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梳理世界华文微型小说领域以往三十多年所取得的十大成就,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八项拓展路径是行之有效的:1.名作、名篇、名刊向文化产业、服务产业的品牌资产转化;2.提高入选国家权威机构奖项的概率;3.举办国际大奖;4.编选《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系》;5.编选《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理论大典》;6.建立一个庞大而高效的"华文微型小说"网域之间的联动网;7.促进作家、研究家、编辑家、文艺实业家之间的跨国交流;8.建成"电子华文微型小说文献集成库",供世界各地成员间交流、共享。  相似文献   

2.
微型小说在小篇幅里追求大变化、大反差可以形成对读者的速率审美刺激,追求陌生化、新奇化同样也能实现相同的艺术目的。新加坡黄盖文、希尼尔的叙述策略是通过创造新的文体来追求微型小说体式的新奇化。春兰杯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奖赛获奖作品《回乡魂、》《剃头阿六》则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反常行为和设置人物活动的反常环境来实现微型小说艺术的新奇化。但它们都在新奇化中体现了概括化的艺术内容,在反常的描写中揭示了带普遍意味的立意。  相似文献   

3.
泰国华文作家马凡涉笔微型小说创作是近几年的事,他创作的微型小说量还不多,但其创作倾向、美学旨趣已显露出来,从中不难发出对泰国华文微型小说发展的有益启示。泰国华文作家虽然生活在异邦,但对中华文化传统领悟较深,他们的文学创作承继了中华文学“文以载道”的传...  相似文献   

4.
由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和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2008年12月在沪召开,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和名誉副主席王蒙分别致信祝贺。  相似文献   

5.
面对全球性的华文微型小说创作热潮,追本溯源,研究微型小说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进程,继承其优秀的文学传统,乃至借鉴其创作经验,对于推进当代微型小说的发展,提高微型小说的创作水平,都是必要和有益的。本文试图探索中国古代微型小说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 中国古代微型小说渊源 中国古代微型小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从现代意义上的所谓小说创作三要素来看,古代微型小说的诸要素是在发展中逐步地具备,从量变到质变地走向成型的。 中国古代的微型小说起源于《山海经》。《山海经》是从西周中期前后到汉初前后的漫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的创作图景可用"异彩纷呈"四字来形容。其中马来西亚曾沛的微型小说充满质感与美感,郑若瑟的微型小说涉及到道德主题与悬念设置问题,心水的《养蚂蚁的女人》是一部凭感觉把握的微型小说,梦凌的微型小说集《结》则洋溢着青春气息。  相似文献   

7.
2014年10月25-27日,第10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晶冠酒店召开,会议由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主办,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承办。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尼、文莱、日本、瑞士、新西兰、澳大利亚,以及中国的香港、澳门等12个国家与地区的近百位作家、评论家参加了这次研讨会。研讨会阶段,中国的郏宗培、刘海涛教授、龙钢华教授、萧成教授、郭  相似文献   

8.
试论微型小说的立意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型小说是从80年代以来在我国迅速崛起并呈迅猛发展态势的一种新型文体,其独特的文体特征和审美追求使其显示出强烈的时代适应性。本文从追求丰厚的审美意蕴、显示强烈的时代意识和表现出深刻独到的人性思考等三个方面,对目前微型小说领城的一些创作现象进行了研究,认为微型小说虽然篇幅极为有限,但完全可以突破文体的局限,追求一种丰厚、新颖和深刻的思想内蕴。并认为科学地体认微型小说的这种立意意识,对适应时代要求,繁荣文学创作,促进微型小说的蓬勃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微型小说因其制小篇微的体式,易于诱使写作者趋向“滥作”,尽管它在本质上更要求写作者的“精耕细作”。华文微型小说通过它得天独厚的现代生存条件,摆脱此种“先天”不足带给它艺术地位的弱化,而发挥出文学独特的精神功用。因而它必须具备叙事自觉既要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又要提升这种阅读期待。从整体上考察华文微型小说写作的叙事自觉与作品中叙事艺术的缺失部分的关系,可为它所应具有的诗学品质,提供一份有益的思考与经验。  相似文献   

10.
平民小说作家李永康喜登"新世纪小小说风云人物榜",其微型小说集《红樱桃》已列入"最具中学生人气的微型小说名作选"。这本集子显示了作家广阔、雄厚的生活基础,其深刻的寓意性、幽默中展现的荒诞、叙事中带给人们的思考等,都让读者喜悦地看到作者不断吸收西方文学表现手法,尝试叙述主体视角变化所体现的中国优秀微型小说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