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日本在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经济获得了令人瞩目的高速度增长。在认识与分析日本经济这一期间的高速度增长时,有一点是必须记住的。日本的现代经济史并不是从二次大战结束后才开始的。二次大战前,日本已在现代化经济下发展了70年。它已是当时的一个先进的经济大国,它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已高于除美国和西欧以外的其它国家。1937年,日本生产了钢580万吨,人均钢产量为82.8公斤,1943年钢产量达780万吨,人均钢产量105公斤。1934年,在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占59.7%,轻工业占40.3%。在三十年代,为了适应军国主义的需要,冶金、机器制造和化学工业及大企业集团统治了  相似文献   

2.
石油天然气工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有功之臣。从1949~1994年的45年间,在实物形态上累计为国家提供了27亿多吨原油,2930亿立方米天然气,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期在价值形态上为国家积累了2610亿元的利税,并使160多万石油职工得到就业,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解放后,我国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很快。1949年,我国的石油产量只有12.1万吨,天然气产量只有1617万立方米;五十年代随着新疆克拉玛依等油田的开发,我国的石油工业开始起步,但石油生产仍然满足不了国内的需要,进口石油的状况仍然没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五十年代末,随着…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实证考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可追溯到一百多年以前。中国传统上一直是个农业国家,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洋务运动”局部引进西方现代大工业,经济二元性特征开始显现雏形。到1949年,国内工业总产值占到工农业总产值的30%,其中重工业比重为7.9%。而当时工业主要集中于城市,在广大的乡村封闭落后的传统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由此初步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格局。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特殊的历史、体制原因,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又经历了一个动态演化过程,本文通过构造一系列指标对此做一详细考察。  相似文献   

4.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乡镇企业有如雨后春笋,在全国乡村迅猛发展起来。1982—1986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平均递增25~35%,1987年仍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1~6月份产值达20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1986年全国乡镇企业达到1500万个,职工800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0%,总产值3540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47%,全国社会总产值的19%,农业总产值的88%。乡镇企业的总产值中,工业总产值为2413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3%。乡镇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这种举足轻重的地位,已对我国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钢产量破1亿吨大关 1996年,我国钢产量突破1亿吨,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钢材产销率一直在99%以上,表明这1亿吨钢是有市场的。 中国产煤连续8年世界第一 1996年全国煤炭产量达13.5亿吨,比上年增产6000万吨,增长4.6%。这是我国自1989年煤炭产量首次突破10亿吨以来,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 外商投资企业实行新法年检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经济贸易  相似文献   

6.
<正> (一) 超高速的发展速度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指引下,我国的乡镇企业获得了迅速发展。1980年我国乡镇企业的总产值只有720亿元,到1984年猛增到1,709亿元,增长1.5倍,每年递增26%。预计1985年将达到2,300亿元,超过1965年的全国社会总产值。乡镇工业总产值由1980年的573亿元增加到1984年的1620亿元,相当于1966年的全国工业总产值。1984年全国乡镇企业个数达606万个,从业人员达5,20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4%。乡镇企业产值占农村经济总产值的40.8%。从1979到1984年,乡镇企业向国家缴纳税金277亿元,仅1984年就达90亿元,为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成都市由一个消费城市变为拥有多种工业的综合性城市,城市建设有巨大发展:城市建筑面积发展到350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1949年的5.4倍;铺设城市道路总长387公里,拥有公交营运车辆591辆,全年客运量达3.34亿人次;城市自来水日供能力37.3万吨,为1949年的73.6倍;市政生活用电3.12亿度;生活用气已发展到68万人口的  相似文献   

8.
正一、建国初期平等的城乡经济关系(1949-1957)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社会整体上仍然延续传统的农耕社会。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总产值占56.9%,工业总产值占43.1%。社会就业结构上,83.5%的劳动力集中在第一产业。1950~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农村人口较多地迁入城市,城镇人口由5765万人增加到7163万人,增加了1398万人,城镇化率由10.64%上升到12.46%。"一五计划"时期,国家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从农村招收了大批职工,工业化的启动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1957年全国城镇人口达到  相似文献   

9.
一、华东电力工业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华东电力工业(指江、浙、皖、沪三省一市)自从1882年5月在上海乍浦路建设12千瓦的电厂开始,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旧中国华东电力工业发展极其缓慢。到1949年底,全区共有电厂19个,拥有发电机69台,全部发电设备容量38.6万千瓦。全年发电量12.9亿度,工业总产值7900万元,职工9138人。全部线路721公里,供电范围仅占全区面积的五分之一,除上海、南京、杭州、芜湖、蚌埠等大城市外,广大农村及小城镇基本无电。解放三十多年来,华东电力工业发展较快。首先,生产能力迅速增长。1984年底,全区共有发电厂432个,发电设备容量1206.43万千瓦,是解放初的28倍,平均每年增长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区域分工的形成及弊端我国工业的区域布局是在旧中国工业畸形分布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旧中国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外来力量易于控制、对外贸易方便的东部沿海地区。据1949年的统计资料反映,东部沿海七省三市(辽、冀、鲁、苏、浙、闽、粤、京、津、沪),土地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11%,却集中了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5%以上;而资源丰富,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40%以上的西部民族地区,工业产值仅为同期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建国以后,我国为扭转旧有的不合理的工业布局,采取了一系列调整生产力布局的措  相似文献   

