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东西南北》2012,(12):22-23
望远镜那头,就是朝鲜。 尽管冷战早已结束,可在朝韩非军事区,即“三八线”长248公里、宽4公里的军事分界线上,硝烟从未散去。  相似文献   

2.
从“芙蓉姐姐”现象看妇女社会工作在妇女维权中的角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昨日“木子美”到今日的“芙蓉姐姐”,网络上掀起了一股又一股女体旋风,其气势之磅礴。本文从“芙蓉姐姐”这一网络热点出发,从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角度追寻其背后的实质,利用妇女社会工作的特殊专业视角,探索其在妇女维权中扮演的各种角色,从而实现妇女人群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清末修律中国法律开始了近代化转型以来,我国法律对“人”的想象也发生了变化,由宗法伦理义务本位逐步转向了以人格平等为基础的权利本位,实现了从“伦理人”向“科学人”的转换。这种转换表明我国法律关注的核心从人一人关系转向了人一物关系,这是我国法律发展的进步,但这种进步的文本意义大于实践意义。当今中国法治建设的关键就在于让“科学人”从文本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4.
法律和道德都是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 ,但二者的内涵和实施方式不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道德经济 ,因此 ,既要加强法制建设 ,又要加强道德建设。目前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只有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给合起来 ,发挥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双重作用 ,才能构成完整、系统、科学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5.
李芳清 《探求》2001,(5):65-67
本文概论了“五四时期”在“科教兴国”方面的思想成果,并揭示了这些思想成果的历史启示。“五四时期”的“科教兴国”思想是我们今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继承“五四”,超越“五四”,把“科教兴国”伟业向更高层次推进。  相似文献   

6.
小非 《社会工作》2011,(15):60-62
调查表明,我国逾六成家庭存在“啃老”现象。当前,“啃老”已成为一种社会常态,“啃老族”的种种行为让社会尴尬。立法禁止“啃老”,是对老年人权益的保护,还是立法泛化,将道德问题上升为法律?有识之土称,当下的民生压力,逼着许多年轻人必须“啃老”。那么,当前环境下,如何减少或减缓“啃老”现象……  相似文献   

7.
冲击头奖失败,中二等奖如同安慰奖?错!如今多个全国联销的大盘玩法纷纷推出奖级倒置的优惠政策,二等奖在彩民眼中由“鸡肋”变成了“香饽饽”,奖级倒置使得广大彩民受惠的同时,也让彩票中心降低了亏本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曾芸辉 《生存》2020,(11):0213-0214
在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运用两者之间的客观联系,行于“文”“言”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文言文学习环境。立足“文”“言”两者的文言文教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因“言”释“文”,通过直译引导学生体味意境,把握整体,在翻译中体现出文言文所表达的情感;另一方面,因“文”悟“言”,通过新颖的立意引导学生主动品析文中的语言特点,在讨论中加深印象,为以后更高级的学习打下基奠。  相似文献   

9.
“做”人?     
星竹 《东西南北》2009,(6):52-52
在咱中国有“做人”之说。比如说,要做个好人,要好好做人,做人要厚道…… 而在外国,就没有“做人”一说,但他们做人做得却比咱中国人更诚信、更实在、更精彩。面对“做人”的问题,老外百思不得其解:本来就是一个好好的人,干嘛还非得刻意去“做”啊。是的,在咱中国,“人”还就得好好去“做”才行。  相似文献   

10.
阿柯 《东西南北》2009,(4):35-35
施瓦辛格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在每一个行业取得成功后,都会自动退位让贤。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花无百日红.更重要的是要懂得“放弃”的奥妙。  相似文献   

11.
农村“小产权房”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雅娟 《探求》2009,(2):46-49
在我国,“小产权房”是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而在农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小产权房”存在的成因及法律风险,并提出了如何解决“小产权房”存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论如何做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倡导者与实践者王乃家江泽民总书记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9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的《全党全社会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对妇女社会地位的演变...  相似文献   

