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珊 《南方论刊》2013,(1):41-43
冷战时期,东西方两大阵营激烈对抗。美国作为二战后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其外交政策对整个世界格局有着深刻的影响。肯尼迪,作为美国第35任总统,在任期间历经影响东西方世界的重大事件—古巴导弹危机。这一时期美国的对外政策不可避免地印有肯尼迪个人因素影响的烙印。  相似文献   

2.
黄遵宪与美国华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遵宪于1882~1885年出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在任期间,他不辱国权,披肝沥胆,尽力保护华侨应有的合法权益,与广大华侨休戚与共,为广大华侨做了大量的益事,深受美国华侨的尊敬与爱戴,黄遵宪不愧为我国近代杰出的外交家,又是美国华侨忠实的朋友。  相似文献   

3.
美国总统弹劾制度与法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总统弹劾制度的宪法框架由弹劾权的行使、弹劾的标准、弹劾程序和弹劾总统的法律处置四个主要方面构成。尽管迄今为止美国启动的四次总统弹劾程序无一成功 ,但这并不意味总统弹劾制度形同虚设 ,而是说明一旦总统可能犯有“叛国、贿赂或其它重罪或轻罪”时 ,它就会运作起来 ,显现效用。美国总统弹劾制度之所以能在美国政治生活中一以贯之并形成良好的运作机制 ,主要在于美国总统弹劾制度蕴涵的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4.
鲍秋媛 《学术论坛》2004,16(6):53-56
美国的人权观念最早受到"天赋人权"和《独立宣言》的影响。在外交领域内首先涉及人权问题的是威尔逊总统的理想主义外交,二战期间罗斯福总统"四大自由"的主张把人权渗透到外交领域。1977年上台的卡特总统正式把人权外交作为一项长期国策。从此以后的历届美国政府都以维护人权为借口,在全球范围内为自己的利益服务。美国政府人权外交的实质是其推行世界霸权,干涉别国内政,实现其政治经济军事利益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新关税法,大规模、大幅度下调了进口商品关税,平均税率接近历史最低水平,超乎两党和民众预期。但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共和党1920年大选获胜后制订了新关税法,1913年关税法一直没有得到实施的机会。因此,1913年关税改革立法没有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实际上,这场关税改革立法的历史意义重大。一是立法期间发生了美国国家权力分配的重大变化,奠定了此后美国政府总统与国会的关系;二是1913年关税法中的所得税条款开启了美国联邦财政的新时代;三是威尔逊利用这场改革第一次践行了以总统为权力核心的责任政党政府理论,对后世美国总统执政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陆演炜 《兰州学刊》2010,(Z1):28-30
美国宪法基于分权制衡的原则将美国的对外决策权分别授予了国会和总统,因此,国会和总统对于对外政策主导权的争夺成为了一种不可避免的历史现象。美国的对外政策可以分为危机型政策、结构型政策和战略型政策三种。在前两种政策类型中,总统和国会分别拥有对外政策的主导权;在战略型政策中,国会和总统平分秋色,共同享有对外政策的主导权。在可预见的将来,总统和国会对于对外决策权的争夺还将持续。  相似文献   

7.
美国总统和国会在对中国政策上的互动,表现为在制定中国政策问题上,既有矛盾和冲突又有合作和妥协.总统的决策影响着国会,国会的决策同样影响着总统.总统和国会在处理台湾问题上都制定了正式和非正式的机制.在中美关系的经贸问题上,总统和国会合作多于冲突.在中美关系人权问题上,总统和国会目标一致,那就是给中国施压,批评中国的人权状况.美国国会内部的党派区分并不能完全决定美国国会的对华政策.美国对华政策一直受美国国内政治的影响,并随美国国内政治的波动而波动.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总统和国会在对华政策上演"双簧",也不要认为国会总是和总统过不去.  相似文献   

