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网络和网络媒体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与日俱增。网络热点事件反映的社会现象和折射的社会问题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对其社会心态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引导大学生正确运用网络技术,提高信息分析能力;正确看待社会转型期的各种问题;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同时,国家应积极引导网络媒体,净化网络舆论空间,为大学生成长提供健康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2.
社会网络视角下我国农户家庭借贷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采用logistic模型、tobit模型分别分析社会网络对农户家庭获得借贷的可能性及贷款额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对我国农户家庭借贷行为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其中,强社会网络关系对农户家庭得到贷款的可能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获得的贷款额度并不显著;而弱社会网络关系对农户家庭得到贷款的可能性及借款额度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当分别考察社会网络对不同渠道借贷活动的影响时发现,在正规渠道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弱社会网络关系,非正规渠道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强社会网络关系。  相似文献   

3.
论网络社会问题及其社会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一个全新的基础上重塑了人类文明,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时代——网络社会时代。但网络技术是把双刃剑,它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带来冲击。网络社会问题由此产生,并对道德、法律等传统社会控制手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民族文化、个人控制以及国家主权形成了巨大冲击。由于网络社会具有不同于传统社会社会控制的特点,要求我们对挑战积极回应,建立适应网络社会的新的社会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网络技术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分析了互联网的发展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从大众媒体、电子商务、网络安全、网络教育、虚拟社会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网络技术对现实社会的巨大的改变作用 ,并对网络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实社会冲突和网络技术相互作用,使得网络突发事件频发,从社会冲突理论的视角厘定网络突发事件的内涵。并深入分析其发生机理,即转型社会矛盾突出是网络突发事件发生的深层根源、非理性情绪的感染对网络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催化作用、自媒体的产生和发展是网络突发事件发生的技术基础。创新治理的路径,既转变职能,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积极探索,构建突发事件网络谣言应对预案体系;加速融合,创新政民沟通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6.
以浙江嘉兴为个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手段,基于对202位失地农民的问卷调查,对失地农民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规模和关系构成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失地农民群体自身的社会关系网络所提供的社会支持对其解决征地拆迁后面临的困难有着重要作用,其表意性支持力度较强,工具性支持力度较弱;亲缘关系在失地农民社会支持中起着重要作用,非亲缘关系的作用相对较弱;不同的社会关系提供着不同的社会支持;受社会地位、网络异质性和社会资源占有程度的制约,失地农民社会支持网可以提供的支持和资源较为有限,急需获得制度性支持  相似文献   

7.
社会资本:认识网络组织的一个新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旨在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对网络组织进行解释。在回顾有关社会资本理论与应用发展的基础上,文章分析认为,作为一种结构性资源,网络组织具有社会资本的特征;进一步分析并提出,网络组织是有利于社会资本产生与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文章认为,网络组织的这些特点是组织优势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研究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的内在逻辑,以陕西省猕猴桃主产区603户农户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Ordered 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经济激励与社会网络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激励通过价格机制和补贴机制显著促进了农户对绿色防控技术的采纳,但由于农户更关注农产品市场价值以及绿色防控补贴政策的不完善,使得市场激励机制在促进农户技术采纳方面的作用明显大于政府激励机制;社会网络通过信息获取机制和社会学习机制显著促进了农户对绿色防控技术的采纳,但由于绿色防控技术兼具科学性、系统性和复杂性,使得异质性社会网络在促进农户技术采纳方面的作用明显大于同质性社会网络。据此提出构建市场与政府的协同激励机制,培育农户社会网络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网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孕育了虚拟的网络世界,它在塑造了社会的网络结构的同时,也悄然实现了从“纯粹的虚拟”到“虚拟与真实兼备”的完美蜕变.网络世界的“虚拟与真实”属性决定了社会治理意义上的网络世界治理不仅仅局限于对虚拟世界的治理,而是特指多元社会治理主体为了实现社会的和谐有序与人的全面发展而展开的对互联网所链接的虚拟世界及其派生的社会网络结构的合作共治.网络世界治理在实践中要达至既有的社会治理目标,必须遵循合作治理、更加注重伦理构建、超越民族国家界限、实现社会的有序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基本准则.基于此,政府在网络世界治理中的职能定位亟须变“控制”为“引导”,充分重视对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论网络法律意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网络法律意识的时代性与重要性已成客观现实。对其含义、特点、作用以及如何培养进行探讨,总结出网络法律意识对网络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提出一些建议,为网络社会的法治建设提供初步的理论铺垫,实现技术与精神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网络社会的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网络社会”,“网络社会”的特质在于其全球性、虚拟性和开放性,这使得“网络社会”内在地包含着结构性风险,所以,“网络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风险社会”,而如何防范和管理“网络社会”的风险正成为当今人类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网络艺术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即:造型机制的特征,网络艺术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达到图、文、声、像并茂的效果;活动方式的特征,采用虚拟交互性活动方式和动态性活动方式;交往机制的审美特征,网络艺术成为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相互接触和交流的渠道和机制.同时,网络艺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网络正在成为全世界艺术家展示作品的最大美术馆.  相似文献   

