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市场竞争是所有非垄断企业所面临的条件环境,竞争力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基础.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为重要,而拥有市场的惟一办法就是拥有占统治地位的品牌. 而中国的品牌却面临着一个巨大尴尬--"制造大国,品牌小国".对中国品牌现状与问题进行研究,探索一条提升品牌竞争力、进行品牌创新之路,很有必要.中国企业品牌的问题有四:发展时间短;缺乏品牌运营管理的观念;品牌的评价和认证泛滥;国际市场的冲击和挑战.而改变现状、提升本土品牌竞争力之策略有五大战略:强化质量管理,自主品牌创新,重视品牌保护,国际化经营,加强品牌传播.这样,世界级品牌才能够如期诞生.  相似文献   

2.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农产品品牌科技支撑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产品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是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需要科技进步支撑。从价值链的角度看,农产品品牌价值的形成受生产、加工、流通、营销、服务等诸环节的影响,而各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科技支撑。农产品品牌科技支撑体系包含5个子系统,它们共同作用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针对我国情况,应从观念更新、科研推广、体系配套、人才培养和协调管理等方面进行农产品品牌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竞争,竞争的载体是品牌。农产品营销关系到农业产业化及农民增收等国计民生问题,因此,我们要重视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以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本文通过对山东平度市农产品品牌战略的分析,运用农产品品牌价值链模型描述农产品品牌竞争力的形成过程,并从案例中得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启示及措施建议,即利用资源特色,按照标准生产,实施质量监督,建设农产品品牌。  相似文献   

4.
随着消费者强调自我和个性需求的追求,市场日益转向多样化、个性化、细分化和复杂化,企业间的竞争也由规模实力竞争、质量竞争、技术竞争逐步转向销售手段竞争、服务竞争、品牌竞争,中国的消费市场已逐步从"商品消费"进入"品牌消费".在"品牌消费"时代,企业能否培育出自有品牌,塑造品牌个性,提升品牌竞争力,将决定一个企业在市场上竞争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四大”)强有力地冲击下,中国本土很有必要建立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能够和国际知名事务所相抗衡的大型事务所,并带动整个审计行业的发展和壮大。自2000年起,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在政府的引导和自发做大做强的形势下,进行了一次次的合并化浪潮。本文对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和品牌建设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文化创意产业是21世纪发展最为迅猛的产业之一。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之上树立具有特色的城市品牌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总趋势。河南省城市品牌的构建应立足河南本土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结合,有效提升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全球化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如何提升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理论上探讨品牌与文化的关系,认为品牌文化已经成为品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依托.品牌系统中融入文化内涵,不仅可以提高品牌的竞争力,更能激起消费者的心理共鸣和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全球化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如何提升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理论上探讨品牌与文化的关系,认为品牌文化已经成为品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依托。品牌系统中融入文化内涵,不仅可以提高品牌的竞争力,更能激起消费者的心理共鸣和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市场上,全球品牌本土化的现象越来越频繁.但在理论上,还少有研究分析中国消费者如何评价融入中国元素的全球品牌.为此,文章以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为框架,构建了包含真实性偏好、品牌本土象征价值、尊重品牌遗产和购买可能性的概念模型,试图探索其中的因果关系.实证研究表明,品牌本土象征价值认知—情感单元和尊重品牌遗产认知—情感单元均能提高购买可能性.真实性偏好高的消费者更容易通达品牌本土象征价值认知—情感单元和尊重品牌遗产认知—情感单元.尊重品牌遗产认知—情感单元有助于增强品牌本土象征价值认知—情感单元.文章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全球品牌相关研究,同时对实践也有战略指引.  相似文献   

