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权力和政治权力的本质、存在形态和运行方式进行了系统的考察.旨在确立它们在政治学研究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政治文化传统是以自由、民主为核心价值观,这一点在外交方面表现出其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冷战后美国的国际关系研究都是围绕着这个传统而发挥引申的,约瑟夫.奈的软权力理论就是其中成功的范例。软权力理论将美国历史上固有的使命观、例外论、"天定命运"等思想推陈出新,赋予其崭新的面目和使命,即美国外交应抛弃仅关注美国国家利益的狭隘观念,适时地注入世界利益,使"独善其身"与"兼及天下"合而为一,最终服务于美国霸权,从而使美国的国际关系研究保持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学术活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一段时期内我国国家政权对乡村权力释放政策的解读,得出如下结论:一是改革开放后,乡村经济的发展以及相对独立于国家的自主性社会力量的发育,为乡村经济权威能人的产生和迅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二是国家基于统治者租金最大化时受到代理问题及度量成本问题等的限制而寻求一定的代理人管理乡村社会,与乡村社会出现的经济能人自身强烈的政权欲望相迎合,使国家毫无成本地寻求到乡村治理代理人.由于国家乡村治理的代理人效用函数与统治者并非完全一致,现阶段国家对乡村权力的释放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权力始终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将其引入到社会科学的多种领域,就成为人们分析该领域内事物相互作用的普遍性工具。技术权力与政治权力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即两者的本质目的是一致的,两者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并相互转化。政治权力具有显著的续惯性与继承性,在很长时期之内都表现为强者恒强;与之相较,技术权力的续惯性与继承性较弱;但技术权力具有能动性与活跃性。技术权力与政治权力有序合理的作用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彭何利 《国际论坛》2012,(1):55-60,81
权力作为国际政治学的核心概念并未受到国际法学者的重视。二战结束后,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勃兴,为二者的融合研究提供了多维度视角。然而,国际社会至今尚未建立超国家的"世界政府",权力始终是影响国际法的重要变量,尤其是在冷战结束后,国际法规范不断受到美国霸权的强力挑战,导致美国霸权与禁止使用武力的国际法规范的紧张关系。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立场非常关键,一方面我们要坚决维护国际法的有效性,防止国际法沦为美国霸权扩张的工具;另一方面,我们应积极促进国际关系的多极化发展,共同制约美国霸权的无限滥用。  相似文献   

6.
国家权力来源于社会,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为了使国家权力不被少数人滥用,以社会制约国家权力十分必要。但在国家与社会一统化的阶级社会,阶级国家和国家权力被异化,社会屈从于政治国家而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制约。要实现社会制约国家权力,必须以社会力量的壮大以及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分离为前提和基础。文章认为,发展市场经济,培育市民社会,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有限政府”的国家—社会分权结构以及发展社会组织等,是实现社会制约国家权力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7.
现代民主政治意义上的政治权力合法性是建立在政治权力客体对政治权力主体的自觉认可和服从基础上的,它有利于政治权力关系的稳定和持续,实现社会有效动员,使政治权力的效能达到最大化,从而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目前由于我国民众政治信仰缺失、公平正义感下降、政治腐败现象蔓延、民主政治进程面临困境等方面的原因,致使我国政治权力合法性面临着挑战。因此,为了重塑我国政治权力合法性,应当加强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建立信仰型权力;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遏制政治腐败,使公共权力回归到维护公共利益的正途;加强宪政民主建设,促进我国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文化的权力之争——论传播符号的崇拜与贬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现象,是多种符号积累和沉淀的产物.符号的基本功能在于表征(representation),各种不同的符号承载了文化的不同含义.晚近的"文化研究",强调文化是意义的生产和解释,由此特别注重语言和符号在文化中的中心地位.人作为符号的动物,在不同的时期都会对不同的符号产生崇拜,而每一次媒介以及传播符号、传播方式的革命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变化和影响.论文阐述了文化传播史上的符号崇拜与贬抑,揭示了其背后隐藏的文化权力之争.  相似文献   

9.
士绅集团是影响晚清政治的一支举足轻重的文化及政治势力,其文化权力来源于科举制度下他们掌控儒家思想解释权的独特地位。晚清主要政治运动及其结果都可以从士绅争取文化权力的斗争中得到解释,如太平天国反孔的文化立场遭到了士绅的激烈抵制是其失败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晚清的自我改革运动由于侵犯了士绅的文化权力而遭到失败;近代乡村由于士绅势力的没落而导致乡村文化素质的普遍降低等。  相似文献   

10.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它应当包括经济公有制、政治公有制和思想公有制三大方面。要实现政治权力公有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权力的所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12.
论西方权力分立理论的社会历史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分立理论在近代以来西方的政权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 ,而权力分立理论的实现 ,不仅是一个理论发展问题 ,更具有其独特的社会历史根源 ,它从古希腊、罗马城邦时代开始萌芽 ,经过中世纪的神权、政权二元分立社会 ,最终形成现代意义上的三权分立理论。  相似文献   

