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正当我国处在深刻变革、飞速发展的崭新历史时期,南阳地委行署批准:“南阳县辟出小特区——南阳漯河经济开发区”。这是一项具有冲破盆地意识,面向国内外两大市场,参与国内外两个大循环,实行双向推进,迅速发展南阳经济的战略决策。这项决策提得好,提得及时,符合形势的需要,符合盆地实际。可以预料,南阳盆地通过“小特区”这个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窗口”,必将带动南阳的经济起飞。本文就盆地的自然条件、矿产资源、农业资源、历史基础、盆地的需要等方面加以论证,以便开发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校管理民主化进程加快,教育管理也被赋予了“以人为本”新的内涵。青年大学生权利意识向权力意识转型具有理论和现实必然性。青年大学生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动物”,必须实现“政治人”意识的升华。  相似文献   

3.
一、图腾与艺术  图腾,是原始先民生命的标记,是人类探索生命迈出的第一步,是人类创造的第一个生命符号,集中体现了先民的生命观念。图腾产生于母系社会,即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由蒙昧时代进入野蛮时代,告别原始人群进入氏族社会。人产生于自然,是由纯粹的自然动物发展、演进而来的,“而最后在这些脊椎动物中,又发展出这样一种脊椎动物,在它身上,自然界达到了自我意识,这就是人”。“自我意识”的诞生,也标志了人的生命意识的确立。但“意识起初只是对周围的可感知的环境的一种意识,是对处于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个人以外的其他…  相似文献   

4.
弗罗斯特是一位重要的象征主义诗人,也是一位重要的生态诗人.在其早期诗作《一簇野花》中,割草人刀下留花的细节是一个重要的隐喻,象征着一种诗意的生活态度、一种重“美”轻“物”的生态意识、一种独特的生态审美现.通过刀下留花这一极富浪漫色彩的举动,诗人展现了一种充盈、圆融、健康的精神之美,也表达了他对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建设良好的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的哲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这里的五四时期泛指从文学革命发生到革命文学兴起这一段时间,即现代文学史家通常所说的“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梁启超发动的“小说界革命”,使小说观念从古典传统向现代意识过渡,然而小说界革命走到“现代”的门槛边就停止了脚步.因此,它所实行的“革命”仅限于小说观念和意识的近代化,而非现代化.促使小说观念、意识现代化的重  相似文献   

6.
钱钟书把肇自“五四”的知识分子的普世救赎意识特别翻转了过来,由此批判了病态的中国社会。在他笔下,所谓“爱”的世界毋宁说是一个幻梦,战争倒才是这世界的本性,甚至是日常生活本身。《人·兽·鬼》虽是集内小说内容的排列,同时却也在类比的关系上暗示出他对于人性的解读。钱钟书的孤寞书写是现代中国文学这一特性的极具意义的部分,同时也是最为日常的阶段。他洞悉人生严酷、冷峻的一面,故而一再展览、挟食世相,并在文本张力的隙缝扪触无边的孤寂。  相似文献   

7.
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对于教师来说 ,怎样做到教书育人 ,这是一个永久的现实话题。当然 ,对于学生来说 ,尊师重教也是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一个优秀的教师 ,当他面对具有一定潜质的学生 ,教师应该而且必须能够使这样的学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以下的步骤是教师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 :有效地利用“五个自己”一是丰富自己的知识。教师所从事的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 ,虽然要求教师懂得所有的知识是不可能的 ,但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当具备极为广阔的知识结构 ,却是一个人皆尽知的道理。较多的知识不仅使教师具备了向学生传授知…  相似文献   

8.
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思想家卢卡奇几乎是和马克思一样探讨和研究物化意识的人,并发现物化意识使人非人化。卢卡奇选取了阶级意识角度对物化意识进行专门研究和分析,认为只有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不断觉醒才能使人由非人成为人,成为“生成的人”、“自由的人”、“解放的人”。卢卡奇正是以这种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基本立场对人加以理解,使现代哲学呈现出新的转向和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对“记忆、语言和死亡”问题的探究是理解卡夫卡长篇小说《失踪的人》的关键。小说主人公卡尔失去了记忆、被剥夺了历史;语言在现世中的缺席使他无法融入群体;死亡作为每一个生存个体的归处,卡尔却欲死不得。一个没有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只能沦为“失踪的人”。卡夫卡通过聚焦“人的失踪”问题,触及了现代社会中个体人的生存困境以及犹太民族的历史记忆和创伤。  相似文献   

10.
在对现代四川文学及其影视阐释中“地域”生成进行描述与比较的基础上,可以看到“地域”作为一种特定的“空间”,在文学与电视剧中产生了不同意蕴。这一事实一方面说明了地域文化具有的建构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在现代意识的观照下,地域文化理应成为转型时期中国文化多元性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佚名 《阅读与作文》2007,(10):14-18
诸葛亮躬耕何处:后人将《出师表》中“躬耕于南阳”一语,坐实为诸葛亮躬耕于今天的南阳市,使原本清楚的诸葛亮的躬耕地被弄得混淆不清。长期以来,关于诸葛亮的躬耕地一直有“襄阳说”和“南阳说”两种说法。”襄阳说”认为是在襄阳西南的隆中,也就是今天湖北省襄樊市城西的古隆中:“南阳说”认为是在南阳的卧龙冈,也就是今天河南省南阳市西郊的卧龙冈。  相似文献   

