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现代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不知不觉中让别人掌控着,不由自主地饰演着"心理奴隶"的角色。他们从事着自己讨厌的工作,生活在自己不喜欢的环境中,做着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以下为"心理奴隶"的5种类型和防治方法。"别人怎样想"的奴隶这种"心理奴隶"最为普遍,对创造力及人格具有破坏性,常见于心理机制不成熟的人。"我多说话,别人就会认为我喜欢出风头""我那么做,别人会嘲笑我"……这种"别人"式的想法使之成为  相似文献   

2.
杨玉圣 《云梦学刊》2010,31(2):14-21
爱因斯坦尝言: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和物质的生活都有赖于别人的劳动,其中既有活着的人,也有已死去的人,我必须尽自己的努力.以同样的分量来偿还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往后退一步     
这是一位亲戚给我讲的他自己亲历的一件事情:想不到别人一个不经意的举动,竟被我演绎成解决人生中某些难题的最佳方法。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家企业干起了文秘工作。负责这项工作的还有和我一同分来的大学生小张。  相似文献   

4.
人们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但不少人常常忘记了尊重别人。在这个问题上,其实“权力”和“义务”是平等的,有一句话说得很好:要别人尊重自己,就要首先尊重别人。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此?     
我从前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以己之长,此人之短,以自己的优点比别人的缺点。这样一此,就满足了,觉得自己此别人强。有的时候,虽然也看到别人一些优点和自己的一些缺点,但总觉得,在这方面你比我强,可在那方面,你还不如我。比来比去,总觉得自己“差不多”,别人也没什么了不起。这次学习王杰同志的日记,王杰说:“一个人只有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相比,才能感到自己不足,才会进步。一个人如果把自己估计过高,  相似文献   

6.
正来访者W是一个20多岁的男孩子,有着阳光的笑容,礼貌的谈吐。他很认真地诉说他的烦恼:"在跟别人沟通的时候,我关注的重点都是别人的看法。我会不停地去想我这样说别人会怎么看我?别人的笑是欣赏还是嘲讽?跟别人相处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客气友好,但是却很难觉察自己真实的情绪,我只会担忧别人会不会觉得我无聊,无话可说。"听他说完后,我忍不住问他:"你眼中那么多‘别人',自己在哪里?"  相似文献   

7.
邱之盈 《家庭科技》2008,(12):44-45
1.自我感觉太良好 外企行政工作 阿龙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靠关系进去的,当时年少气傲,自我感觉非常好,总以为自己有关系就很牛,别人一定会避让三分。主管让我做资料的分类归档,我也知道这事情其实很简单,只要仔细一点、耐心一点,不出错是没问题的。但正是因为我太看轻了这项工作,一开始连续好几天都犯了错,把资料错误归档,等到人家来调资料或查数据时就发现乱了套。主管好几次严厉地训斥我,“这么简单的事情也做不好”,让我自尊心很受打击。因为仗着跟大领导有关系,我就反驳说:“我直接跟领导说去!”没想到,大领导非但不睬我,几次以后,还直接扣掉了我的综合奖金。  相似文献   

8.
本来可以纯朴,偏以时尚炫耀,弄得自己不伦不类却嘲笑别人土气的人。 在乡下生长,又长期在乡下工作,进城没有几天。就老是把“乡下人”当做蔑称评论别人的人。 不论众人在谈论任何话题,都要极力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的人。  相似文献   

9.
黎丽 《家庭科技》2011,(7):39-39
我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说我的坏话,或对我使坏。别人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很可能让我琢磨几天,努力挖掘其中的“潜台词”。因此,我不能轻松、自然地与人交往。久而久之,不仅憋坏了自己的心情,也影响到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0.
顾念有度     
我有位同事,是家里的独生子,从小娇生惯养,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在办公室,他从来不会给同事帮忙,反倒常常吆三喝四地让同事们为他服务。进公司已有1年,他从来不自己倒水喝,杯子里的水喝完了,非要等别人去饮水机旁续水时递上水杯,让别人给倒点儿。  相似文献   

11.
我有个不好的毛病:多疑。常怀疑我的爱人、同事和领导,包括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别人都不在乎的事情,在我心里总要犯嘀咕,拿得起,放不下。所以,我总是担心这担心那,很少有快乐的时候。早年我父母下放到农村,我被别人看成是“狗崽子”,饱受别人的冷眼,没有真正的朋友,也许这对我的性格有很大的影响。现  相似文献   

