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先秦时期的名学和辩学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名家作为先秦时期的一个学派,对名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当代的名家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汉代史学家的影响,然而,汉代学者关于名家的论述却十分模糊,存在着一些需要澄清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分析名家的特征,考察名家人物,讨论名家与辩者、名家与名学的关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吕氏春秋》之于名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氏春秋》是一部综合诸子百家学说而成的著作,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名家学说在《吕氏春秋》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吕氏春秋》之于名家的意义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保存了先秦名家的部分相关资料;二是可以启发学术界对中国思辩哲学相对落后之原因等深层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中国哲学领域,价值的问题并非仅是哲学的一个部门,而是贯通于所有哲学问题并规定了这些问题之本质的核心,这是由传统中国哲学自身特色所决定的。与主流的传统中国哲学把人的价值实现视为核心价值不同,名家哲学更强调对纯"名言之域"与"现象世界"的区分,更专注于"名言之域"。虽然同样重视"正名实"问题,但是名家与儒家在此问题上的态度有根本的不同,更体现出一种"爱智"倾向。我们可以将之视为名家哲学的精神特质与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诗学与20世纪新诗名家之间一脉不断的血缘传承关系,呈现三种样态:一是新诗名家现身说法,坦承自己的新诗创作与古典诗学的密切联系;二是虽未明确表述过自己对古典诗学的纵向师承,但其新诗创作得力于古典诗学之处仍斑斑可见;三是少数新诗人如纪弦等,公开否认自己的新诗创作与古典诗学的联系,然究其创作实际,亦和古典诗学有着牵扯不断的瓜葛。理清古典诗学与新诗名家之间的传承关系,对于建立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提升古典诗学研究与新诗创作批评的水准,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诗学体系,均有突出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被称作“名家者流”的惠施、公孙龙虽比起先秦其他诸家来更多地“以善辩为名” ,但看似巧智的言辩毕竟淹贯了切实而确凿的价值取向。非价值中立的名辩态度使那些被讥为“琦辞”、“怪说”的论题未可以戏论漫评 ,然而 ,也正因为如此 ,聪慧的辩者终于未能把名言之辩引上形式化的向度以建构相应的语言或逻辑之学。名家是取论理之途作价值论证的 ,论理与价值的可能暌隔使他们无缘上达价值形而上学之境 ,也使他们的理致因着少了这一分形上眷注而显得内蕴不足  相似文献   

6.
唐代之后,王维的诗歌地位虽有迁移和变化,但始终徘徊在大家和名家之间,体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围绕着王维的诗史定位而引发的各种纷争成为明清时期王维诗歌接受史中一个较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在明代的"大家"之辨中,王维具有"大家不足,名家有馀"的"名大家"的特殊定位.这不仅取决于不同论者个人的喜好差异,而且与王维诗歌艺术和诗歌批评标准之间的亲疏离合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书画艺术由荒芜走向繁荣。但一些人为谋利取巧 ,投机钻营 ,用伪劣手段制造伪劣组织、伪劣作品、伪劣书刊 ,骗取名利 ,使高洁的书坛画苑蒙垢。对此 ,必须坚决予以分析、揭露和挞伐。  相似文献   

8.
冯友兰先生认为 ,名家内部存在着以惠施为代表的“合同异”派、以公孙龙为代表的“离坚白”派。学术界普遍接受这一观点。本文则对此提出质疑 :1.与“合同异”对立的观点是“别同异” ,与“离坚白”对立的观点是“盈坚白” ,所谓“合同异”与“离坚白”的对立提法不妥 ;2 .惠施虽持“别同异”观点而与“合同异”的庄子展开过辩论 ,但是也受到庄子的影响 ,提出“天与地卑 ,山与渊平”等“合同异”命题。公孙龙持“离坚白”观点而与后期墨家的“盈坚白”对立 ,在“同异”问题上则既讲“别同异”也讲“合同异”。因此 ,名家内部不存在各以惠施、公孙龙为代表的“合”、“离”两派  相似文献   

