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老友》2003,(9)
王祖元今年80岁,是铅山县紫溪中学的离休教师。他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离休后继续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受到人们的称颂。王祖元老人乐于助人,经常解囊资助生活困难的老人。他家住河口镇,常去镇敬老院看望老人,问寒问暖。逢年过节,他从自己离休工资中拿出二三百元捐赠给敬老  相似文献   

2.
1998年7月28日,阳曲县“新阳礼堂”,一位年近九十高龄的老人在人们的搀扶下,站在鲜红的党旗面前庄严宣誓,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了却了他一生的夙愿。这位老人就是原阳曲县副县长、离休干部陈宪华。 陈家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陈老有五男二女,在老人的教育下,都成了国家建设的人才,这个大家庭38口人中有2名博士后,5名大学教授,14名大学生。大儿子陈宝珍年届七旬,原为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教授,兼任上海国防战略研究室主任,核战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60年代起,连续17次参加核试验,6次受到敬爱的周总理亲切接见,国防部授予他军功勋章。大儿媳李书琴离休前曾在上海国防和平问题研究所工作。她不仅在医学领域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在文学上也颇有研究。三孙女陈建和在澳洲是基础医学博士。在陈家大小38口人中,有18位是中共党员。  相似文献   

3.
正国画和剪纸这两项艺术,是刑书新的最爱。1932年出生的她在退休后才正式学习国画和剪纸,现在是沪上多个书画协会的理事和会员,其作品多次在市、区、街镇举办的书画展示和评比中获奖,还被外国友人所收藏。由于年龄偏大,眼睛有些老花,刑书新的剪纸学习之路最初并不是很顺利,但是她不服输,从  相似文献   

4.
蔡庆璋 《老友》2013,(11):45-45
去年7月11日,景德镇市政府机关老年体协发文通报了喜迎十八大“歌颂党的丰功伟绩”征文竞赛评比结果:市人防办李西林同志撰写的《老人赶时髦》一文获得了三等奖。与其说是征文获奖.不如说是给这位耄耋老人刻苦学习和掌握电脑知识的褒奖。  相似文献   

5.
郑永 《北京纪事》2018,(2):91-93
利用废旧的大饮料瓶,经过简单的改造,就能成为省力、省工、省籽种的播种器.4年多来,他制作了100多个这种播种器,无偿地送给村民,受到了乡亲们的称赞.他就是房山区佛子庄乡陈家台村6旬老人马志强.马志强老人多才多艺,爱好广泛,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能人,不少种乐器在他的手里都能奏出美妙的乐曲,写文章作诗是他几十年来的偏爱.老伴说,每天天一亮,他睁开两只眼就拿笔写,写诗的信纸用了一本又一本.  相似文献   

6.
丁跃忠 《老友》2009,(6):44-44
2008年10月,在中央电视台《夕阳红》系列节目中,有一位神采奕奕、思维敏捷、穿着时髦、步履轻盈的老人。她不是演员,但她比笑星还会逗乐;她不是医生,但她会让许多身患疾病的人感到心情愉快;她不是专家学者,但她讲的生  相似文献   

7.
英国《卫报》记者安德鲁·杰克逊历时两年,到世界各地寻访了上百位饱经世纪沧桑的耄耄老人。这些人虽然年事已高,但都头脑清醒。他们谈到自己的长寿之道时,都能用一两句富有哲理、言简意赅的语言概括出来。 印度浦那有一位101岁的梵语教授德奥达尔,他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因此,新鲜的空气、适当的锻炼、足够的水果和蔬菜,是人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又说:“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8.
吉文  张旭 《山西老年》2014,(5):33-34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带着几分敬爱和新奇,采访了路见不平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养花20年不为挣钱、点滴之处献爱心的耄耋老人,他就是山西省人大退休干部、老共产党员,今年81岁的李福才。  相似文献   

9.
日前,在河南省尉氏县洧川镇某村外的一条小河边,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悲愤地挥锹在田里挖了一个土坑后,纵身跳下,含泪抄起一瓶农药,猛灌进肚子,然后便直挺挺地躺在里面等死。待人们发现,老人已经气绝身亡。 老汉姓吴,六十多岁了,共生有三个儿子,  相似文献   

10.
一位耄耋老人风风雨雨,走过80多个春秋。奖状奖牌、奖杯宝鼎、勋章绶带、证件证书有200多份(件);弟子5000,桃李满天下;编著《灵石县志》《晋灵精英》等史志16部,650万字;写论文、散文100余篇,诗词、格言300余首;事迹入编《山西当代社科人物综览》《中国当代方志学者辞  相似文献   

11.
正福禄寿、嫦娥奔月、小放牛、天女散花以及麻姑献寿……这些出现在中国传统故事中的形象,被一位老人以风筝为载体展现在了我们眼前,他就是家住天津市河西区四季馨园小区的尹福生,一位怀揣着风筝梦想,带着风筝走出国门的老人。今年79岁的尹福生对风筝的热爱,还要从他的幼年时期说起。从小他就对传统的风筝表现出了浓厚的兴  相似文献   

