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余泳 《社会工作》2011,(21):28-29
2011年8月8日,国务院发布《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8月1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这两项文件体现了政府对儿童、青少年尤其是流浪儿童的权利的重视与保护,也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工作救助模式要求社会工作者必须克服救助过程中的各种困境,以流浪儿童为中心,促进流浪儿童自我发展,帮助他们回归家庭、社会。  相似文献   

2.
李宝芳 《社会工作》2011,(14):91-93
目前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取得很大进步,但是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一些地方政府投入不足,积极性不够;现行救助保护政策中的返家政策难以有效救助流浪儿童;救助理念滞后等。为进一步完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需要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出台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条例;需要国家出台具体的鼓励措施调动地方积极性,并加大投入力度;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从源头减少流浪儿童,同时为返家儿童提供跟踪服务和制定儿童寄养服务政策;救助机构要以儿童为本,实现更人性化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社会福利》2004,(5):52-52
截至2003年底,由民政部和地方政府共同投资,在全国各地兴建了130个专门为流浪儿童提供紧急庇护的救助保护中心。2004年民政部还将拿出3000万元部本级福利金,资助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在上海召开的全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暨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会议上,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表示,做好流浪儿童救助工作,能够预防和减少流浪儿童违法犯罪,保护流浪儿童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某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实证调查,分析了新时期流浪儿童的群体特征和救助工作中出现的不足与原因,提出要提升流浪儿童救助水平,应推动儿童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在综合"类家庭"与"类学校"模式优势的基础上,形成集抚养、监护、教育为一体的新型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历来十分重视对包括流浪儿童在内的困境儿童的救助保护,并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体现了我国古代社会对儿童的特别关爱,并较早地形成了以政府为主体,辅以家庭扶养、家族收养以及私人捐助施舍的流浪儿童救助模式。近代,教会和社会救助机构对流浪儿童进行的施善与教化工作,使流浪儿童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始终没有演变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流浪儿童状况和救助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自英国救助儿童会与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在流浪儿童领域开展尝试性合作以来,我们一直关注产生流浪儿童的背景研究,以期在评估法律、法规、政策等宏观层面对改善流浪儿童状况发挥的整体作用,并在进行理性梳理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各地救助保护中心在微观运作层面为特殊困境儿童提供紧急庇护所产生的实效。本文通过对流浪儿童现状、有关流浪儿童的法律框架、工作发展进程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叙述性评估,尝试理清中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发展脉络,并根据已有经验提出一些参考对策。  相似文献   

7.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呈现六大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趋势一:加强对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政策法规研究在新的救助制度框架下,制定专门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政策法规日趋重要和紧迫。2004年4月,国务委员周永康主持召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协调会,明确要求民政部会同法制办抓紧做好相关立法调研和组织起草工作。根据有关领导指示精神和文件要求,民政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流浪儿童救助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张齐安 《社会福利》2002,(12):23-24
近几年来,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终于扭转了几十年来所形成的思维定势,跳出了传统收容遣送模式的窠臼,在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发展历程之后,实现了向社会福利属性的回归。今天,重温这一发展历程及其每一转折,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包括流浪儿童在内的困境儿童的救助工作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印度占世界人口总数约40%,同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流浪儿童数量都很庞大。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的流浪儿童基本情况、政府救助、非政府救助等情况,借鉴印度的一些救助措施、救助理念,推动我国的流浪儿童救助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印度占世界人口总数约40%,同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流浪儿童数量都很庞大。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的流浪儿童基本情况、政府救助、非政府救助等情况,借鉴印度的一些救助措施、救助理念,推动我国的流浪儿童救助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福利》2002,(10):25-27
牡丹江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自 1995年成立以来,认真落实各级领导指示,坚持以防治儿童流浪、避免儿童犯罪、维护儿童权益和促进儿童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努力工作,共救助保护流浪儿童1387人次,儿童受教育率达100%,转化安置率达 95%,巩固率达90%。救助中心三次被评为黑龙江省和牡丹江市保护未成人工作先进集体,1997年民政部在牡丹江市召开了部分省市救助保护流浪儿童现场观摩会议,其工作事迹被选入了纪念建国50周年全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展览。  相似文献   

12.
《社会福利》2006,(6):F0003-F0003
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其主要职能是负责无家可归的流浪少年儿童的救助、保护和教育工作,负责全省流入外省的流浪乞讨少年儿童回省后的临时安置和保护工作。自2003年底成立以来,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先后接收救助和安置流浪少儿550名,其中382名通过亲人认领或由该中心护送回归了家庭,就业安置5名。  相似文献   

13.
背景及考察的主要内容蒙古国是亚洲地区较早与英国救助儿童会(Save the Children)合作开展流浪儿童救助工作项目的国家之一。1999年9月,英国救助儿童会总干事魏洁女士等一行三人来我国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访问交流时,介绍了该会在蒙古国开展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合作项目的工作情况以及取得的成绩,并强调了蒙古的工作经验可能对中国开展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具有借鉴意义。当得知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对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该领域的政策体系尚存缺陷与不足,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立足现实,从社会政策的视角,探究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政策的现状,并提出有关对策建议,以期建立健全该领域的社会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5.
启动制约流浪儿童救助瓶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鞠青 《社会福利》2004,(2):32-37
制约救助瓶颈对流浪儿童的救助究竟是强强制还是自愿存在争议。 按照1982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对流浪儿童的收容和遣送可以带有行政强制色彩;而按照新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在救助流浪儿童方  相似文献   

16.
如果把救助以“到达救助站”为界分为两个阶段,郑州模式等从后半段为建设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提供了借鉴,同时上海的“中途宿舍”等计划为前半段提供了参考。本文将以南京救助管理体系为例,讨论社工在流浪儿童救助体系不同阶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流浪儿童救助机构都能满足流浪儿童的基本救助需求,但对流浪儿童更需要的心理辅导、社会适应、教育培训、能力提升等方面的需求有所缺失。本文以广州市为例,从优势视角出发,探讨如何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健全流浪儿童救助模式,以帮助流浪儿童正确认识自身的潜能优势、提升自我适应发展能力,进而真正回归社会,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越南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借鉴国际社会开展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先进管理理论和成功经验,推进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机制尤其是流浪儿童的职业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和完善提高,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安排和支持下,2003年9月9日至16日,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组团,由河南省郑州市、湖南省长沙市、天津市等3个项目单位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嵌入式发展的视角下,通过对现有的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体系进行深入地了解和分析,探讨在政府主导下社会工作机构及社会工作者在流浪儿童救助流程中的角色和存在的症结,分析广州市社会工作机构与政府组织相互嵌入的现实问题,提出嵌入式发展视角下的流浪儿童救助体系流程再造,从而促使形成一个新的整体救助网络。  相似文献   

20.
核心提示:大连市救助管理站,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不断探索创新救助项目,丰富流浪儿童教育转化内容,拓展救助保护工作手段,形成了具有大连特色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模式和工作机制,切实保障了流浪儿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