9.
编辑约稿之“名家”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学术期刊来说,特别是普通高校学报,要想提高其学术质量,没有约稿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对"名家"与"普通作者"外延的重新"划分"的基础上,从约稿对象寻找的难易程度、约来好稿的机率,以及约来稿件的社会效益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提出编辑约稿应该在并不放弃普通作者的同时,将更多精力放在"名家"身上,快速提高学报的学术影响力,从而真正有实力、有胆气帮助"普通作者"从稚嫩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0.
张茂泽 《人文杂志》2006,(4):104-109
先秦"名"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分别以孔子、老子、邓析,惠施、公孙龙、尹文和《墨经》,荀子和韩非为其代表,"正名"是先秦"名"学各个发展阶段的中心线索.就"名"论而言,先秦"名"学有"名之必可言"(孔子)、"无言"(老子)和"名"抽象而与现实世界无关(邓析)三派;对名与实的关系的看法,则有名实无关(以邓析、惠施、公孙龙为代表)、名实有关(包括孔子以"名"正实;墨子及《墨经》以实正名;《尹文子》名实互正)这两大派;就"辞"论而言,也有"辞达"(孔子)、"不言"(老子)、正面"辞"论(《墨经》)三派;就"辩"论而言,则有"不得已"派(孟子)、"不辩"或"大辩"派(庄子)、"察辩"派(《墨经》)三派.先秦"名"学派别众多,即使在纯粹"名"学内部,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思想体系,制约了它们对社会和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斌峰 《殷都学刊》1998,(4):101-106
本文考察了冯友兰关于名家的界定、起源、渊源、基本理念的研究及其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上的独特贡献,而且探讨了他是怎样“由名入道”的,真正弄清了名家与道家的内在关联;同时还探讨了他又是怎样“融道入儒”的,即怎样使名家成为道家达到“极高明”的基础或阶梯,而又更进一步以道家的“极高明”作为构建其新理学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2.
儒家天真,道家率真,墨家认真,名家顶真。  相似文献   

13.
蒋芝芸 《学术论坛》2012,35(11):202-205
在中国现代文学活动中,少数民族文学名家的文学活动构成了一幅出色的风景,沈从文和老舍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的文学活动具有着明显的思想启蒙特征。他们以启蒙者的精神姿态从事文学创作与报刊编辑,创编合一,是现代文学启蒙精神的承继者。他们的创作同中有异,在思想启蒙精神照耀下共振与变奏。沈从文和老舍的文学活动又异中有同,异中之同源于双重心理归属下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相似文献   

14.
译者主体性包括能动性受动性两个方面,影响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因素众多,译者本人的内因也在其中。文章以翻译家夏济安和他编选翻译的《美国名家散文选》为研究对象,着力分析译者的宗教观、女性观、爱情观和悲观主义思想等人生哲学思想对译本选择和翻译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余悦 《江西社会科学》2005,(12):226-233
两年来,《江西社会科学》杂志“赣籍学术名家研究”专栏的设置,一批有分量成果的推出,是学术史个案研究的集中展示,对于学术史研究具有启迪性、示范性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时间上,既要重视从古到今的通史式研究,又要重视当代学术的研究,还要特别关注现代学术的研究。因为现代正是一个社会激烈转型,学术多姿多彩的演变期。二是在空间上,既要重视社会思潮对学术的影响,又要重视学术事件、学术活动,还要特别关注学人个案的研究。因为学人始终是学术的中心,学术思潮、事件、活动及其嬗变,都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律动。三是在范式上,区域性学术史的研究,既要关注全国范围内的共性,更要关注特殊区域内的个性。因为在一定的时期内,各地形成的学术“小气候”与全国的“大气候”有很大的差异性。当前的学术史研究,应该从大呼隆走向厚重,从粗糙走向精致,从表层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17.
《学术探索》2014,(3):F0002-F0002,F0003
熊锡元先牛(1918-1999年),江西安义县人。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民族理论学家。1938年到1942年先后就读于复旦大学和云南大学政治系,1942年毕业并留校任教,  相似文献   

18.
歙砚作为我国四大名砚之一,享誉于世,久盛不衰,除了它优良的石质以外,还与它精湛的雕刻工艺有关,那巧妙的构图和精细的雕琢,极大地增强了歙砚的艺术效果,可以说是“石头上的中国书画”,历代砚雕大师为此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学术探索》2014,(8):F0002-F0002,F0003
谢本书,1936年生,男,汉族,四川邛崃人,著名历史研究者,云南民族大学教授。曾任云南省社科联副主席、云南省史学会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等职。对西南和云南近代史、辛亥革命及护国运动具有独特且全面的研究。主要著作有《蔡锷传》、《袁世凯与北洋军阀》、  相似文献   

20.
镇洋彭兆荪是清代乾嘉间名震文坛的骈体名家,他的骈文作品主要收录在《小谟觞馆文集》4卷及《续集》2卷中。彭氏认为,骈体文的出现,乃文学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骈散异途同源,不分尊卑,而八代之文未尝衰;同时,骈文应以六朝为高标,并依此“矫厉肤庸,归诸渊雅”,使当代骈文创作走上正轨。彭氏骈文的主要特点与成就,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精熟《选》理、宏博沉丽,以散运骈、辞茂气盛和诸法兼擅、尤工议论。就文学史地位而言,在清代骈文史上,彭兆荪足称一代名家,我们应对他的骈文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