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荣超 《社会福利》2012,(7):55-55
抓落实,老人生活保障到位。江苏省沭阳县把5057名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老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集中供养对象和分散供养对象分别按每人每年3500元、2800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普遍设立尊老金制度,每年发放老龄补贴累计2600万元,受益老人达24.12万人。同时,将五保供养对象优先纳入医疗救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社会福利》2013,(8):38-40
老年人生活保障城镇"三无"老人补助标准保持平稳。全省集中供养"三无"老人4333人。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富民工程的意见》精神,自20 10年起将集中供养城镇"三无"老人生活保障纳入省级财政预算,由原来的月人均190元提高到450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130元,地方财政配套320元。"十二五"以来,全省各地集中供养"三无"老人补助标准与2010年持平,符合条件的分散供养"三无"老人全部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之中。率先在全国建立高龄老人津贴制度。自2010年起,全省80至89岁的城乡低保老人每人每月发放不少于50元、90至99岁老人每人每月发放不少于100元、100岁以上老人每  相似文献   

3.
农村牧区留守老人是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的人口群体和社会现象。随着留守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加,他们在物质和精神上的生活状况让人担心。根据内蒙古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巩固家庭养老、完善新型农村牧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探索多元的农村牧区社区养老形式、加强个人养老意识等对策,希望能对农村牧区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4.
陈国华 《社会福利》2009,(6):F0002-F0002
2009年5月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隆重举行高龄老人津贴发放启动仪式,在全区建立了覆盖城乡、按月发放的高龄老人基本生活津贴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标志着宁夏80岁以上高龄低收入老年人基本生活由以往低标准、临时性、不确定性的救济方式变成了一种规范的制度性保障,  相似文献   

5.
之一:通过纳入民心工程加快养老事业发展 天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城乡养老服务事业作为关乎民生的大事,连续三年列入全市20项民心工程。首先,建立覆盖城乡的老年人生活补助制度。对全市城乡65万60岁以上无固定收入老年人,统一发放生活津贴,按照60—69岁每人每月60元、70~79岁每人每月70元、  相似文献   

6.
朱龙英 《社会福利》2010,(11):62-62
为提高番禺区老龄人的优待水平,根据广州市的统一部署,番禺区从今年10月起,统一向本区户籍80周岁以上的长者发放高龄老人长寿保健金。发放标准为:80~89岁50元/月,90~99岁200元/月,100岁以上300元/月。  相似文献   

7.
浅议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伟贤 《社会工作》2008,(14):44-46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已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从研究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的意义出发,着重分析了造成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难的原因,以及提出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建议。本文认为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衰弱、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老人负担增加、老人孤独感增强和他们自身一些问题等五个方面是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的主要困难。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形成原因,并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关怀展开具体论述。对农村留守老人施以社会关怀,既是农村留守老人的主观愿望,又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为有效缓解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指数,西宁市城北区立足区情,积极探索,采取"村级主办、互助服务、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模式建设农村互助幸福院。2014年将建成13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已投入运行晋家湾村、陶北村、严小村3个农村互助幸福院,为农村老年人特别是留守、孤寡、高龄老人创造一个相互帮助、相互关照、消除孤独的环境,做到农村老年人"进院不离家、离家不离村",使子女安心、政府放心、老人开心,从而促进农  相似文献   

10.
对2014年湖北省农村老人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农村老人领取的养老金平均可以应对其21.5%的生活消费总支出和37.3%的基本生活消费支出;如果以当前70元/月的标准计算,基础养老金平均来说可以应对农村老人27.2%的生活消费总支出和47.0%的基本生活消费支出.虽然农村老人认为当前的社会养老保险对其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却普遍认为社会养老保险的养老金待遇偏低,社会养老保险的养老保障能力不足.可以满足农村老人基本生活需要的养老金均值为267元/月.对基本生活资料的消耗能力或生活质量、 养老风险感知状况均显著影响了农村老人对养老金的需求数量,农村老人对基本生活资料的消耗能力越强或生活质量越高,对养老风险的感知越强烈,则其对养老金需求的数量越多.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很快。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全面建立,覆盖面逐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全面实施,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的范围逐步扩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给农民带来实惠,受到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将要全面进入老龄型社会,老人的数量将有较大增长。老年人群体的组织状况不但关系到老年人自身的福利和生活质量的问题,而且也深刻影响农村社会的管理和发展。通过对东南沿海地区一个农村老人教育基金会的调查,我们试图为研究自治农村的社会组织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推进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建设,关爱农村老年人特别是留守老人,近日,湖北省潜江市民政局出台了《开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试点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积极探索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新模式。试点主要分为四步:一是进行摸底筛查,制定方案;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新形势,近年来,陕西省商洛市通过建立与经济水平和财力相适应、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使广大老年人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一是建立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去年底,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企业离退休人员达到40452人,累计支付离退休金6242万元。基本做到了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保障标准逐步提高。去年按时兑现离退休人员养老金8439万元、医疗费3831万元。59050名农村居民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占农村从业人口的13%,收取保费930万元,8645人已领到了养老金。二是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符合城市低保条件的6500名城镇老年人和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39700名特困老年人优先纳入保障范围,基本实现了分类施保和动态下的应保尽保,确保他们的生活不出问题。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尚存在社工服务的提供者匮乏以及服务的可及性差的不足。但是,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又是可行的,这体现在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和成功经验、政府的认可与基层的需要。结合社工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成效的实证经验,提出社会工作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介入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对策和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16.
《社会福利》2011,(6):63-63
提升孤儿生活保障标准积极探索管理制度2011年4月22日,四川布拖县民政局通过社会化发放的方式,为1039名孤儿人均补发2010年生活保障资金4320元,月人均达360元。据统计,该县弱势儿童达5519名,其中失去父母的儿童1039名,事实上无人照料的儿童4480名。在此之前,该县孤儿月人均生活费分别按"农村低保"(51元)、"农村五保"(150元)和"城镇低保"(215元)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17.
孙宗 《社会福利》2008,(3):53-54
之一,积极制定和落实特殊老人生活补助政策,并适时提高补贴标准。金昌市自2004年起对全市9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特殊生活补贴,补贴标准为:90-94岁每人每年360元,95-99岁每人每年600元,100岁以上每人每年1200元。从2006年9月1日起,对95岁以上老人提高了补助标准,95-99岁由原来每人每月50元增加到100元,  相似文献   

18.
政策时讯     
国家出台政策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将残疾人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落实和完善残疾人医疗保障有关政府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19.
李华 《学习与探索》2007,24(4):124-127
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理性政府的正确选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民的理性选择,但在政府是否供款,农民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上存在着一种非对抗性、不完全信息、动态的合作博弈。政府介入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是充分的,应确认政府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长期责任,以法律手段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供给主体行为,保证政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供给的常态化,要充分估计农民理性,使农民成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真正主体。  相似文献   

20.
一是将无子女、残疾或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的1598名老年人纳入农村五保供养范围,月发放五保金47万元;全面提升保障补助,使五保集中供养标准达到5050元/人/年、分散供养标准达到3100元/人/年;推行五保档案资料管理新模式,全面规范五保供养人员管理,切实维护好五保供养对象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