8.
朱瑜清 《理论界》2010,(7):203-205
在美国2008年总统大选中,美国人民选择了黑人总统,而非女性总统。我们不由得质疑:美国女性的政治参与到底怎么了?本文试女性主义国际政治的理论视角,从美国女性的参政状况,来考量美国妇女政治参与的特点,探求美国妇女参政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国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了为期四天的会议,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十几次最高级会议中唯一有中国参加的一次。勿庸置疑,重视和探讨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有关情况,是深入、全面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中华民国外交史及现代国际关系史的必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0.
二战结束后的1946年,美国总统哈里·斯·杜鲁门命经济学家埃德温·鲍莱组成调查小组,对日本在中国东北14个行业的资产情况进行调查后形成英文版《日本在满洲资产的报告》。此《报告》仅为美国总统制定战后政策提供参考,故印量极少,并一直未公开披露。《报告》是了解二战期间日本在中国东北侵占资产情况最为全面和权威的资料之一。它从客观角度,通过广泛实地调查和对大量数据的记录统计,揭示出日本对中国东北资源和经济掠夺的实况。这里对《报告》首次进行了系统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近日来神州大地掀起一股“克林顿热”,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成为人们议论的一个中心话题,克林顿成为人们注目的一个中心人物,关心时政的人们通过新闻媒介竞相追踪克林顿在中国的活动,了解中美两国领导人会谈情况,了解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克林顿访华为中美关系的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去年10月底11月初,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我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正式访问了美国。访美期间,两国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及双方所关心的一系列国际问题进行了广泛、深人、坦率的会谈,签署了《中美联合声明》,作出了双方要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决定。此…  相似文献   

12.
1948年 ,美国为适应冷战的需要而转变对日占领政策后 ,将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作为复兴日本经济的一个关键措施。为此 ,在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任总统期间 ,美国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日本入关。一方面 ,美国在国际上竭力与以英国为首的反对日本入关势力作斗争 ;另一方面 ,在国内千方百计克服国会中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给政府造成的困难。虽然日本最终入关 ,但美国的政策并未完全获得成功 ,日本入关也给美国和美日经济关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百日新政时期罗斯福在领导立法方面的实践,揭示了在特殊历史环境下,由罗斯福所倡导的美国总统和国会关系的一次调整,改变了国会垄断立法议案的局面,形成了美国总统向国会提交议案的一个惯例,使国会的立法工作逐渐依赖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美国总统的选举是采用的选举人选举的模式。我们对美国总统的选举制度是耳熟能详。但是对选举人的选举却了解的不多。本文主要就是阐述一下美国对选举人选举问题的一些规定以及笔者对美国选举人选举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观察美国2016年的总统竞选所表现出来的相对于此前的总统竞选的特点,可以看出美国在近些年中已经发生了衰落。这种衰落将导致美国政治更趋保守化,美国国内矛盾会加剧,美国会更倾向于减少与中国的合作。美国在未来有可能减少对国际事务的参与,重新变成一个奉行孤立主义的国家。  相似文献   

16.
试论战后美国总统与国会的外交权之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总统和国会的外交权之争源于美国宪法有关外交权规定的模糊性,并随宪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增添新的内容。二战以来,总统和国会的外交权之争渐趋激烈,成为触及美国宪政制度核心的一个问题。本文初步考察了总统外交权一度膨胀和70年代国会外交权复兴的原因及其对外交政策决策过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总统和国会的这种权力之争在今后还将以或激烈或缓和的形式一再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美国总统的选举是采用的选举人选举的模式.我们对美国总统的选举制度是耳熟能详,但是对选举人的选举却了解的不多.本文主要就是阐述一下美国对选举人选举问题的一些规定以及笔者对美国选举人选举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是美国人依照国情为自己量身订做的,这种与美国民主原则相结合的古老选举制度在实践中体现了强大的生命力。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联邦制度、分权制有密切的联系,体现了美国政权体系中权力分散、权力多元、权力有限的特点。美国总统选举在基本制度基础上的创新,解决了一些时代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制度中的一些探索性试验,是应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对原有的制度进行修补,但其本身仍体现不合理性,而这种不合理性是基于美国式民主的需要而在现实中存在。  相似文献   

19.
陈刚 《学术论坛》2003,(4):41-44
否决权是美国总统权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它的设计及总统们对它的实际运用来看 ,体现出了美国政治的显著特点 ,即三权之间严格分立与制衡。由于否决权是与立法过程相关联的 ,因此 ,总统如何运用这种权力会对美国政府政策的制定乃至美国政治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此外 ,否决权所体现出来的对多数人意见的不信任也反映出了美国人的民主观 ,即多数人统治和保护少数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李宗仁先生光荣归来(续) 美国侵朝战争失败后,于1954年12月2日同台湾国民党政府签订所谓“中美共同防御条约”,他们说是“作为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所建立的集体安全连锁防线之一环”,实际上是美国侵占我国神圣领土——台湾的非法条约化的一种表现。美国国会并于1955年1月28日通过艾森豪威尔总统提出的“授权总统使用美国武装部队保卫台澎及该地区相关领土联合决议案”。这个法案使美国总统不必按宪法规定程序和经国会商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