13.
论大众媒介权力的滥用及其社会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众媒介是受媒介权力主体控制的。从正面讲,它既可以成为国家权力的延伸,实现对主流意识的传播,成为社会共识的凝合剂,也可以成为公共权力的监督制衡力量;它既是一种传播文化知识的权力,也是对反文化或消极文化实现控制的权力。从负面讲,由于大众媒介权力主体的非理性化倾向,导致大众媒介权力的滥用,表现为放弃文化启蒙和道德教化的社会责任;放弃环境监督和理性批判的社会责任,无原则地操纵或利用媒介;放弃文化理想和艺术创造的社会责任,制造和传播毫无审美价值的庸俗文化。这是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思想相背离的。"对控制的控制"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确定大众媒介权力的合理限度,依靠社会力量对大众媒介权力的主体行为进行控制,实现大众传媒的良性秩序。  相似文献   

14.
论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关系的二重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是对立统一的互动关系,其对立性主要表现为两者在权限划分与配置上的反比例关系和两者在政治运行中的双向互控;其统一性表现为两者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两者对立性和统一性的基础和根源,表明两者关系的实质是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关系问题。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关系及其历史演变表明,两者的关系通常呈现出三大规律性特点,即政治权利的范围日趋扩大,政治权力的范围日趋缩小;两者关系日趋法制化、明晰化;两者的关系表现为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正确理解和把握两者的关系及其规律性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先秦儒家政治文化中的权力制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儒家从“德治”理论出发,从伦理的角度来解决权力制约问题,主张通过构建权力执掌者的道德价值体系、强化当权者的道德自律意识等方式实现对权力的有效制约。这一理论立足于传统中国的现实,具有重要价值。但同时,道德理想主义又使儒家的权力制约手段和方式重于自律,忽视他律,重于防范,疏于制裁;制约对象和内容重于叛臣,疏于贪吏,重于品行,疏于官吏的能力和实际作为,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先秦儒家权力制约思想对中国古代权力制约机制的建设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事实逻辑的不足,却存在着丰富的价值逻辑.然而,在“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有学者“据西释中”,反思和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中缺失逻辑理论这一问题.与之不同,张东荪、崔清田和鞠实儿等敏锐地认识到逻辑的文化相对性,从理论上为中国传统逻辑思想的合理性做出了系统辩护.认识和解决中国传统文化当代发展中遇到的逻辑问题,既需要基于文化整体性认识当代文化发展的逻辑要求,解析个体如何做出符合逻辑的选择,也需要正确对待逻辑研究与逻辑应用研究,反思如何以逻辑教育促进中国当代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根据美国社会学学者杜赞奇的"权力文化网络"分析模式,当前对云南沙甸这一典型回族农村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权力结构及其功能进行个案研究,是政治人类学的重要课题,在云南少数民族社区中具有典型意义,体现出村寨政治、经济和宗教三方代表的权力主体在共谋互存以及发展中的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文化领域历来是各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由于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所以在其研究视角、发展规律、作用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复杂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呈现出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情况。相对于从经济学和社会学角度来看待文化力,从权力的角度出发去研究文化力的意义以及作用方式,或可有不同的收获。其一,在权力体系内,文化力中各元素所发挥的作用难以替代,权力可以通过文化力来实现通过暴力难以达成的目标。其二,处在权力体系内的文化力对各文化元素的运用具有独特的特点。对这些特点进行研究和把握,有助于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论赵树理小说中的权力-文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树理的小说是对20世纪30、40年代封建宗法制度下乡村生活的文化表现,其中隐喻着一直伴随着中国现代化里程的,尤在乡村社会显现深刻的权力—文化关系。这种权力—文化关系在“敲钟”与“上供”的宗教仲裁、“捉奸”与“名声”的道德指任,以及“老槐树文化”与“神仙文化”的自足性补偿等三个方面展开,精警地揭示了专制与权力怎样以世俗宗教的形式框囿了农民的物质生存形态与精神生存样式,并转而以文化和传统的名义让他们对之默认与遵从。在“三农问题”日益引起世人关注的今天,60年前赵树理小说对乡村生活的惊人体察,仍让人佩叹不已,这是赵树理小说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行政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工具理性以制度设计为重点的行政体制改革的反思认为,行政体制改革不但是政府自身制度的变革,更表现在改革运行过程之中的人的改造.行政体制改革中人的改造的缺席致使其走入困境,权力的异化实质是人的异化,行政主体的权力自觉才是行政体制改革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权力自觉核心思想是权力的价值理性回归和生存危机意识.化解权力自觉与行政体制改革的内在张力,行政体制改革才能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