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能简单从技术层面来理解,而更需要从文化层面来考量。就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实现社会良性运行而言,制度伦理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础作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管理面临的诸多问题都缘于制度伦理的缺失。在实践中,需要通过加强制度伦理建设来引领社会管理创新,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协调运行。  相似文献   

2.
杨明伟 《社会工作》2011,(22):61-62
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正、加强社会管理、完善社会体制是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以主动的建设和变革为手段,以改善社会的状况、建设一个更好的社会。公平正义既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也是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追求,因此,社会工作的发展必将为创新社会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王丽 《社科纵横》2013,(6):75-78
人民群众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价值基础,是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在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上,要不断健全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相关法律制度,构建良好的公众参与法制环境;完善服务型政府建设,建立社会管理创新协商治理机制;培育公众参与的公共责任意识,提升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拓宽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渠道,发展多种形式的公众参与路径。最终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4.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从源头铲除黑恶势力赖以生存的土壤,是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工作。文章立足于国内外社会管理创新实践经验,依据社会管理创新的原则和基本思路,尝试建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的社会管理体系,在治标的同时狠抓治本,从而形成从源头治理黑恶势力的创新发展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潘志国 《社会工作》2008,(12):55-56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创新,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明确社会管理格局中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能定位、社会组织的协同功能、公众参与的积极作用,以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推动“多中心主体”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6.
陈鹏 《社会工作》2013,(4):37-40,48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问题作出了重要的新的论述。本文通过对报告第七部分文本内容和结构的解读,提出三个基本论点:即改善民生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创新管理是加强社会建设的关键;而社会体制改革则是加强社会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社会体系的均衡与稳定显得尤为重要。掌握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政策法规、充分利用社会管理资源、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以及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成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发挥其功能与作用;强化服务体系与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社会管理环境建设,在实施方式、手段等方面创新。  相似文献   

8.
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以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引起高度关注,而作为参与社会管理的组织载体,社会组织日益受到重视。日前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重要内容,并单独成篇;“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也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并单独成章。笔者就社会组织工作,将“十二五”规划纲要与“十一五”规划纲要做了对比,发现社会组织工作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令人瞩目。一是社会组织工作由用“节”的篇幅作简要性论述,进一步提升到用“章”的篇幅作详细性论述。  相似文献   

9.
刘娜 《社科纵横》2012,(10):22-23,41
社会组织建设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积极发挥"第三部门"——社会组织的功能,成为我国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社会组织在促进民众就业、增强民众归属感、加强政府与民众间的沟通、动员社会慈善力量、预警群体性事件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功能。虽然当前我国的社会组织建设取得了重大成绩,但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应在以下方面努力: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立社会组织的公共财政扶持机制、适当降低社会组织的准入门槛、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有效管理等。  相似文献   

10.
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基本要求。目前,提高社会自治与自我服务能力已成为当代社会管理发展的一大趋势。在整个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中,社会工作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军,2008)。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要把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市民政局着力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模式,在全市范围内深入推进社区公益服务项目招投标(创投)工作,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建设和谐社区为目标,引导扶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益事业和民生服务,进一步提高社区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基本要求。目前,提高社会自治与自我服务能力已成为当代社会管理发展的一大趋势。在整个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中,社会工作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军,2008)。  相似文献   

13.
何影 《社会工作》2011,(13):35-35
江西省抚州市牢牢抓住社会建设和社区管理这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引入社会管理创新理念,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走出了一条提升社区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组织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是政府连接市场和社会的纽带,在创新社会管理上,有着独特的、不可比拟的优势:能缓和社会矛盾,减少不和谐因素;能化解社会结构改变所带来的管理难题;能弥补政府功能的不足。要在创新社会管理上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应把握好如下问题:加大培育力度,扩大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规模;加强自身建设,提高...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抚州市牢牢抓住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这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引入社会管理创新理念,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走出了一条提升社区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新路子。一是解决社区工作用房问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作为一场全新的技术革命,对社会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用。互联网迅速地改变和重塑着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使其经历着一场解构与重构的革命,形成和凸显着一种全新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运行模式。由此,中国社会在交往互动、舆论表达、利益诉求、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于传统的新特性。互联网的影响既带来显著的社会进步,也给管理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建设。本文认为"互联网社会建设"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因而提出互联网社会建设的相关政策建议,旨在提高互联网的管理水平,规范社会秩序,实现互联网社会的良性互动,最终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 核心提示 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举措,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是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安定有序的有力手段,是建设和谐文化、营造诚信友爱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保障,是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方式、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严强 《阅江学刊》2012,4(1):5-11
虽然社会管理的任务已经从"加强和改进"上升到"加强和创新",但是社会管理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仍然是要认真探索社会管理的领域对象、核心价值和战略地位。弄清楚这一问题乃是发展社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基本前提。现代社会管理的领域是由民生社会、民间社会和公共事务社会所构成的,是一个处在发育中的人们生活的特定领域;当前社会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民生社会、公民社会和公共事务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行为和利益。现代社会管理虽然与维持人类生活共同体的稳定和秩序密切相关,但是社会管理的核心价值取向应当是通过协调社会利益、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以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在中国特殊的国情条件下,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已成为新的工作重心,已成为与经济建设同样重要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19.
徐奉臻 《学术交流》2012,(9):135-138
以系统思维考量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由社会管理创新本身的概念、过程和功能的系统性所赋予。针对我国社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以社会管理创新的"十个结合",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十个转变",是思考和规划社会管理创新路径的应有之念。以系统思维考量社会管理创新,不仅体现和践行科学发展观,而且有助于促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社会工作是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这是因为,农村人口管理创新、农村社会治安管理创新、农村利益诉求管理创新、农村特殊人群管理创新都离不开社会工作。要推进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就必须摆正社会工作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地位;逐步推进农村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化进程;不断提高农村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为农村社会工作者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