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的第二年,也是进入攻坚阶段最关键的一年。从几年来的改革情况看,党中央、国务院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倾注的心血和力量,收到了一定的回报。一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已经或正在走出困境,特别是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的辽宁,一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改革、改造出现了生机和活力。但从总体上看,形势仍不容乐观。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脱困还面临着一些普遍性、绕不开的困难和问题,有些问题靠企业自身和地方政府是很难解决的,应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去分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采取可操作…  相似文献   

2.
兵团国有工业自1996年以来,效益出现大幅度下滑,特别是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情况进一步恶化。本文拟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考虑到发展的连续性及材料可信性,本文选择了1996、1997两年兵团大中型企业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兵团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亏损现状分析1.兵团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兵团工业中的地位。由表1可以看出,兵团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以下简称国有大中型企业)以不到2%的数量创造出了近30%的产值。由此;同全国及区内的情况一样,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兵团国有企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兵团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运行状况。兵团的…  相似文献   

3.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的主要任务。围绕这个问题,最近一个时期,我对一些国有工业企业进行了调查。本文试从扭亏增盈角度,探寻企业亏损原因,谋求解困搞活良策,籍以推动国有工业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扭亏增盈工作上水平、上台阶,开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工作的新局面。一截至目前为止,长沙市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有3000个,其中市属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136个,占4.5%。在预算内工业企业中,有大中型企业62个,占45.6%,但其总产值、总资产和实现利税…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报告还深刻分析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现状,抓住国有企业改革这一主要矛盾,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新理论和新观念。一、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超越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模式近20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但实际情况却很不理想。目前,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基本状况是:到1996年底,全国共有国有大中型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57万户,其中亏损企业5885户,亏损面为37%…  相似文献   

5.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和中坚,是社会财富的财产创造者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吉林省委、省政府一直关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发展,并将其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对于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尽管如此,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仍没有到位,企业发展时起时伏,且再次陷入困境。那么,如何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何重振雄风,仍然是一个未解之题。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济效益出现了普遍滑坡的被动局面,从全国情况看,工业生产一直处于低速徘徊状态中,尽管国家对发展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采取了一系列对策,但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的形势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是经济效益的总体水平还不够高;东北地区与我国南方和沿海地区相比,企业效益下滑更为严重,一些停产半停产企业启动生产的难度比较大;制约工业发展的关键性、症结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工业经济发展依然处在困谷中.必须“查找病根”,“对症下药”,使国有大中型企业尽快从困谷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7.
对南京市153家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经营者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1999年南京市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亏损企业逐月减少;但亏损面、亏损额距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因素是资金紧缺、市场需求不足和人员过剩;推进企业改革的主要障碍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企业办社会包袱沉重、市场体系不健全和缺乏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同时发展其他经济成分国有工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集中了一大批生产工具和装备,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必须增强其活力,发挥其潜力,尽力增加其生产力总量,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9.
关于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思考寿思华一、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两个重要前提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改革,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实际出发,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和策略,“对症下药”,才能将事情办好。这就决定了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两个基本的重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 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是辽宁经济振兴的关键。为推动全省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本刊特开辟“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专栏。本期专栏发表的锦州市委副书记郭东义同志撰写的“谈份额联利承包责任制”一文,受到省有关领导的重视,为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编辑部热情期待着来自各地的反映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理论文章和经验,愿在大家的支持下,努力办好这个专栏。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指出:“继续增强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这再次强调了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是,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完善承包制,还是实行股份制,这是深化改革的两种不同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一、新疆国有企业改革现状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用三年左右时间 ,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 ,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 ,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的目标。以此为标准 ,新疆初步实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目标 ,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 )大多数国有企业基本脱困 ,国有企业经营状况出现好转 ,赢利能力显著增强截至 2 0 0 1年 ,在新疆 1 2个重点工业行业中 ,5个行业亏损 ,7个行业盈利 ;同时 ,新疆 1 5个地、州、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盈利的约占 53 7% ,达到了大多数地区、…  相似文献   

13.
西部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障碍分析与改革思路朱智文世界经济的历史过程表明,工业的发展是带动区域经济成长的主导力量。要尽快缩小东西差距,当然不能指望走一条路,但是,盘活资产存量,增强西部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充分发挥其资产存量大、技术水平高...  相似文献   

14.
抚顺市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老工业基地,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建成了一个高度集中、门类齐全、实力较强的国有工业体系。现有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75家,占全市工业企业的4.6%,职工34万人,占全市工业企业职工的41.4%,固定资产、总产值和利税总额分别占88.4%、65.6%和91.2%。国有大中型企业始终是抚顺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占主体地位的主要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特别是制度创新还在继续推进之中。一是还有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应当改制但尚未完成;二是已经改为公司制的企业中国有股(包括国有法人股)一股独大或独占现象仍大量存在。由于国有出资人难以到位,国有产权委托代理链条往往较长,产权主体的责权利很难对称,导致企业不能形成有效产权制衡机制,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难以建立。其结果是改制容易转换机制难,现代企业制度流于“形似”。在这种情况下,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向何处去?还改不改?怎么改?这是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乃至社会大众都关注的问题。由蓝定香撰写…  相似文献   

16.
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所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也是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如何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关键是进行企业制度的改革。 从经济上分析,影响国有大中型企业生机和活力的因素比较多。归结起来,是一个企业制度的问题,是同传统的经济体制相联系的旧的企业制度没有从根本上破除。为了使国有大中型企业真正搞好,最重要的,是按照  相似文献   

17.
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窘境进入市场的几个问题梁中堂回顾国有大中型企业十几年的改革历程,可以归结为让利放权和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这样两个阶段。分析这两个阶段性的步骤,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都是在原来的体制中所采取的步骤。要说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成就,那也是...  相似文献   

18.
进一步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专题研讨会在镇海召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这是6月12日至14日在宁波镇海召开的进一步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专题研讨会着力探讨的一个问题。这次由浙江省当代史学会、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联合...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居多的省份,约占全国10%,其产值、销售收入和利税至今仍占全省全部工业企业的60%以上,历史上国有大中型企业就是全省经济的脊梁和骨干。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仍然起着主导作用,这是我省经济独有的优势。在当前,既要正视国有大中型企业确实存在某些困难,更要看到国有大中型企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已经清楚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关键在于认识机遇,珍惜机遇,把握机遇,用好机遇。  相似文献   

20.
随着近几年经济形势的变化,新疆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日渐突出。据有关资料表明,新疆预算内工业企业流动资金比例,最高为1983年的54%,而1991年则下降为11.4%,到1994年底仅为3.7%。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情况也大致如此。流动资金的严重不足,给企业自身的发展造成了困难,同时,也给国家和新疆宏观经济的良性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新疆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流动资金不足,我以为,主要应从两方面寻找原因。一、宏观经济政策对我区国有大中型企业流动资金的客观影响1.受国家宏观投资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