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为“六艺”之一的“射”艺在儒家哲学中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通过对乡射礼的具体描述,表明了“射中正鹄”要身与心同时修养及内正方能外直的思想。射箭竞技必然会带来输赢的判定,从而引起纷争,儒家将射箭过程充分地礼仪化,在“不争”中去化解“争”,从而提倡“君子之争”。  相似文献   

2.
原始社会末期发明弓箭后,拉弓射箭便成为战争中重要的技术,习射也就成为军事技术教育与训练的主要内容,与此相适应,西周时代产生了以射箭比赛为中心内容的运动会。 射箭运动场在学校。西周时代,一般在水池环绕的高地上建学校,居中有一厅堂式的建筑,称射宫,为射箭之处。射宫附近有广阔和园林,园林中有鸟兽集居,故学校也是一处风景秀丽的习射场。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察法,对藏族射箭文化的内涵和现代社会价值进行了探讨,旨在更好地推动藏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学贞 《鲁东大学学报》2013,(3):278-284,289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录像拍摄与解析、足底压力实时监测、肌电测试等方法对国内专业射箭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相关参数的采集与对比分析,从不同性别、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在射箭过程中的人体及弓的运动学特征、平衡稳定性规律、肌电特性等参数的对比中找出了运动员射箭动作及技术上的差异,为射箭技术动作的评价、射箭运动员技术动作优化以及提高专业训练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射箭技艺与唐代豪侠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边将武功的描绘,唐人往往以骑射功夫为代表,并且以此鼓动起报国进取的热烈情怀。唐人还以射箭练武场面,歌咏盛世带来的自信心。唐人描绘歌咏射箭,不再局限于一般性的武力层面,而成为一种特定精神取向和豪侠传统,较直接地与持发者内在精神蕴含联系起来,乃至成为一种内在精神追求和神勇气质的外现。  相似文献   

6.
在一次世界级体育大赛中,有三位选手同时参加射箭比赛。第一位选手因为心理压力过重,患得患失,在第一轮比赛中就被淘汰了。第二位选手因为第一支箭失利,影响了后面的水准发挥,成绩也开始不稳定起来。看来她是拿不到冠军了,教练只好将企望的目光投向第三位选手。第三位选手果然不负众  相似文献   

7.
射箭作为古代的一项礼乐制度和体育活动,发展到汉代在军事斗争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描述了汉代射艺的分类及发展,并对汉代重视射艺、强兵御边的兵家军事体育思想和寓徳于射的儒家体育思想作了研究。射艺由经汉代的发展,在军事领域形成了规模,也为后世传统体育射箭项目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韩琦、范仲淹刚到陕西的时候,有人向他们推荐,当地军官中有个狄青,英勇善战,有大将的才干。范仲淹正需要将才,听了这话,很感兴趣,要部下把狄青的事迹详细说一下。原来,狄青本是京城禁军里的一个普通兵士。他从小练得一身武艺,骑马射箭,样样精通,加上胆壮力大,后来被选拔做了小军官。  相似文献   

9.
外重者内拙     
张天行 《社区》2012,(23):58-59
后羿是古代的一位神箭手,百发百中,声名远播。夏王让后羿对着一块大小一平方尺、红心直径只有一寸的靶子射箭。并对他说:“你来射这个靶心,射中了,就赏给你万金;射不中,就剥夺你的千里之邑。”  相似文献   

10.
孩子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玩翘翘板,有的在跳舞,有的在拉弓射箭。  相似文献   

11.
维特根斯坦的"可说与不可说"的划分是对语言与意义之内在关联的典型呈现。立足于"类"之别探讨语言与意义之关系,认为在"全类"的意义上,语言与意义各司其职、各安其位而又相互关联——语言的实现领域为意义奠定基础,意义领域的明确则为语言逻辑的使用提供保障;在"空类"的意义上,语言与意义之间的异质性和非对称性区别表达语言之可说与意义之不可说的界限;在对这一关联和界限把握的基础上探索"可说"的语言如何为"不可说"的意义寻求新的理解方式。  相似文献   

