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加强财政性存款管理的思考李增建,吴文武财政性存款是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主要来源。近年来财政性存款被专业银行蚕食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大量财政性存款流失,对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带来巨大冲击。任其发展,必将动摇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根基。因此,重视和加强财政性存...  相似文献   

2.
财政性存款分流的原因及对策洪玲一、财政性存款分流的原因1、财政部门预算制度执行不严。《财政机关总预算会计制度》对财政部门办理银行开户作了具体规定,各级财政部门都应自觉地贯彻执行,切实加强统一的开户管理。即一切财政预算内、外资金均由财政总会计统一在银行...  相似文献   

3.
财政资金流失研究万慧勇财政资金是指国家遵循一定的准则、采取恰当的形式,将劳动者创造的、分散在各经济单位的部分国民收入集中起来,但暂未进行财政分配而形成的部分资金,表现为各级财政部门和行事单位在银行的财政性存款。它是我国财政实现其分配职能的基础,也是中...  相似文献   

4.
潘军 《学术探索》2014,(3):40-44
民族自治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其经济决策和环保管制,在根本上影响着当地的环境质量。环保责任,关系到自治地方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整体生态利益。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自治地方政府的环保责任大量流失,这是自治地方生态趋于恶化的主要原因。环保责任的实现,既要求自治地方政府加强自身建设,大力推进环保自治权的行使、理顺环保行政管理体制,也需要其努力争取上级国家机关的支持和帮助、各族群众在环保治理过程中的广泛参与,更需要在环保责任问题上加强对自治地方政府的监督和问责。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间不断以增加财政支出作为手段展开竞争,其中最为激烈的是对不同产业的投资支出竞争.本文从当前地方政府竞争的新动向出发,分别从经济激励和政治激励两个方面对地方政府的投资支出竞争现象展开博弈分析,揭示了地方政府之间竞争利益结构的复杂性导致地方政府之间竞争博弈行为的复杂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政府职能转变特别是"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目标,初步探讨了规范地方政府竞争的信任整合、约束、利益补偿与分享机制.  相似文献   

6.
清理财政资金多头开户决不可等闲视之彭志光财政性存款是中国人民银行贷款资金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按规定财政资金应该由财政部门总会计在同级国库开设预算内、预算外两个帐户。但是,近几年来一些地方财政视有关规定而不顾,把大量的资金转移存入专业银行,逃避国库的监...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出现了显著变化,宏观金融调控日益困难。其一,财政性存款与银行自有资金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全国银行财政性存款从1978年占全部资金来源的18.4%下降到1985年的17.2%,再下降到1991年的6.7%。同时银行自有资金比率下降15.4个百分点。这无疑加重了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难度。其二,城镇储蓄存款的比重大幅度上升,负债结构与资产结构严重失衡。城镇储蓄存款由1978年的8.2%,上升到1991年的33.9%,虽然1992年居民存款增长幅度比前几年有所下降,但仍增加25%。如果从存款决定贷款的道理…  相似文献   

8.
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的地方政府虚假治理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虚假治理指地方政府从自身的利益需求出发,利用其在本地方行政实践中的信息垄断地位,不切实履行机关职能,而对上级政府和社会公众采取信息遮蔽的手段、作表面文章的行为.这一类行为败坏了政府的形象,离间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也使政府行政的合法性受到人们的质疑.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经济的转型时期,地方政府是同时代表中央和地方利益的共同代理人.本文运用共同代理模型分析了三方之间的博弈,并着重从激励的角度讨论了中央是否应该限制地方利益集团对地方政府的影响.我们的模型表明,当中央与地方的利益互补时,地方政府与地方之间的交易能减少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成本,因而中央应该选择容忍;而当中央与地方的利益相互竞争时,该结论也有可能成立.最后,我们用这一结果解释了地方政府助推房价上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陈波 《社会科学》2008,89(1):46-53
地方利益包括地方政府官员的利益与地方公利,其中,地方政府官员利益居于核心层并发挥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地方政府官员的利益又包括物质利益与非物质利益,非物质利益中的政治利益至关重要.地方利益引致地方政府行为变异,导致区域经济不合作,进而造成福祉损失.只有从地方利益入手,准确清晰地界定并规范和约束地方利益,并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才能真正推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增进福祉.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利益和制度是影响地方政府行为的主要因素,并试图从利益和制度两方面入手,寻找地方政府治理城市环境污染中行为偏差的原因。首先,论文借助于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归纳出影响地方政府治污行为的关键变量,其次,把这些变量置于中国现实制度的语境下,解释地方政府行为偏差的原因。得出的结论是地方政府的自利性以及不断扩张的自主性,使其具备了保护污染企业进而与之合谋的可能,压力型体制下的绩效考核观、财税分权导致的事权与财权的不对等以及第三方监督的弱化最终促成了政府在治理城市污染中的行为偏差。最后论文从四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来纠正地方政府治理城市环境污染的行为偏差。  相似文献   

