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智老年人是老年人中的特殊群体,其照护问题成为养老领域的一个瓶颈。本文着重分析日本失智老年人现状及相关照护体系的特点,在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全世界失智老年人呈不断增长趋势下,为解决失智老年人照护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之一:坚持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服务有机结合。继续通过存量盘活、挖潜改造、大型居住区配套等办法,快速增加养老床位,十二五末达到12.5万张(占老年人口3%),实现区县、街镇公建养老机构设施全覆盖;强化以失能(失智)老年人为重点的专业照护功能,优化养老机构结构;丰富以“助餐、助浴、  相似文献   

3.
失能失智老年人随着病程的延长,身体机能的下降,皮肤会受到不同的影响.在护理失能失智老年人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往往更关注卧床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而忽视有行动能力或半自理老年人的皮肤问题,然而这部分老年人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皮肤问题或潜在危险,如果不加以重视,及时处理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4.
《社会福利》2012,(3):65-F0003
上海市第三社会福利院是国办公益性市级养老机构,以失智照料、介护照料、介助照料、医疗康复四大中心服务为特色,具有养老综合服务的功能。通过与荷兰鹿特丹市社会福利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在福利院失智照料中心融入发达国家人性化的服务理念、设计模式和居家环境营造,科学划分空间功用及色彩布局,  相似文献   

5.
失能失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机体调节能力逐渐减弱,自理能力下降,或者疾病原因,导致常常出现排泄功能障碍.排泄异常不仅会影响到生理的需要,而且在心理上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失能失智老年人生活中,排泄照料是相当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提到失能失智老年人的饮食照料不仅包括照料技术也应注意营养的平衡搭配,以防止诱发疾病为出发点,最终达到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目标。饮食营养失能失智老年人可因缺乏食欲而少食甚至拒食,易造成营养不良;也可因感知觉缺失暴饮暴食,无饱腹感,易造成消化不良,应在饮食上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应做到定量、定时进食;加强营养,选择营养丰富、清淡宜口的食品,荤素搭配,  相似文献   

7.
《社会福利》2013,(8):28-30
"十二五"期间,上海市继续坚持"9073"养老服务格局,即通过强化社区涉老性配置标准,鼓励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支持社区为7%虽住在家里但需要社会服务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日托、助餐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由政府主导、鼓励市场参与,为3%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具有全托生活护理功能的机构养老服务。7%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机构养老服务主要面向老年人提供基本的日常照护服务,构成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从满足快速增长的、多样化的养老服务社会需求出发,"十二五"上海确立了至2015年社会养老服务人数43万人左右的发展目标(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0  相似文献   

8.
朱龙英 《社会福利》2012,(10):24-24
[新政出台] 近日,江苏省民政厅、财政厅联合出台了《关于鼓励兴办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的通知》(苏民福[2012] 22号、苏财社[2012] 156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各市、县(市、区)根据本地区半失能、失能和失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加强护理型床位建设,到2015年,全省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总床位的比例达到30%以上.  相似文献   

9.
张陆  祝恺 《社会福利》2014,(10):48-49
正康乐活动是老年人精神养老不可缺少的内容。失能(失智)老年服务对象与自理老年人不同,往往受到健康因素制约,而难以自行选择康乐活动内容。此时就需要护理服务人员运用智能化的技术与方法,为其专门策划、专门设计"量身定做"适合其身体状况的康乐活动方案,做到精神和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等全方位的援助。传统康乐活动与缺陷老年服务机构为失能(失智)  相似文献   