12.
研究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抽绎文学史理念 ,然而能够成为重构现代中国文学史核心理念的则应似“人的文学”。这是因为它既可透视和发掘现代中国不同样态文学的多层面多维度的内涵 ,又可穿越和梳理现代中国文学艰难曲折流变的历史隧道 ,即使那些政治意识色彩浓重的“革命文学”的“人学”意蕴也可以洞察和概括。故“人的文学”观念能够作为科学把握现代中国文学史的理论思维 ,也能作为贯通现代中国文学史的灵魂  相似文献   

13.
历代对诗经《郑风·风雨》一诗的题旨解释,大致有三种:《毛传》传统认为,此诗旨在“乱世则思君子”;朱子解为“男女淫奔”之诗,现代人则舍去朱子之道德偏见,认为此诗表达了寻常正当的男女相悦之情;方玉润解为怀念朋友之诗.三种解释的差异取决于如何理解诗中的“君子”.透过对“君子”的辨析,可以得出对此诗主旨的三种不同理解,但这三种理解未尝不可合而为一.  相似文献   

14.
“失语”和“失乡”的感觉并未成为台港与海外华人女作家们写作的盲点 ,相反地倒使她们牢牢抓住了一个主题 :“寻根” ,“寻找失去的精神家园” ;其次 ,处于东西方文化夹缝中的她们对地球村时代的人类处境也有着较独特的思考 ;再者 ,在这个女性的灵魂和肉体正不断走向觉醒的年代里 ,特殊的处境使她们对“feminism”一词的思考更具备了一种超越意识。  相似文献   

15.
<正> “生命”两个字象满天的星子播撒在沈从文作品的字里行间.“生命”意识灌注流溢,使沈从文作品升华到一种美的哲学境界.因此,揭示“生命”的哲学内涵,就成了把握沈从文的关键.一切哲学问题的实质是价值问题.整体世界由主体和客体构成,哲学的任务就是要说明主体和客体是怎样结合在世界的统一中的.而价值,正是联结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范畴.价值乃至价值观念并不是哲学家发明的,它在人类社会实践中产生并推动社会发展,哲学家的发现使人类获得一种强烈的主体意识.这种主体意识的获得加剧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冲突,也加速了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卡列宁经常被低评,这与小说叙述中较多地以安娜为中心有直接的关系.卡列宁的自我是高度理性的“自我”,他用社会和文化来定位自己,这使他显得机械呆板,缺乏情趣,但也使他成为一个有抱负和有作为的社会人.他对安娜的爱是一种转喻式的爱,他爱安娜及安娜周围的人,虽缺乏激情却平和长久.安娜的出走,使卡列宁携带上“被妻子抛弃的丈夫”这一摆脱不掉的伴随文本,给他带来极大的屈辱.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故意施以报复,而是选择了宗教逃避.卡列宁不是安娜悲剧的制造者,而是一个善良的婚姻牺牲品.  相似文献   

17.
妇女解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母题之一,也是现代以来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谢冰莹的《女兵自传》是反映现代妇女解放问题的代表作。它的最大特色是凸显了“女兵”身份和“女兵”意识。它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反映了一个弱女子如何蜕变为一个刚强女兵,不但砸碎包办婚姻的锁链,还成为积极的革命者。它张扬了女性的主体意识、国家意识和参与社会工作意识,建构了一条女性通过参加革命工作获得解放的道路。但从妇女解放的终极目标和作者自身的婚姻现实来看,这条“女兵”道路有熠熠闪光的一面,也存在“雄化”女性、忽视性别差异和常态生活下的婚姻经营之不足。重新审视谢冰莹自传,能为当代妇女解放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爱默生在《美国学者》一文中说:“这个世界主要的辉煌壮举就是造就了一个人……因为一个人包含着所有人的性格特征”;在《草叶集》中,惠特曼不仅“歌唱一个人的自我”,而且“也唱出‘民主’这个词,‘全体’这个词”;在《帕特森》中,威廉斯写道:“这座城市/这个人,一种认同.”可见,爱默生笔下这个“包含着所有人的性格特征”的“一个人”在惠特曼笔下变成了一个包含“自我”和“全体”的人,而在威廉斯笔下,这“一个人”又进一步与一座“城市”相互“认同”.本文围绕“一个人本身就是一座城市”这一主题,深入揭示威廉斯创作抒情史诗《帕特森》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9.
T·S·艾略特的读者无不有这样一种感觉:他那充满着才气、闪耀着灵光的作品时而现实,时而神化,晦涩难懂,他的作品让人难以卒读的原因是多重的,然而他善于用神话去创作无疑是一个重要和值得探讨的方面. 现代文学家的神话创作倾向在艾略特那里表现得尤为强烈,而且带有明显的自觉性和目的性,他倡导文学家运用“神话手法”进行文学创作,并断言这种手法对现代派作家来说是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处于一个由传统转向现代的重大历史转折点上,人们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切既充满焦虑也满怀期待,由此催生了此一时期乌托邦文学的兴盛。乌托邦是一种人本主义的现代性文化现象,它有中西两种源头,可分为社会乌托邦、政治乌托邦、唯情主义乌托邦等多种类型。乌托邦文学反映着传统的衰微和文化传递方式的变化,代表着一种中国人在西方这一现代欲望介体的引导下自我变革的要求。现代中国人开始普遍相信人的本质就是能选择如何生活,社会通过人们真诚的信仰和为之献身的真正理想就可加以改变,这使他们由传统的“信命论”者转向了现代的“抗命论”和“造命论”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