12.
刘翔 《兰州学刊》2010,(6):61-63
农地非农化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其实质是土地资源在农业利用和建设利用两种用途间的再分配。农地非农化在满足经济发展所必需的非农建设用地资源的同时,也会造成大面积的农地资源流失,因此农地非农化进程应该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合理、适度地进行。由于我国法定的农地非农化渠道单一,农地非农化进程中所产生的土地级差收益往往由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征收或土地征用方式获取。在地方社会利益、地方政府利益和地方官员利益的综合作用下,地方政府具有明显的农地非农化偏好,从而导致部分地区农地过度非农化。  相似文献   

13.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行政行为失范成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行为容易失范,从实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在于利益驱动与公共权力的流失,新旧体制摩擦和行为规范“断层”,传统的制约机制难以发挥最大效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尚不健全,加之道德约束乏力和历史文化原因,导致政府行为失范。为有效遏制这种行为的发生,当前必须加强行政立法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改革地方政府组织结构,强化行政监督,从制度和机制上解决政府行为规范化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强化财政性资金管理张金根,占国华,高明在当前财政、金融体制没有理顺,国家实行紧缩银根,资金普遍紧张的形势下,财政性存款被各方挤占、挖走、挪用而分流的现象相当严重,大大地削弱了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职能,加剧了财政收支的不平衡,制约了财政“分级包干”预算管...  相似文献   

15.
朱玉明 《东岳论丛》2006,27(1):93-96
地方政府行为具有明显的利益取向性,地方利益的最大化是地方政府行为的合理化目标。但现实中,由于制度安排中的缺陷和政府官员的经济人特性驱使,地方政府行为的利益回报会分化为地方利益、政府利益、官员利益三个层次。地方总利益的渗出会降低地方政府行为的行政效率和地方经济的产出水平。地方政府利益和官员利益的膨胀首先归因于目前地方政府行为的制度环境,同时与转型期我国政府官员的从政心态密切相关。提高地方政府行为的效益水平,优化利益结构,需要标本兼治,关键是改进和完善地方政府执政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6.
政府高等教育投资趋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是高等教育主要的投资主体之一 ,文章在介绍了政府高等教育投资原因的基础上 ,从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NP的比重、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增长及教育投资在各级教育中的分配三方面对我国政府高等教育投资趋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当前面临的重大战略性任务。在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及其行为对能否及时、有效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从地方政府自身利益与既有制度安排来看,地方政府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动力缺失的问题,原因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财政分权体制、地方官员考核制度、地方政府职能模式之间存在的矛盾,消解了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为此,必须推动地方政府治理机制变革,完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干部晋升制度,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探求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治动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上的机会主义及其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的个别利益与其他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差别,决定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运用公权力时难以从根本上杜绝机会主义行为;而在处理二者财政关系时,渐进式改革所特有的制度边界和制度约束的不清晰,对中央行政集权的制衡不足,以及地方政府的信息优势,是二者机会主义产生的现实原因.因此,抑制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上的机会主义除通过激励相容的制度设计,尽量减少政府利益与相关方面利益的不一致外,关键在于改变现实条件,对中央和地方政府进行有效的"参与约束".  相似文献   

19.
对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监管和约束不足、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不相匹配以及地方政府职能过宽过滥,是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主要成因。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涉及的关键法律问题包括地方政府的举债融资权、地方政府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的清偿责任以及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清偿责任。应当从规范和完善地方融资平台运营及治理、妥善设计银行破产及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制度以及合理配置地方政府事权财权等方面着手,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20.
政府的自身利益是客观存在的,它由政府人员的个人利益、政府的地方利益、政府的机构利益三方面组成.政府的自身利益致使地方政府行为也具有明显的利益趋向:地方政府官员通过制造政绩工程和完成上级的考核目标来谋求职位晋升的个人利益,政府的地方利益表现为对政府间财政利益的争夺,地方政府的机构利益则体现为政府机构的自我扩张和对财政预算最大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