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现代散文和古典散文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它们的载体不同。现代散文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大众传媒的发行而得以传播的。本文拟以中国最早、影响最大的报纸《申报》副刊《申报·自由谈》为例,引入报纸期刊等传播媒体的研究视角,探讨《申报·自由谈》三十年的变革对现代散文创作和生态的影响,以此来观察散文向现代性转化的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与问题。  相似文献   

2.
《晨报副刊》《京报副刊》《时事新报·学灯》《民国日报·觉悟》是“五四”时期著名的四大副刊,它们在“五四”新文化传播潮流及其新式副刊发展历史上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报纸的不断发展,副刊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明显。四大副刊所体现出的特色在某种程度上为我国当前的报纸副刊提供一些借鉴。今天的报纸副刊应该责无旁贷地去表现时代精神,同时要保持创新的意识,这是新世纪赋予报纸副刊的使命,也是新世纪报纸副刊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副刊衰微并再度沦为可有可无的“报屁股”的时代。那些曾经吸引过、激动过无数读者的副刊早已成为历史,在图书馆、档案室中渐渐发黄。在风花雪月畅行无阻、以铺天盖地之势抢占了几乎所有报纸的版面之后,旨在滋养精神、激浊扬清的副刊注定了难以找到立足之地。当《湘声报》“文化·沧桑”副刊第一次在我的面前出现时,我的眼前一亮,一张小报的副刊竟有这样高贵的精神气质,有着我们久违了的“五四”的流风余韵,足以让天下副刊竞折腰,也让人更加怀想起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照亮过无数青年灵魂的“四大副刊”、《申报》“自由谈”等。与那…  相似文献   

4.
东北沦陷区中文报纸存在一个特别现象:文化身份与政治身份分裂,副刊叛离了正刊。当报纸正刊是日伪舆论宣传工具时,副刊却发表大量抵抗文学作品,成为东北人民精神抵抗的阵地。文章以伪满洲国国务院政府机关报《大同报》为例细述这一现象,同时发现《大同报》现象并非个案,副刊叛离在东北沦陷区中文报纸中普遍存在。究其根本原因,这是东北人民坚强抵抗的结果和日本侵略者统治的失败。  相似文献   

5.
报纸副刊的起源、地位和作用耿长春当今社会,阅读报纸已经成为人民生活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在林林总总的报纸世界中,其副刊又是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副刊的起源我国报纸是随着中国报业的产生而出现的。据1962年第10期《新闻业务》上的一篇文章介绍,《上...  相似文献   

6.
五四新文化运动早期,上海报纸副刊由于受到营业化思潮的影响,副刊整体在思想趣味和文化品格上呈现出媚俗化的不良倾向。《时事新报》副刊《报馀丛载》就是在这种历史生态和演变逻辑的影响下首倡黑幕文化。黑幕文化的恶性发展在破坏社会文化生态的同时,也受到了新文化运动弄潮儿、进步读者乃至北洋政府的普遍批判和制裁。《时事新报》为了挽回危局,在研究系张东荪等人的带领下,创办了我国现代第一个学术性文化副刊——《学灯》,裁撤了以黑幕文化为特色的《报馀丛载》。这不但说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壮大,已经渗透到了报纸文艺副刊,而且也反映出研究系知识分子在新的文化潮流下应时而变的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7.
《晨报副刊》对杂文的发展产生过重要作用。《晨报副刊》作为一种传播媒介,以自己的方式在五四时期促进了杂文这一特定文体的繁荣。报纸与杂文在直接参与社会方面有共同属性,但报纸在杂文文体文学性的建设方面却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绀弩是1940年4月间应《力报》之聘编该报的副刊《新垦地》,由金华到桂林的。《力报》是由湖南邵阳迁来桂林的。当时的创办人张稚琴和总编辑欧阳敏讷考虑到一个新创办的报纸,要在象桂林这样的文化城争取读者,需要有一个能吸引读者的副刊,这个副刊必须由一位著名作家来主持。他们设法找到张天翼,由张天翼辗转介绍绀弩去。抗日战争前绀弩在上海编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以鲁迅先生为后援,成为当时著名的报纸副刊之一。他愿意去,《力报》当然是非常欢迎的。皖南事变前夕,整个1940年,国民党反动派已经处心积虑地搞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了。仅仅由于蒋、桂之间的矛盾,桂林多少还保持  相似文献   