13.
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在加强对现实社会治理、加强对现实群众领导的同时,必须顺应网络社会的特点,提高对网络社会的领导力。要求树立平等、开放、自信的理念,融入"互联网政治"新空间;主动抢占网上制高点,提高对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积极应对网络民意,开辟与网民沟通的新渠道;消解网络广场效应,引导和平息公共舆论事件;善于调动网络民间力量,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这将使互联网成为创新社会治理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正能量,凝聚各种力量"顶起"一个富有建设性的网络社会。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民主政治光环的褪去,第二代网络社会理论学者发现过去我们对网络民主政治过度乐观。其原因是以往的研究忽略了网络社会的技术基础,网络主体间的“数字鸿沟”,网络的自身缺陷和传统的路径依赖等因素。网络是权力和资本通过技术形成的控制体系,网络民主政治的背后是权力与资本的无间合作及技术对网络信息的垄断。要缓和该控制体系下权力、资本和权利的冲突,通过调整网络空间的利益分配方式来形成一种基于共识的网络民主政治是当前可行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以问题研究为取向,综合社会学、传播学等学科知识,从“风险社会”的视角考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定义、成因和应对策略.研究表明: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络下社会风险经由网络行为主体的交互行动发生的、具有较多网民参与、推动或转化的有一定影响的非制度化事件.社会结构转型风险是网络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现实根源;网络技术风险是诱发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潜在根源;群众利益诉求的制度风险是引发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动因.在当前社会历史条件下,要建立以舆情监控为先导、制度规制为主体、技术规制为手段的风险规避机制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6.
社会网络对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技术的激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全国四个苹果主产省苹果种植户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实证模型研究社会网络对苹果种植户采用配方施肥技术的影响及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收到测土配方反馈卡、合作社参与情况等因素对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技术有正向影响;社会网络对农户技术采用影响的总效应显著,且主要通过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技术.充分发挥农村及农民社会网络在技术推广中的重要作用是增加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社会网络视野下的农民工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网络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为研究中国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提供空间和理论工具。国内学者就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流动、社会支持、群体内部分化、群体意识形成等问题运用社会网络理论进行了深刻分析并取得很多成果。在对农民工自身的社会网络研究方面,学者们集中于对“关系强度”的理论运用、社会网络与信任的关系、以及社会网络建构规模等问题的研究。就国内学者在社会网络理论视野下研究的农民工问题成果进行文献述评,并指出其不足之处和今后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对网络技术的价值和技术伦理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对网络技术价值从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来分析,对其社会价值又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四方面来剖析;阐述了网络技术对社会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和其一些失范行为,提出了如何构建网络技术伦理。  相似文献   

19.
社会网络强弱关系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间社会网络是农业技术扩散的重要渠道。为了探寻在我国以亲疏差序原则为行为取向的“差序格局”下,社会网络强关系与弱关系如何对农业技术扩散产生影响,以有机大棚蔬菜种植为例,通过访谈与问卷调查,考察农户个体的农业技术采用决策模式,并收集强弱关系作用的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运用ABMS方法建立农业技术采用决策模型并进行计算机模拟仿真,从系统层面考察并比较强弱关系对农业技术扩散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农户社会网络关系数量、提高社会网络关系间的互惠互助水平,都能显著促进农业技术扩散;在这两个方面,强关系的作用远大于弱关系。然而,从触发农户采用意愿进而促进农业技术扩散的角度来看,弱关系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这些结果有助于理解我国农业技术扩散的底层机制,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政策制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公民网络问责在中国兴起和发展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基础。民主化的推进、问责制度的实施是公民网络问责的政治基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脑与手机的普及、市场经济的深化,为公民网络问责奠定了经济基础;网络社会的逐渐形成、网络公共领域的出现、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是公民网络问责的社会基础。未来中国,随着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社会网络化的推进,公民网络问责必将随之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