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丽丝.莱辛在短篇小说《七月寒冬》中对人类的异性恋情规范做了一次大胆的超越,通过现实主义地描画非规范的人际关系,反观规范的人际关系的伪善和虚幻,并试图消解异性恋与同性恋的对立,使人生艺术化。运用酷儿理论来解读这个故事,能增加我们欣赏或阅读莱辛作品的纬度。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背景下的酷儿研究主要有两种视角:一种是丹尼斯·奥尔特曼提出的"全球酷儿化"观点,强调跨时空的超稳定结构与同一性;另一种是福柯式话语分析,强调内在特殊的身份与类型。跨国同性恋身份和主体性涉及本土性与植入性之争以及第三世界的同性恋群体在面对西方性话语和性实践时如何自我表达的问题。西方与非西方之间的同性恋关系并不是平面化、单向度的,而是具有多元性和异质性,西方并非同性恋身份/文化的原点,亚洲和中国的同性恋也非西方的镜像和拷贝,同性恋研究应避免简单的"刺激-反应"身份生成模式。  相似文献   

3.
酷儿理论是当今西方文学理论中具有较强解构性和政治性的一支,它产生于性别运动,却从性向政治经由性别政治而最终发展到身份政治,成为不容小觑的政治诗学话语。酷儿理论以对异性恋霸权的批判切入,深入到对男女性别分配以及由此带来的身体束缚的抗争,并进而要求打破身份标签的规训,实现真正的自由。无论从酷儿理论的纲领本身,还是其在西方社会产生的广泛影响来说,酷儿理论都具有极强的革命性和先锋性,是性别理论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4.
在铁凝小说的欲望叙事中,大多数女主人公都陷入了追逐欲望、背离爱情的漩涡之中,呈现出女性生存中欲望与爱情分立的模式。立足于这种女性生存困境,铁凝从女性所处的困境和自身的缺陷出发,进行审视和反思,试图寻找女性命运的出口,冲出欲望的重围,探寻女性理想的爱情情境。  相似文献   

5.
以朱迪斯·巴特勒肇始创立的酷儿理论,其消解人类性/别二元对立的主张,较好地诠释了艾丽丝·沃克在《紫色》中塑造的三位黑人女性的流动的性相,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对黑人女性性态的描写,揭露异性恋男权体制对黑人妇女的压迫的思想。酷读作品,为我们展示了黑人女性处于主流文化的边缘的边缘,为了生存,她们相互团结,结成牢固的友谊,最后走出了传统的桎梏,确立了身份,建立了新的、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艰难而曲折的图景。  相似文献   

6.
“第六代”电影中的同性恋影像颠覆了一直统治着中国大陆电影银幕的异性恋霸权,其所造就的别样的影像性感模式是对异性恋一枝独尊的影像性感模式的挑战,解构了男女两分的性别结构作为性快感生成本源的唯一性。这些电影同时展示并放大了爱与性的多向性和多义性,人的性关系也许应该终止于同性爱与异性爱的区别,而仅仅区分为快乐的爱和痛苦的爱。快乐或者痛苦永远取决于个体的自由选择,任何爱欲方式都是可尝试的快感的维度。  相似文献   

7.
论20世纪90年代台湾小说中"酷儿书写"的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小说中的"酷儿书写"始于20世纪60年代白先勇等作家,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邱妙津、朱天文等为代表的新世代"酷儿"作家,一反传统"酷儿"书写的悲情和自恨,改以昂扬自信的笔调探索"酷儿"情欲和性别的游移流动,大胆描绘"酷儿"自身独特的性感经验,从"边缘"发声,挑战中心和权威,采取一种边缘化的写作策略,以"出走"的行动叛离中心找寻自己,以激烈的"自杀"的手段对中心提出抗议,以"谐拟"的方式来颠覆中心的建构.她们的"异端书写",冲击了理性规约下的性别藩篱,并以女性主义的立场在文本中呈现各种"酷异"的情欲状态的组合和迷乱的身份认同,在充分开放的情欲场域中,凸显出汉语写作中自"五四"文学革命以来长期潜伏着的、被压抑的"现代性"特质.  相似文献   

8.
新历史主义小说引发文坛关注的一个因素是其独特的欲望叙事方式。传统历史小说中,历史的叙事是受控于意识形态的。新历史小说家不再受意识形态的约束,表现出质疑和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大胆地呈现个人化的生存、情感、权力、暴力等方面的叙事。新历史小说的欲望化叙事迎合了读者的需求,同时也与西方一些后现代文艺思潮的涌入有关。新历史小说欲望书写多从人性的角度切入,反映了人性解放的追求,一定程度上也窥见了历史的脉搏和精神,但也存在着与传统艺术精神背离,显得较为低俗和肤浅。新历史小说欲望化的叙事方式是短命的,当读者对这种欲望化叙事厌倦的时候,其叙事也自然纷纷转型,新历史小说家们只得寻找新的适合文学创作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同性恋者在数量上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受西方男性研究和男性特质研究的影响,学术上很有必要关注中国的男性同性恋者。作为弱势群体的男同性恋者正在努力融入主流文化中,但受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和社会舆论的影响,其处境又非常尴尬。中国男同性恋者受西方同性恋运动的影响衍生出其独特的话语,并为其话语权与社会身份认同的构建而努力着。理论上,福柯的话语权理论和酷儿理论有助于客观科学地研究同性恋者的话语及其身份认同,有利于改变社会对同性恋者的观念。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每一个人,同性恋者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分子。  相似文献   