10.
在产业集群空间生态中,融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分工体系的本土企业,通过产品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获取低成本优势和低价竞争的经济效益。这种从低端切入全球价值链的国际分工模式,使得本土企业的核心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创建被长期"低端锁定"。基于分工专业化理论及Helpman、Dixit&Stigltz的基本思想进行理论推演和博弈分析,可以发现本土企业在代工过程中,与跨国公司技术差距越大,跨国公司越不打击本土企业研发,本土企业也越不愿意研发;虽然本土企业通过"干中学"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以及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却存在不确定性,从短期来看自主品牌创建可能性不大。考虑进入中间产品市场的本土企业生产所需的固定成本越小,最终产品市场的需求越大,在中间产品市场上讨价还价的能力越强、效率较高就越有可能通过自创品牌获得利润。地方政府主导的"政金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下,企业方和学研方获得协同创新收益相同时,双方的最佳策略是合作策略,是唯一的纳什均衡。因此,地方政府应引导和扶持产业集群中的本土企业,兼顾"产业品牌与企业品牌"创建,实现产业集群从"外向型"向"内生型"转变,这样可能更加有益于中小企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铁”成为世界知名品牌标志着中国高端制造业正逐渐成长.通过创新形成的高铁自主技术体系对高铁品牌国际化可产生持续的竞争优势和法律支撑效用;通过国内本土的大规模应用产生的积极示范效用,提升了高铁品牌国际化过程中的美誉度和知名度;通过开展国家营销增加了中国高铁的广告和信用背书效用.中国高铁品牌的国际化发展模式启示我们:政府应重视制造业国际品牌的培育,关注创新制度、创新平台和创新技术产业转化建设,重视国家营销的作用和国内本土市场的利用.  相似文献   

12.
跨国品牌联合策略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降低成本和提升品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这篇文章从品牌顺序、民族优越感和国外品牌匹配对民族优越感的影响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国内消费者对由国外品牌和国内品牌组成的跨国品牌联盟产品的影响因素,从而为企业采取跨国品牌联盟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3.
品牌延伸作为服装品牌运营的一种策略,上世纪80年代,在国外服装行业兴起并逐步成熟。中国服装业正处在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阶段,品牌延伸策略的运用对其竞争力的提升起到巨大的作用。通过产品线延伸和主、副品牌延伸策略的实施,服装企业可进入更广阔的市场和获取更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在实施"品牌兴企"、"品牌兴省"的发展战略中应认识、利用、整合好自己的资源,打造自主特色品牌.具体做法是:借助县域资源优势,打造本土化的品牌农业,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借助燕赵文化资源,打造"本土文化"品牌,打造品牌旅游业,激活"老字号"的竞争力,以实现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银饰日渐流行,各种银饰品牌不断涌现。甚至一些高端珠宝品牌,例如香港的品牌周大福也在力推自己的年轻化银饰品牌——“ctf2”。而在8年前,来自福州本土的珠宝品牌“缘与缘”也因看好银饰产业而投身其中。  相似文献   

16.
大力发展时尚产业,是促进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和构建服务型经济体系的有力举措,是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高城市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应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发挥武汉文化资源和设计资源的优势,塑造产业价值链,形成武汉品牌力量,提升产业竞争力,从而引领和带动武汉时尚产业迅速壮大。  相似文献   

17.
产品品牌培育、企业品牌资产与区域产业品牌形成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基于相关文献回顾,阐述了三者的影响因素,并基于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了相关理论模型,结合湖南工程机械产业相关调研和数据材料展开实证研究.研究认为产品品牌的基础能力和成长能力以及企业品牌竞争力和溢价能力对促进区域品牌形成具有显著的影响,并提出了从产业基础夯实、市场竞争优势塑造、品牌政策支持以及品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即中国制造业从大多承接国际制造业价值链上的生产环节,到开始更多地承接国际制造业产业价值链的技术环节。因此,要提升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国企业必须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成为跨国公司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政府则通过制定相应产业政策引导跨国公司把先进的技术引入中国。  相似文献   

19.
从消费者行为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地理标志品牌对区域茶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地理标志品牌通过信息搜集系统进入消费者的视野,改变消费者原有的信息排序,成为质量鉴别的一个重要外部线索;并通过产品体验反馈系统,形成对品牌产品的正强化,推动需求曲线外移,最终实现"原产地"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实现产品体验的正强化,需要拓宽消费者信息搜集渠道,关键之处在于建立地理标志品牌的产权保护体系,最终提升区域茶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以老字号品牌竞争力相关理论为依据,分析了北京西城区老字号目前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西城区老字号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提升路径:确立有效的品牌战略,打造特色品牌产品和确立合理品牌定位;加强品牌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品牌保护工作;积极创新和运作品牌;通过深化企业体制改革、加大政府引导扶持力度以及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等措施优化老字号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