10.
失能老年人是一个对长期照护服务需求更高的群体。目前城市失能老年人的照料满意度较高,但仍存在提升的空间。在中国加快建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老年人长期照护制度和支持性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城市失能老年人的照料资源仍然主要来源于家庭,对社会化的照护服务使用较少且满意度较低。城市失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丧失自理能力持续的时间、照料存在的问题以及照料提供者对其照料满意度影响显著。提升城市失能老年人的照料满意度和生活质量,需要发挥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力量,大力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促进家庭和谐健康发展,实施家庭照护支持政策和项目,建立居家、社区、养护机构联动工作机制,培育专业照护人力资源,汲取国外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6,(11):103-107
中国是世界上失能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家庭长期照护是多数失能老年人主要的照护模式。但是,家庭照护者的文化程度、就业状况、家庭收入、照护时间、有无其他家人参与照护以及被照护老人的生活满意度等都直接影响到照护质量。文章采用个案访谈的方法,对一位女性家庭长期照护者个案进行深入的定性分析,从长期照护的动因、照护的状态、照护产生的影响等方面来反思老年人家庭照护的基础、如何解决家庭长期照护负担问题、如何应对家庭之外的支持力量缺乏的问题。提出道德教化固然重要,还需要建设稳固完善的社会化长期照护支持制度。制度设计需要考虑从经济上对家庭照护者进行补偿;社区提供普及性的医疗、照护方面的知识培训或支持,解决家庭照护者现实中遇到照护技术困难;关注照护者身体身体和心理状态;加强针对失能老人照护的志愿者服务;政府支持兴办收住失能老年人照护需求的养老机构;鼓励培育家庭服务市场,运用社会购买的方式,为失能老人家庭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城市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求,需要根据老年人的活动能力缺失状况和特点,建立一个社会支持体系,以老年人自助互助为中心,以家庭和邻里支助为基础,以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为依托,以社会团体和组织资助为补充,以国家和政府政策为保障,以志愿者服务为纽带。  相似文献   

13.
时讯快递     
《社会福利》2011,(5):59-61
国家老年养护院、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儿童福利院建设标准发布实施由民政部组织编制,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和《儿童福利院建设标准》于近日颁布施行。这是国家重视弱势群体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一项重大政策举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  相似文献   

14.
正安徽省淮北市已进入中度老龄社会,老年人加速发展,其中失能失智老人约有4.9万人,所占比例较高。养老问题、失能失智老人护康护理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群众期盼的焦点问题,该市以实施民生工程为抓手,坚持政府引导,典型示范,政策扶持,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养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将医院和养老机构融为一体。淮北矿业医疗集团、皖北煤电医疗集团、淮北职业病防治院等国有大型医疗机构充分发挥利用自身良好  相似文献   

15.
正失能、失智老年人的护理是一项整体工作,涵盖了生活照料、饮食营养、医疗康复、精神慰藉、亲情维系、人际交往等各个层面。失能、失智情况越严重,需要提供帮助的内容就越多,需要形成整体性的智能化护理方法和措施。详细内容从本期开始进行系列介绍。智能化护理的核心和优势智能化的核心是:最大程度将护理服务从人海战中解脱出来;最大程度将护理服务队伍向高智能水平发展;最大程度训练与发挥服务对象的残存能力,最大程度训练提  相似文献   

16.
《社会福利》2014,(5):F0002-F0002
正普亲集团成立于2008年,是国内较早涉足养老服务领域的企业之一。普亲以老年人身体状态评估为先导,以失能、失智、高龄等老年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在细分老年群体的基础上优化布局养老服务设施,构建"以中心机构为依托、以社区养护站为主体、以居家上门服务覆盖社区"的养老服务体系。普亲将着力点放在社区和居家养老,充分发挥社区养护站的平台和枢纽作用,整合各类养老服务资源覆盖社区和居家老人。同时,利用一、二  相似文献   

17.
从2015年3月底开始,浙江省青田县将通过近两个月的时间,对全县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中的60周岁以上的失能、失智、高龄老年人进行新一轮的养老需求评估,以保障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中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掌握全县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情况,落实养老服务补贴制度.  相似文献   

18.
傅旻 《社会福利》2009,(12):25-26
协助式照护模式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此模式强调社会心理需要,如身份认同、归属感和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意在维护老年人尊严的前提下满足其各种社会需求。协助式照护始终以延续“积极寿命”为目标,它在美国的出现,被视为老年人在各项身体机能不断衰弱时,还能最大程度地帮助其维护独立自主、尊严和隐私权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拥有510张床位的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以下简称一福院)是一所由市政府投资兴建的集颐养、医疗、护理、康复、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大型养老机构。作为建院历史上的第三任女院长,张鲁芝同志从到任的第一天起就为一福院带来一股温暖的春风。尽全力不负重托出色完成全面改造工程  相似文献   

20.
面对社会转型,农村家庭需积极进行经济资源、情感资源、照顾资源重构,以帮助老年入调整压力应对的方式,纾解经济压力、精神压力和疾病照护压力,维持精神健康.然而家庭资源的重构也并非一劳永逸,子女远距离的务工经商常常造成老年人照护资源的流失,难以应对疾病照护压力,精神健康受损.因此国家应通过促进农民工家庭城市化、增加社区老年护理服务供给等措施,增加农村老年人应对压力的可得资源,切实提高其精神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