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瓶颈问题。“三农”问题不解决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将难以实现。解决“三农”问题 ,关键要真正实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给“三农”平等的待遇 ,具体对策是尊重农民、解放农民 ;重视农业、支持农业 ;发展农村、繁荣农村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选择不仅积淀着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特别是城乡发展的深厚的理论根基和中国城乡建设的实践基础.更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城乡一体化是一种富有时代特色的城乡统筹的全新发展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定位、目标体系和路径选择,对践行科学发展现视野下的城乡一体化之路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不仅是重庆市的重点产业之一,而且在统筹城乡、促进农民增收、延长农业产业链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阶段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尚存在一些障碍。为此,应编制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规划,大力整合城乡旅游要素,重视引进和培养人才,加快旅游商品开发,规范农业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完善旅游管理的相关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4.
2003年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基本保持了良性的发展,但农民增收形势依然严峻,城乡分隔的二元结构未有根本性改变,为此,应停止“圈地”运动,给失地农民合理补偿,调整财政支出格局,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支持力度,尽快筹建涵盖全体农民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取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程度。而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户籍制度改革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城乡协调发展提出明确的要求。但是在两元经济的长期影响下,实现劳动保障建设的城乡协调,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本文试图从宏观上分析劳动就业、工资分配和社会保障政策制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尝试提出解决的路径和突破口,对当前的制度安排提出一些修改和完善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户籍制度改革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城乡协调发展提出明确的要求.但是在两元经济的长期影响下,实现劳动保障建设的城乡协调,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本文试图从宏观上分析劳动就业、工资分配和社会保障政策制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尝试提出解决的路径和突破口,对当前的制度安排提出一些修改和完善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确立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实现了"低水平、广覆盖"的保障目标,且开始探索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本文以德清县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为例,认为德清县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已经从城乡统筹开始迈向城乡一体化,具备了城乡一体化的一些特点:如在筹资标准和偿付水平上城乡差距不断缩小、趋于统一;险种之间可以相互转移、实现了制度互通;政府的投入力度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不断整合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资源等四个方面,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进程还没有解决以下三个问题:基于身份和人群划分的制度定位还没有完全消除;城乡居民相同的筹资水平,但偿付标准和待遇相差较大;存在着多头管理,且制度的衔接和整合还有待加强.最后,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建设的五个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南京城乡统筹发展化解"三农"难题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是我国长期实行城乡分治酿成的严重后果.化解"三农"问题,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突破城乡分割局面,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首先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立起地位平等、开放互通、互补互促、共同进步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其次是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对南京农业的功能进行明确的定位并进行农业的功能创新.再次是实现农村工业化,通过工业化的诸多效应,为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最后是加速农民市民化步伐,通过城市化的诸多效应,加速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同时,对进城农民进行现代观念、文明准则和城市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0.
11.
实践唯物主义的内在矛盾及其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荣海 《东岳论丛》2001,22(6):85-88
实践唯物主义是在反叛传统哲学体系的前提下形成的 ,它构成当代中国哲学舞台上的一个亮点。但是 ,由于本体论方面理解的混乱 ,哲学基本问题的反矛盾思维 ,以及对实践概念的泛化性理解 ,诸种失弊使实践唯物主义的发展陷入尴尬。其摆脱困境的出路及其前途在于 ,实践唯物主义要重新设置自身的位置 ,形成与其它哲学形态的并列意识 ,突出唯物主义的实践理性 ,打通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文本。如此 ,实践唯物主义才有持续存在与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5 .31”讲话中首次提出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 ,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 ,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本文认为 ,这一根本要求的明确 ,理论上丰富了“三个代表”思想 ,实践上将有利于“三个代表”的贯彻落实。坚持与时俱进 ,是时代的要求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要求 ,必须克服僵化思想 ,从执政党的地位出发 ,在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上革故鼎新。保持党的先进性 ,是执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问题。当前我党的先进性集中表现为能否真正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本质问题 ,只有按照这个本质要求开展我党的一系列工作 ,才能真正实现“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3.
全面深刻地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决策 ,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理论创新的最重要成果 ,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必须正确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深入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牢牢把握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任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开创的实践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是内蕴着创新性,外显着综合性。它的基本意义从总体上说,其诞生与运用是人类哲学史上思维方式的一场伟大变革,同时又有力地影响了人类哲学史上哲学内容的一场伟大变革,为开辟实践唯物主义全新哲学前景提供了正确有效的思维方法与思维形式,为人类在实践中"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提供了可行的思维路径与思维手段。结合当前中国的具体现状,它在理论上可以满足当前中国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需要,能够强有力地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的全新思维方式;在实际上可以满足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能够强有力地推进我国各族人民在各项事业中全面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全新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在实践中创立、发展、完善的重要理论,已经形成科学体系,包含两个方面、七个理论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6.
陈红桂 《江淮论坛》2003,1(4):20-23
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人的实践来诠释主体性,作为其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样根植于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原则.<实践论>是对主体性原则的哲学阐释;独立自主是从实践方针上体现主体性原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历史观上丰富和发展了主体性原则.正是这种对现实世界的主体性阐发,从理论和实践上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林元 《东岳论丛》2019,40(3):5-13
毛泽东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毛泽东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创新。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由理论变成了实践,对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党的执政地位和对人民群众更广义的领导地位出发,论述了党的基本功能为社会整合功能与自我完善功能,并从历史与现实的实践发展趋势中展开其演变过程.最后,本文总结出党的建设的规律为科学理论统一思想律、社会发展核心动力律、人民利益忠实代表律、民主集中组织统一律.  相似文献   

19.
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我们党执政所要把握的"三大规律",对这些规律进行的历史性探索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一条基本线索.根据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原则,对三大规律的认识过程和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在探索三大规律的层面上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坚持在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探索中,来探索共产党执政的规律,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我们党探索三大规律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开创并巩固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大业。他遵循了“苏联模式”又对“苏联模式”进行了反思。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由比较正确走向“左”的轨道。邓小平抓住发展生产力这把开启认识大门的钥匙,把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提升到新的水平。江泽民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不断实践、认识的过程,深化了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达到全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