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方陵生 《东西南北》2011,(22):20-22
《蒙娜丽莎》是16世纪画家达芬奇的一幅画作,世界上最著名的油画作品之一,这幅被直接画在白杨上的半身肖像油画面积不大,长77厘米,宽53厘米,是达芬奇的代表作,据说达芬奇用了四年时间才完成其创作。  相似文献   

2.
正说起立体主义,便不得不说毕加索。作为西方现代绘画史上最声名卓著的艺术家,毕加索几乎家喻户晓。他的艺术生命非常之长,作品数量也惊人之多,作品风格更是经过了多次变迁,但立体主义始终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占有重要位置。他不仅是立体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即便在他其他风格的创作中,也常常带有立体主义的基因特点。更何况,美术史上第一幅被认为具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亚威农少女》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从地方选举到欧洲议会选举,绿党在欧洲多国抬头。欧洲媒体用"绿色海啸"形容席卷整个大陆的绿党崛起,即便是非欧盟成员国的瑞士也被渗透。2019年年末,瑞典环保少女格蕾塔·桑伯格成为《时代》杂志编辑部评选的"年度风云人物"。这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欧洲绿色运动开全球风气之先。气候变化重击欧洲欧洲人对环保议题产生严重关切,并非是空穴来风,而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受到了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4.
鬼魂在英国文学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义上讲,鬼魂是欧洲文化的一部分;狭义上看,鬼魂是欧洲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与这个世界(生存)相同的另一个世界(死后);夸张一点说,鬼魂贯穿于整个英国文学史。如果格兰代尔是鬼怪而不是鬼魂的话,那么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一段则是英国文学作品中较早的鬼魂片段。乔更于1372年出任英国驻意大利外交使节,在这一时期,他大量接触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并从中受到影响.在《荷马史诗》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鬼魂的最常见和最典型的用法是“普赛克(希腊语‘鬼魂’的音译)离开了躯体飞往哈得斯官”。这表明鬼…  相似文献   

5.
蒙娜丽莎     
作者: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作品名称:蒙娜丽莎 作品别名:焦空达,焦孔达 作品尺寸:53×77CM 作品年代:c1503-c1505 作品材质:杨木板油画 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 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巨匠达芬奇积四年之久创作的著名肖像画. 画家在题材上选取的是生活中一个真实的人物,据说蒙娜丽莎是当时佛罗伦萨城一位商人的妻子,达芬奇为了表现一种富有人性之美和生活之美的理想形象,选择了这位富有生命活力的青年女性做模特.  相似文献   

6.
森鸥外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德意志留学三部曲”之一的《泡沫记》1 ,其舞台搭在德国的慕尼黑。作品中的男主人公、日本画家巨势是一个自费留学生 ,专攻美术 ,他在慕尼黑切身体尝到与德国少女玛丽纯真的、泡沫一般转瞬即逝的恋爱 ,目睹了巴伐利亚国王癫狂的恋慕为女主人公一家带来的灭绝之灾。  《泡沫记》中飘荡的 ,是芳醇甘美的异情调和浪漫主义氛围 ,其中 ,也融进了欧外青春的憧憬和人生的感伤。研究日本近代文豪森鸥外的民主意识及其创作心理历程 ,《泡沫记》是一篇不可忽略的重要作品。一、从《泡沫记》、《神曲》和《风流佛》看爱的升…  相似文献   

7.
问题、材料和方法人们从《青春万岁》)和《红衣少女》这两部影片的对照中可以看出;两个时代的中学生的面貌都反映了各自的时代特色。如果说五十年代的学生还受到成份论和个人主义等观念的困感,那么最维妙维肖地刻画八十年代学生形象的是这样两句话,一句是:“我最像我自己”,另一句是:“用自己的眼睛发现世界”。  相似文献   

8.
正说起中国人最熟悉的外国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绝对算一个。这件被载入中国美术课本的油画作品,以其精湛的写实技巧和深刻的革命思想,被作为俄国现实主义绘画的标志性作品而为人熟知。事实上,现实主义,正是俄罗斯油画最主要的特点之一,也是俄罗斯优秀油画家们的着力点所在。俄罗斯,在地理上横跨亚欧两大洲,其艺术创造也兼容了欧洲与亚洲不同的艺术风格与审美喜好。俄罗斯油画起源于18世纪彼得大帝时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工业革命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个人与他者、个人与世界的新关系投射到文学中,促进了文学"现代性"的生成。特别是近代科技带来的新的认知,对于文学现代性的生成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围绕电车这一近代都市新兴交通工具,从都市空间的角度对《少女病》进行解读。根据符号理论分析《少女病》中的女性形象,进而对小说主人公杉田在电车空间里的偷窥行为进行深层剖析,同时考证《少女病》与《棉被》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PROFILE生日:1981.10.10星座:天秤座血型:O身高:181cm体重:73kg兴趣:篮球、厨艺演绎作品:偶像剧《东方茱丽叶》、《花样少年少女》等看到电影《剑蝶》里文武双全的梁山伯可以飞檐走壁,你可能会大吃一惊,顶多会以明了的姿态为之冠以"新梁祝",说白了就是翻拍:如果告诉你,这个武功盖世的"梁山伯"是第一次拍动作戏,却大放豪言不用替身,而且包括一个从三楼跳下去的镜头——你会不会对看似文弱的他开始有点兴趣?  相似文献   