12.
从名词加量词角度分析,汉语中“生命义”名词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生命义”名词一般能带个体量词,但绝对不能带度量词,另外所搭配动词是“自主”动词的典型形式,它的所指是强“个体性”、有较高生命意志的事物。倾向于加个体量词与绝对不能加度量词,已初步成为“生命义”名词的形式“标签”;事物生命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强“个体性”,名词的“生命义”与名词在“空间义”方面的强“个体性”特征相对应,以及与强“自主”的行为性特征相对应;“生命义”、强“个体”义、强“自主”义,是一种跨越了词类层级的、而在语法的释义世界中自成系统的、具有相随性的一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叫化"考源     
"叫化"是在佛教文化语境中由"教化"表示说教劝化的意思演化而来.由于"接受供养"是佛教"教化"经常性的伴随事项,有时单说"教化"也包含了"接受供养"的意思,这个意思逐步演变为"教化"在特定语境中的构词义素.这一义素逐步显化、固化,并向主动请求施舍引申,渐渐脱离说教劝化的本义而成为一个新的义项.这一义项最终由佛家用语变为俗家语,在人们的认知中等同于乞讨,才有了"叫化"等字形的出现,并由动词用法延伸到名词:"叫花子"、"花子"成为对乞丐的俗称.  相似文献   

14.
语素的同一意义所表示的语义范畴,随着构成的合成词指示对象的不同,随着同它组合的另一语素意义的不同,其间语义关系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语素在构词中语义范畴改变后,意义同原义有明显的差异,则往往分出不同的义项,分出的义项属于不同的意义单位,属于不同的语义范畴.词的词位义属某种语义范畴,但在组合中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变化.词在组合中语义范畴改变后,意义也同原义有明显的差别,也往往分出不同的义项,分出的义项属于不同的意义单位,属于不同的语义范畴.  相似文献   

15.
Halliday & Hasan认为语篇是意义单位,但目前书面语篇意义的分析多限于表层话题意义。语篇作为具有交际价值的个体语用单位,其意义至少应含三种主要成分——主题意义,话题意义和文体风格意义。因此,科学界定这三种意义成分,廓清其表现形式,理清语篇意义的解读过程,对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综合分析语篇意义具有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语言的变化发展是基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在语言的整个变化发展过程中,一个词语的词义变化发展就是整个汉语言体系变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相关学界的学者将词语的词义演变划分为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和词义的平行变化转移这三种类别.但事实上,在汉语言体系中,词义在转移、发展和变化方面的实际情况要比上述文字中这三种类别的分类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而且,其演变有一定的方式和轨迹,具有规律性.该文从语言学角度与社会学角度对词义演变三大类型及词义演变的三方面原因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7.
疑问代词在某些特定构式中同时具有客观的指代义和主观的语用义,其双重语义是词项义与构式义互动的结果.一方面构式义压制词项义,使词项义逐渐向构式义靠拢;另一方面词项义吸收构式义,与构式义融合并实现为双重语义.疑问代词词项义与构式义的互动反映了词义分析应采取的基本思路,即词项和构式应该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具体词项义是客观指代义和主观语用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通判”在唐代并非九品序列之官,是为职官当自五代始。但是在唐代基础文献中,多见“通判之官”一词。故笔者检阅相关资料,对唐代“通判”之义做详细阐释。文章指出其有两种含义:一是动词,即“共同参理,分曹掌事”;二是名词,指“副贰之官”,是佐职的泛称,即所谓“通判之官”是也。笔者以为,唐代的“通判”是动词和名词之义兼用的;南唐时,以水部员外郎充“通判”的例证,表明了其具有了正式职官的特征,是其走向职官的标志性变化;北宋初,便置“通判”一职,并明确了它所应具有的行政、监察之责。  相似文献   

19.
词的意义往往都是由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部分构成,其中的词汇词义时常出现变化的现象。运用义素分析法,分析英语词汇发生词义演变的类型,主要有义素增添、义素脱落、义素变更三种义素变化方式,并对词义演变方面应用的利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通过描述和分析realism语义的历史变迁 ,本文勾勒出realism概念发展的大致轮廊。本文认为 ,Realism始为哲学术语 ,后被用于美学与文学批评 ,最终泛化为“无边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