9.
陆林枫 《南方论刊》2006,(12):79-80
《武汉晚报》是党报集团领导下的市民都市报,既是党报也是都市报。它始终坚持“为百姓谋利益”的宗旨,与此相呼应,《武汉晚报》的副刊栏目也体现了晚报这一服务性的社会特点。同时,它的副刊编辑思想遵循了当前“报纸大副刊”的思路,在保留文艺副刊的前提下,向读者提供各种生活信息、消费信息、文化信息等等,为武汉地区市民更好地生活出谋划策,解疑答惑。1.实现品牌优势、开展大型活动《武汉晚报》的副刊栏目中,有些栏目是具有品牌优势的,晚报充分利用这些副刊品牌优势为市民生活服务,开展大型活动,实现副刊的品牌定位。如“田巧萍导医”栏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台湾报业及副刊发展特色将台湾报纸副刊发展脉络划分为四个时期:台湾报纸副刊的起源与融合,台湾报纸副刊的重建与稳定,台湾报纸副刊的转型与发展,台湾报纸副刊的困境与突破。副刊在其发展历程中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从报屁股发展成值得一看的版面,继而又发展成报业竞争之决胜地,而今则沦为困难坚守的阵地——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台湾社会变迁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1.
台湾微型小说的异军突起是一种历史机遇和文学选择的必然。 70年代后期 ,“台湾报纸处于报禁的限制下 ,每日最多只能出纸三大张。联合报副刊于是率先推出‘超短型副刊实验’,……以容纳更多内容并扩大作者群。”1 1 978年 2月2 5日台湾《联合报》副刊首辟“极短篇”专栏 ,“联副”主编痖弦亲自撰写倡导文章 ,指出 :“极短篇是一新尝试 ,希望以最少的文字 ,表达最大的内涵 ,使读者在几分钟内 ,接受一个故事 ,得到一份感动和启示。”2这一创举得到了《中国时报》和《中华日报》的响应 ,也相继在副刊开辟“极短篇”专栏 ,为微型小说鸣锣  开…  相似文献   

12.
晚清民初,我国传媒业发展出现了从单纯的政治鼓动向文艺性、趣味性、娱乐性转变的倾向.文学格局在新的生存处境下也发生了变化,文学与大众传媒相结合,开始成为具有经济性质的大众娱乐产品.为娱乐读者、扩大报纸销售量而诞生的《申报》副刊《自由谈》不仅让娱乐文学在现代大众传播格局中占据了独立席位,它也标志着媒介文化消费品不再仅仅是个人的自由即兴创作,媒介文化产品的生产开始进入规范化、工业化的文化产业运作轨道,并由此形成了鸳鸯蝴蝶派文学和现代传媒的特殊文化关系和消费形态.  相似文献   

13.
程广媛 《理论界》2009,(11):107-108
《申报》是近代中国境内发行量最大的一家中文报纸,于创刊之初,对日本就进行了持续报道。日本明治维新之际,《申报》通过对日本的报道,给广大民众带来了自强革新的日本形象。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随着人们思想认识的转变,报纸的社会功能也相应的有了变化.当前,人们对于报纸特别是文艺副刊的社会功能,认识不太一致.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这里,笔者发表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一、关于文艺副刊的宣传功能早在一九四八年,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就说过:“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见《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103页)在同一篇文章中,他又说:“办好报纸,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在报纸上正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的一  相似文献   

15.
一、副刊——文学的起点新加坡独立前,新马两地的文学,合称马华文学。马华文学是承接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余波而发展起来的。根据史料,1919年10月初由新加坡新国民日报出版的《新国民杂志》,是马华文学的起点;直到1925年,新国民日报的《南风》和叻报的《星光》这两个文艺副刊的出现,使得马华文学有了营垒,力量增强,是马华文学运动的开端。(注1)其实,报纸的副刊和期刊一直是马华文学发展的命脉所在。  相似文献   

16.
文艺副刊是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久以来,“新闻招客,副刊留客”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副刊作为一块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文学园地,相较于纯文学期刊,它在弘扬主旋律,高举文学大旗,凸现文学艺术的同时,直面社会人生,直接间接地干预生活,反映时代,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但近年来,报纸副刊在日益市场化的经济大潮中显得有些被动。关于报纸副刊是否走向市场,是否新闻化的讨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在文化日益商业化的今天,报业竞争的大潮也波及到了报纸副刊。报纸副刊为什么要面向市场?如何在保持自身特质的同时面向市场?…  相似文献   

17.
近代报刊在中国兴起之后,为文学传播提供了两种新型的载体——报纸副刊与文学杂志。从报业史的角度来看,副刊是中国报纸的一个特色。国外的报纸虽然也设有文艺栏或文艺版,但主要刊载文坛消息和书评之类的文字,而中国报纸上的副刊则以发表文学创作为主,更具有杂志的性...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报纸副刊的文化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丽云 《南方论刊》2012,(4):82-83,81
网络媒体的兴起冲击着传统媒体的生存,报纸副刊更面临着去留困境,曾经占有报纸半边天的文学副刊,从过去的主流文化认知演变成今天的"消性小品",再加上新闻的渗透甚至取代,使副刊的文化品位缺失,本文探讨的是互联网时代报纸副刊如何体现其文化责任。  相似文献   

19.
《晨报》附刊与"五四"新文学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考察了“五四”新文学运动与《晨报》附刊———五四时期著名的一份报纸副刊———之间的互动关系,借此阐明20世纪20年代特殊的文学生存空间,那就是:日常的文学生活是以期刊为中心开展的。  相似文献   

20.
传媒大亨默多克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好不好看主要看副刊。"当今报纸副刊版面设计追求简约化、整体性、秩序感,以方便读者阅读。在稿件和版面的编排手法上,应体现"可读、易读、悦读"的设计理念,营造视觉强势,达到最佳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