11.
人类正在走近跨世纪的门槛.不仅意味着人类又一个千年的开始,也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将进入一个新的百年,进入华夏文明史上发展与变革最快的历史阶段.在这一历史阶段中,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都面临着许多新的任务,也必将给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使教育发展呈现许多新的特点.一、世纪之交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状况1949年以前,中国的教育十分落后,全国人口80%以上是文盲和半文盲,许多县只有一所高小,不少县没有初中,全国小学入学率仅占适龄儿童的20%,高等学校在校生仅有11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尤其是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在数量规模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96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总规模已达到3亿  相似文献   

12.
1980年,中国平均每百人拥有电视机0.9台,1991年底达17.8台;中国百姓人均有存款21.9元,1992年达985.3元;1978年,中国钢产量为3178万吨,1992年为8000万吨;1978年中国谷物产量26546万吨,1992年为44258万吨;1979—1991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7.5%,大大高于世界平均增长1.2%的速度;据世界银行《1992年世界发展  相似文献   

13.
1984年海城被列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以来,进行了一系列综合配套改革,使海城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乡镇企业的发展,令人瞩目。1990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37.8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5.8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85.2%,创利税5.7亿元,外贸出口交货值3.2亿元,乡镇企业拥有劳动力19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2%以上。1990年与综合改革试点前一年的1983年相比,乡镇工业总产值每年净增5000万元,共增长6.9倍,工农业总产值增长2.9倍,财政收入增长3.1倍,这些成就,主要是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给海城带来的经济繁荣,海城的同志在实践中得出了结论:乡镇企业兴,海城事业兴;乡镇企业衰,海城事业衰。海城的结论表明了一个真理,即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仅符合海城,而且符合全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是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应该注意到,乡镇企业的发展不能自发的发展,要扶持这一新生事物的成长,做为一个好的领导者,要认识这一客观规律,充分利用乡镇企业运行机制的长处,积极扶持其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县级经济在安徽省经济组成部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按现行建制,安徽共有72个县市(63个县,9个县级市)。县城人口5108.1万,占全省人口的90.2%;县域土地面积129588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2.8%;县域工农业总产值418.75亿元,占全省工农业总产值的64.7%;财政收入为23.23亿元,占全省的43.9%。这些数字说明,只有充分发展县域经济,才是壮大我省经济  相似文献   

15.
1.中国人口基本现状 1950-1993年间,世界人口从25亿增加到55.56亿,预计200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63.45亿.中国大陆人口1993年为11.8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2%,即世界上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世界人口密度为38人/km~2,我国则为129人/km~2,是世界密度的3.4倍.从1890年至1949年的109年间,我国人口只增长了1亿,而1953-1964年11年间人口增加12140万,年均1100万,1964-1982年18年间人口增加30881万,年均1715万,1983-1990年8年间,  相似文献   

16.
论八十年代中国乡镇企业的崛起宁志一八十年代中国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是中国改革与发展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也是建国46年来社会主义建设史上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1989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了7350亿元,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25%,其中乡镇工业总产值达5...  相似文献   

17.
<正> 1987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9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4%。工业总产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以上,农业总产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1985、1986两年都只有3.4%的速度)。种植业和林牧副渔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粮食再次超过4亿吨,接近历史最高水平的1984年。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到1987年底,农村劳动力中,已有1/5多转入农村各项非农产  相似文献   

18.
<正> 1991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百分之七。粮食产量达到43524万吨,棉花产量达到566.3万吨,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百分之三,是在大灾情况下夺得的丰收年。工业生产增长较快,总产值比上年增长百分之十四点二。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继续增加,原煤达到10.9亿吨,石油达到1.39亿吨,钢突破7000万吨,水泥和化肥(折纯)分别达到2.48亿吨和1988万吨,国家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国内市场繁荣,购销两旺,社会商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牧业又是我省三大优势之一,其产值约占我省农牧业总产值的50%,正如田纪云同志在全国牧区工作会议上所讲的那样:牧业经济,畜牧业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国民经济中一个带有战略性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畜牧业累计饲养牲畜5.6亿多头,向国家提供肉畜、役畜和种畜3,000多万头,毛绒7亿多斤,皮张4,000多万张,价值43亿元,累计畜牧业产值83亿元。按照常年计划,畜牧业产值占全省农业总产值47%以上,比全国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还多2.6倍。就土地面积看,全省土地总面积为10.8亿亩,仅次于新疆、西藏和内蒙古,居全国第四位。境内除日月山以东湟水、黄河两岸10多个县市农业区外,其余大部分地区为牧业区。可见,稳定地发展我省的畜牧业,在我省的经济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经过41年来的发展,甘孜州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90年,全州工农业总产值(按80年不变价)实现48601万元,粮食总产量20.25万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0405万元,财政收入6634万元,分别比解放初期增长了4.8倍、2.6倍、12倍、300倍。民族工业从无到有,现已建有毛纺、采矿、黄金等行业的厂矿企业300多家,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0年的0.5%上升到35%。1990年,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20元,是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