10.
同性恋身份是现代性的产物。作为19世纪的发明,“同性恋”这一标签重构了同性爱欲者并使之成为具有共享身份与特性的族群。同性恋的历史书写、话语争夺、性主体意识与现代性等要素共同参与了“制造同性恋”的进程。大体而言,同性恋身份的建构过程可以分为历史寻根、经验阐释与族群建构三个阶段,在不同的社会与文化中可以区分出年龄-结构化、跨性别、职业化以及平等主义等不同的同性恋类型。现代性为同性恋亚文化的创造与发展提供了社会空间,现代同性恋世界呈现出一系列独特的结构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12.
13.
莫言的小说创作中,欲望化的历史叙事成为关注的焦点,并据此形成了独特的话语实践方式。这涉及个体的生命欲望、性爱欲望以及最具野性的权力欲望等三个主要维度。生命欲望是理解历史知识的一般主题和最终目的,体现了现实中的想象书写、想象中的现实记忆以及非人性物体的人性化展露等三重变奏;性爱欲望实现了历史的主观把握与审美体验,不仅有野性与激荡同生的性爱,更有理性与俏皮并存的性爱;权力欲望下形成了一种生产与压制、控制与反抗、表彰与惩罚共存的生存状态,体现为逆境中抗争权力、外在的强加权力以及精心偷取的权力等内容。可以说,这三向维度成了莫言小说中欲望化叙事的鲜明特点,成了他揭秘历史真伪叙事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15.
16.
20世纪90年代崛起的晚生代作家,生活在一个精神自由、价值多元的时代,他们秉持对经典、秩序、权威的断裂和反叛姿态,在写作中呈现出欲望写实特征:平面化地讲述欲望;物化现实的欲望城市;单向度的欲望人性。遗憾的是他们在断裂的宣言中却面临晚生文化英雄的尴尬,陷入平面写实与追求终极的悖论,丧失批判的勇气。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内文学批评界过于重视思想分析,忽视语言形式分析,这一点在文学形象塑造研究上尤为严重。文章旨在批判这一现象,凸显语言形式分析之重要性。通过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直接引语即人物对话,研究人物身份塑造的过程,研究发现:人物身份通过交际句法逐步展开,在本文中体现为“请求——拒绝”这一基本交际结构,作者在人物形象塑造的同时,借助人物声音表达自己思想。本研究对弥补语言研究和思想研究之间的鸿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清祥 《南都学坛》2012,32(1):63-68
在鲁迅女性身体叙事的文本中,透过对女性饥饿之躯、欲望之躯和疾病之躯的叙述,使女性身体承载了"思想启蒙"的隐喻,肯定女性的生存权利和生命价值,并书写了男性角色在对待女性问题上所作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女性饥饿之躯的叙事,揭露了男权社会的经济剥削造成女性物质生存困境的罪恶,女性必须争取平等的经济地位,才能真正成为和男性一样的主体性而非只是客体的存在。女性欲望之躯的叙事,揭破女性的欲望压抑与男性的欲望消费的阴谋,发现其中的性别寓言以及男权权力话语的分散与播撒。女性疾病之躯的叙事,由女性身体的疾病痛楚透析疾病的文化隐喻,由人的生理疾病联想到人的精神疾病,从原来的医治人的生理疾病转变到对人的精神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在农村经济转型、新生代农民问题开始浮现的时期,"底层小说"的作者敏锐地把握了转型期新生代农民的思想动态,对于当代的社会现实作出了艺术上的回应.通过"身份认同"和"爱情叙事"两个关键词,来考察"底层小说"所反映的底层人群内心世界的焦虑情绪,以及两栖于城乡之际的生活际遇给他们带来的身份认同危机,而底层作品通过爱情叙事这一策略来缓解主人公的身份焦虑.  相似文献   

20.
在农村经济转型、新生代农民问题开始浮现的时期,“底层小说”的作者敏锐地把握了转型期新生代农民的思想动态,对于当代的社会现实作出了艺术上的回应。通过“身份认同”和“爱情叙事”两个关键词,来考察“底层小说”所反映的底层人群内心世界的焦虑情绪,以及两栖于城乡之际的生活际遇给他们带来的身份认同危机,而底层作品通过爱情叙事这一策略来缓解主人公的身份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