知识论者还是以普理查德为代表的温和的德性知识论者,都致力于认知运气的解决,正是认知运气推动了德性知识论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立足于亚里士多德适度的伦理观角度探讨幸福,认为幸福就是适度,就是面对痛苦、超越痛苦,享受必要的快乐,适当享受快乐而不沉溺,并且适当地控制欲望使其成为人生的动力。适度的幸福观对于人生中的痛苦、快乐和欲望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从政治伦理标准的角度出发 ,将目光凝聚到周代的选拔官吏政策上 ,则不难发现 ,其显然受德的影响。德与选拔官吏政策的结合 ,是周代严格宗法制下 ,有效选拔官吏、使之在政治上获得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明古以鉴今 ,对周代受德影响的选拔官吏政策的探讨 ,对现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 ,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7.
孟燕  刘永君 《唐都学刊》2005,21(5):38-42
以德治国与中华民族精神自古就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古代以德治国思想即重视整体利益、以德为本、自强不息、尚贤、重行、诚信等,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旨。当代以德治国方略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全面的拓展和提升,以德治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施政纲领。  相似文献   

18.
林楠  林滨 《唐都学刊》2007,23(2):48-52
道德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扬弃这份厚重的历史遗产,尤其是提炼出其中的精髓和美德,包括它的仁爱精神、自省自律与和谐境界,既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学理解辨,更能促其在现代化过程中实现化本开新式的时代性升华。  相似文献   

19.
荀子的德治体系是以礼为核心,以法律为补充手段的治国方略.在德法关系的理论架构中,荀子吸取了法家之长.使儒家德治思想有了新的发展.文章通过德先法后、明德慎罚、德本法辅、德原法流、德隆法重等几种观点来阐释荀子德主法辅的思想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