11.
刘锟 《学术交流》2005,(4):169-172
《大师和玛格丽特》错综复杂的人物情节和时空结构,体现出作者敏锐大胆的艺术思维和渊博的欧洲文化背景知识,尤其是其中潜在的神话传说背景更是给这部离奇的作品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它对《圣经》故事的演义和神话式的浪漫情节建立在西方基督教文化背景之上,其中的神秘主义因素以及玄奥的逻辑关系又使阅读者和研究者有理由对作品的艺术内涵做多种角度的理解和领会。  相似文献   

12.
鸢尾花     
正作品名称:《鸢尾花》作品尺寸:71×93cm创作时间:1889年作品类型:油画鸢尾花是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的一幅作品,创作于去世的前一年1889年5月,当时梵高住进了法国圣雷米(Saint-Rémy)的一间精神病院,《鸢尾花》在那里创作完成。作品现收藏在美国加州保罗盖兹美术馆。文森特·梵高是继伦勃朗之后荷兰最伟大的具有世界  相似文献   

13.
《蜀都赋》是扬雄的重要作品之一,其影响广泛而深刻,但萧统等人编录《文选》时将之排除在外。究其原因,其间有萧统的诸种考虑,因为与《文选》中京都赋类的其他作品相比,《蜀都赋》不具备写实性、讽谏性和正统性的特点,而且与《文选》的整体结构也不相符。另外,《文选》的编选者力求精选最能代表梁前文人创作风格的作品。因此,《蜀都赋》最终没能出现在《文选》当中。《蜀都赋》在成文后可能一直以单篇的形式流传,最终被收录在《古文苑》之中。  相似文献   

14.
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战前夕,郭老又写了不少小说。概括起来可分以下几类: (一) 反映北伐战争的小说。如《一只手》、《骑士》、《宾阳门外》、《双簧》等。它们都取材于北伐战争,是描写现实,反映时代变革最迅速,最直接的作品。虽然它们也还带有“自叙传”色彩,但革命斗争的社会生活内容却是主要的。这是他小说创  相似文献   

15.
章怀太子墓室壁画是唐人物画中的最具代表性作品之一。特别是《仪卫图》的绘画风格和绘画技法,有"吴带当风"独特性。笔者认为,有很多历史线索和证据都在向我们表明,该作品的作者很有可能就是我国唐朝最著名的"画圣"吴道子。  相似文献   

16.
最后的晚餐     
作品名称:《最后的晚餐》作品类型:油画(画板)作品尺寸:30cm×62cm时间:1 495-1.497年收藏:现藏于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创作,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画面中的人物,以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收藏于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作品取材于《新约圣经》,据《新约圣经·马可福音》记载:耶稣最后一次到耶路撒冷去过逾越节,犹太教祭司长阴谋在夜  相似文献   

17.
荐书     
正《每个人站起来的方式千姿百态》作者:张翎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著名华人女作家张翎中篇小说集《每个人站起来的方式千姿百态》,收录了新作《死着》,以及另三部获得多项文学奖的重要代表作《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余震》《雁过藻溪》。张翎因作品被改编为电影《唐山大地震》而获得社会关注,被誉为当代"张爱玲";其作品构思精巧,大气磅礴,感  相似文献   

18.
杰辛格尔·普拉萨德(1889——1937)是印度近代印地语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一生从事写作和经商,主要作品有九部诗集,十三种戏剧,三部长篇小说和七十篇短篇小说。长诗《迦马耶尼》是他的代表作,发表于1935年。印度文学评论家格利生德沃·谢尔马曾经说过,“《迦马耶尼》是普拉萨德最成熟的作品”,也是近代印地语文学中“最伟大的创作”之一。事实正是如此,本世纪四十年代以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先秦时期数词组合方式不同时期的特点及其演变情况,并结合其他方面断代的条件和标准,本文论证了《逸周书·世俘解》是武王克商后不久的作品;今文《尚书》、《仪礼》经文、《春秋》、《周礼》等是战国前期之前的作品;《周易·系辞》、《穆天子传》等是战国早期至中期的作品。其他有争议的作品中《左传》、《国语》应是战国中期的作品;银雀山竹简《吴问》应是战国晚期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刘剑锋  陈晨 《社科纵横》2011,26(2):171-173
《黑王子》是艾丽丝.默多克后期小说中最受好评的一部,但也是最艰深的作品之一。在创作小说时,艾丽丝.默多克深受柏拉图哲学思想的影响。小说《黑王子》不仅集中体现了《会饮篇》中柏拉图对于"厄洛斯"的双重性的深刻思索,同时也揭示了作者对于现代社会人的爱情和生活方式的辩证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