13.
“作为武器的弱者身份”:农民维权抗争的底层政治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董海军 《社会》2008,28(4):34-58
社会弱者并不必然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弱势地位,有时甚至拥有优势。在评述和借鉴农民维权抗争,特别是体现为“弱者的武器”的日常抵抗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农民底层政治的自主性作为分析农民的维权抗争的基点,同时将关注焦点放在农民维权抗争的日常事件上,从而发现了农民的另一种底层抗争的政治机制——“作为武器的弱者身份”。本研究论述了弱者所具有的隐性力量及以弱者身份作为武器进行抗争的作为,即回答了“作为武器的弱者身份”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的问题,从而对学界以往对弱者的传统认识提出了修正。本文最后指出,“作为武器的弱者身份”的抗争机制的研究对于社会管理与发展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东方是“羊”的教育,培养的是温文尔雅、逆来顺受、安于现状的人;而西方是“狼”的教育,培养的是个性张扬、敢于挑战、不断超越的人。在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世界,教师要对学生们进行“狼”的教育,而不是“羊”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钓鱼岛问题不能孤立来看,而应置于东亚地区大国博弈的战略大格局下审视。日本在钓鱼岛“撞船事件”处理上的攻防战,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外交纠葛,其牵涉面广,谋划深远。钓鱼岛“撞船事件”后,日本采取了强硬的外交手段,高调宣称中日之间“不存在领土争议”,不计后果地依照国内法律拘留了中国船长,并乘“撞船事件”之机渲染“中国威胁论”,扩充军备,频频与美、印、韩、澳、印尼等国家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可见,日本在钓鱼岛事件中所图谋的是长远战略目标,即意欲通过钓鱼岛问题,强化日美同盟,联合印、韩、澳、印尼等国家,全面牵制中国,构建联手制华的C形包围圈,最终达到在政治、外交甚至军事领域遏制中国在亚洲形成超强地位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6.
王庆义 《生存》2020,(9):0084-0084
中学语文课堂不应该是“科研型”教 学课堂。而应该是“艺术型”的中学语文课堂。 “艺术型”的中学语文课堂是师生的生命交互作用与共同创造。中学语文教师必须与学生一起创造个性话的中学语文艺术课堂,实现师生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报纸”的最早出现时间,可以溯至西晋的“洛阳纸贵”时期(亦即提出“西晋说”)。“洛阳纸贵”时期为公元296qOO年间。提出“西晋说”的意义在于参与学术争鸣并创新考证方法。  相似文献   

18.
日俄战争之后,日本以“满铁”及附属地为中心开始“经营”中国东北,为了继续推进其“大陆政策”和达到吞并东北的目的,在中国东北地区朝鲜民族众中推行了“皇民化”政策。日本在东北朝鲜族民众中推行的“皇民化”政策的险恶用心在于利用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民众的“特殊法律地位”,进一步巩固其在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扩大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权益”。  相似文献   

19.
朱淑真与“空白”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白”属于美学中的概念。中国画论、诗论及西方接受美学对之有不同的阐释,但其效应及其神韵却众所共推。南宋女词人朱淑真竟在男性文化的威迫中,能历尽坎坷,留名后世,并有希望继续吸引读者,其奥妙何在?本文试借“空白”理论,从读者战略的角度,对朱淑真词及其人加以观照,发现其词重在回味,给读者留有广阔的再造空间,具有很浓的“空白”效应。朱淑真其人,由于身世之谜,几百年来在人们头脑中乃是一个被其作品塑造成的文学形象,这一形象身上的诸多空白,则产生仁智之见,故朱淑真其人也具有很强的“空白”效应  相似文献   

20.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台海形势复杂严峻,风险挑战上升,其中“台独”分裂势力图谋利用“修宪”等方式为“法理台独”预留空间,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会从根本上冲击两岸关系发展与台海和平稳定,严重损害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两岸同胞切身福扯,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台海方向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