12.
我在河北省沧县黄递铺乡文化站工作。由于家庭的变故,加之工资低,家庭生活非常困难。作为90年代的年轻人,处在商品经济的社会里,我不能眼看着自己的生活水平比别人低。我决心改变这种贫困的状况。在分析我家庭的具体情况和所处环境之后,我决定利用业余时间搞新品种的种植和繁育良种。 为此,我从外地一家科研所引进了农作物新品  相似文献   

13.
有个小男孩非常自卑,贫寒的家境使他觉得自己处处低人一等。在学校里,小男孩总是低着头走路,如果碰到调皮的学生,他便赶紧躲开。尽管如此,他仍然常常无缘无故地成为别人的出气筒,可怜的他连还手的勇气都没有。受尽欺负的小男孩常在心里问自己:“我什么时候才能比别人强一点呢?”  相似文献   

14.
一位学者曾从心理学角度揭示: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是有被别人赏识的渴望。我们当中的不少人,经过艰苦的努力,执着的追求,面对来之不易的收获,显得很羞涩,不敢称赞一下自己,说一句“我还可以”或“我还行”等褒扬自己的话,生怕别人说自己不深沉、不谦虚。这样做,无形中压抑了自己。 褒扬自己、是对成功人生的客观小结,是对自己成绩的公正评价,也是正确地观察和发现自己。你在经商中,合理合法地赚了一笔,何不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史学研究者,既要考史求真,探古今变迁之规律,析古为今用之道理,也要读史明理,以史为鉴,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在平常生活中,要与人为善,宁可人负我,我决不负人。对自己有恩、有惠之人,要铭记终生,知恩思报。对自己有恶、有隙之人,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事过即忘。别人说别人的话,我干我的事。 在日常工作中,要认真负责,公平待人,尽力而为,不争名利。不说空话、大话,做不到的事不承诺,承诺了的事须做到,力争言而有信。 对学术研究,要锲而不舍,循序渐进,博采众长,思今溯古,不断创新。对成果,不求…  相似文献   

16.
一些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开始有意回避自己的父母、老师或长辈,有了心事也不轻易向别人吐露。另一方面,他们又强烈地想与人交往,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有时苦于不能被别人理解,心里常常无法平静,总有一种孤独感,个别人甚至发展为性情孤僻。  相似文献   

17.
一、我的言行应该得到别人的赞许,最好获得别人的喜爱。让每个人都喜爱自己,让所有人赞许自己的观点,就得去注意所有人对自己的态度和反应,就得每时每刻不停地修正自己,这是典型的在为别人活着,同时也是为了驾驭别人,可真是两难。二、处处小心,随时防患于未然。许多情况下,你就是整日都在提心吊胆,也无法避免将要发生的事情。处处小心会把我们弄得精疲力竭,反而失去安全感和自然的生活状态,以致危险来临时,会因为更加紧张而失去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8.
龙泉明教授谈现代文学研究王毅王:龙教授,您从80年代中期开始读硕士研究生,十年之后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年轻的博士导师,一定有不少成功的经验,您在学术上是如何走过来的?龙:在别人眼里,十年也许是短暂的,但我清楚其艰苦和漫长。在当今社会里,我对自己走过...  相似文献   

19.
蒲柏曾说,愤怒是为了别人的过错而惩罚自己. 我的一位已为人母的亲友常常抱怨别人对她的不公平.她说:“我永远记得,我父母在我到了上幼儿园年龄的时候,没有让我上.”“我永远记得”,对啦,毛病就出在这里. 不管我们的理由如何,怨恨总是不值得的.潜留在我们内心的侮辱,永难平复的创伤,都能损坏我们生活中许多可爱的事物.我们被锁在自己的苦恼深渊里,甚至无法为别人的幸运而高兴.怨恨就像毒害我们血液、细胞的毒素一样,影响、侵蚀着我们的生命.  相似文献   

20.
香港著名作家刘以鬯先生对小说有这样的论述:“有诚意的小说家应该将自己的作品当作试管里的化合物,动笔之前,紧记菲力·史蒂维克讲的那句话:‘目前没有一种艺术比实验小说更具活力’。”①澳门作家陶里就是这样的一个小说家,他“生平最怕听到人家说我写的东西像某人的作品”,他说:“我从来不模仿别人。”②他虽然只出版了两本小说集,却锐意创新,敢于实验,既不模仿别人,也不重复自己。从印支半岛的腥风苦雨中走来,又踏进现代光怪陆离的港澳都市。湄公河畔的宗教传说,高楼大厦里的芸芸众生,都融入了作家的魔笔,经过一番过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