12.
耀忠  春雨 《今日南国》2011,(4):23-25
2010年12月18日,中俄跨国寻亲节目<等着我>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来自河南洛阳的黎远康异国寻亲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亿万观众.1955年苏联撤侨,洛阳市人黎远康的妈妈牵着姐姐的手回苏联,爸爸牵着他的手回沈阳.55年后,当再次相聚,黎远康与母亲在节目中紧紧拥抱时,台下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忍不住流下了喜悦而又心酸的泪水.这对母子经历了怎样艰难的寻亲历程?  相似文献   

13.
《老友》2007,(8)
一次家庭闲聊,使我成为"博客"阵营的一员。一年来,天南海北,长城内外的网友们,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和支持,传统媒体及现代传媒互动,增加了我"博客"的亮点。其实有什么呢,不过就是写了一些豆腐块文章。年龄大可能是我的优势,以致于80老太开"博客"成了新闻,让我这暮年老人在昏花的眼神中、在深深的皱纹里蕴藏了少许喜悦。……人的生命是脆弱的,特别是老年人,今天不知道明天会怎样,生老病死本来就像是花开花落一样,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抗拒。所以,把握现在是最好的选择,过好每一天才是我的现实。那,我就尽可能继续经营好我的博客自留地,唱歌班、英语班的学习也不中断,我的未来就是写下去,唱下去,学下去,自娱自乐,自得其乐!——节选自汪雅意老人的博客《我的博文满周岁了》  相似文献   

14.
无意中的一句话竟然实现了几十年的一个宿愿。这事儿就发生在延庆永宁镇古城刘永珍和他结婚66年的老伴儿钱淑兰身上。
  老人刘永珍今年83岁,1948年与钱淑兰结为夫妇。那年刘永珍17岁,钱淑兰20岁。当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前俩人从没有见过面,请亲戚邻居吃了顿饭,也没置办什么像样的衣物就成了家。结婚没几天解放军就进入了永宁城,刘永珍应征入伍,随同解放军南征北战,多次立功受奖。解放后,刘永珍又奉命参加志愿军抗美援朝。“抗美援朝那三年一次也没跟家里联系过。钱淑兰守着儿女,一个人撑着家,下地干活,即使吃了上顿没下顿,她也没有动过改嫁的念头。”回国后刘永珍念念不忘老家的妻子儿女,执意复员。1958年,钱淑兰等来了离家十载的丈夫,从此刘永珍再也没离开过家。由于种种原因,他与钱淑兰的七个孩子只存活了两个。  相似文献   

15.
李水生 《老友》2012,(12):65
我们武宁县有不少健康的耄耋老人。他们个个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身板硬朗,步履矫健。他们何以能如此健旺?这里,我介绍其中可两位的养生之道。壮志不泯的陈启后陈启后是武宁县政协的离休干部,今年83岁。离休后他担任过县老年体协主席、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和县关工委副主任,而且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获得多项奖  相似文献   

16.
在大连市中山区桃源街道震海社区,一提起年近八旬的老人王杰,很多人都赞不绝口,称她是一位有爱心的老太太。2006年,王杰的邻居黄桂秋意外受伤瘫痪后,王杰不顾年迈多病,主动登门相助,一照顾就是6年。大家都说,从王杰的身上看到了什么是远亲不如近邻,看到了邻里之间的真情和关爱。  相似文献   

17.
在天津市延安精神研究会承担日常会务工作的常务理事中,有两位年过80的耄耋老人。他们对研究和宣传延安精神的执著追求和高度热情,比起我们这些六七十岁的常务理事们,有过之而无不及,因而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钦佩。石坚:“在延安精神培育下成长起来的小八路”石坚同志是大家熟悉的天津新闻界的老前辈,是一位从14岁就参加革命的老八路。他常说,我没去过延安,不是老延安,但我是在延安精神培育下成长起来的小八路。我参加工作后的许多领导人都是老延安,言传身教,帮助很大。所以,我对延安精神有特殊的感情。事实正像他所说的那样。早在上世纪90年…  相似文献   

18.
蒋志平,江苏涟水籍旅台老人,一位94岁高龄、孜孜追求教育救国、教育强国的老人。  相似文献   

19.
年逾八旬的退休教师再度登上讲台,只收了一个学生,是自己年过6旬的儿子。老父执意教子,是为了还某种夙愿?花甲儿为什么要拜父为师,重返学堂?日前,笔者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了这对传奇父子的家。六旬老汉上“私塾”教书先生是其父在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一幢普普通通的居民楼内,笔者见  相似文献   

20.
《老友》2003,(11)
也许受传统守观念的影响,日本的许多男人都把自己的情感深藏心里。已经70岁的大岛是一个讲究面子的日本"大男人",也是个不喜言谈的倔笔头。结婚40年来,他常常回忆起年轻时和妻子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