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君 《求是学刊》2008,35(3):100-104
中国现当代作家乡村家园想象的生成,大致源于他们那种"生活在别处"的精神状态.这往往表现为写作者对于乡土的情理悖谬或爱恨交织的心理,或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童年经验,再者或出于作家对于自身价值取向和道德信念的坚守.而从社会历史根源来看,中国当代作家乡村家园想象的生成与转型期社会人文精神的失落、价值判断失范,甚至一种世纪末的社会情绪的影响有关.从这种意义上说.乡村家园想象是当代中国人寻找精神家园的社会心理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导演镜头中的乡土影像在打破生死界限、主观时空构形、荒诞讽喻象征以及"圣愚"式人物塑造等方面,延续着自"寻根文学"及第五代导演肇始的"魔幻现实主义"与"乡土中国"的碰撞过程。但也应注意到,新生代导演基本放弃了第五代的"文化寓言"模式。不同于后者不甚明晰的时代背景,新生代导演的空间构形虽然经由魔幻式描绘而显得不完全真实,但其时间指向却深深锚定于当下。他们对间离化真实的表现,传达出潜隐于魔幻表象之下的"隐隐作痛"以及蕴含于灰暗故事中的悲怆诗意,进而形成了现实主义路径的一种当下性深化。  相似文献   

3.
梁敬明 《浙江学刊》2004,(2):222-224
"三农"问题迄今仍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因此,从"乡土中国"或"乡土性"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历史、国情与发展的主张,是非常值得重视的.本文循"乡土关怀"路径所作的学术史回顾与思考,旨在揭示中国乡村史研究强大的学术生命力和对推动社会全面进步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丽华 《学术交流》2020,(11):181-190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成名作,并与赵树理研究史相始终,是赵树理最重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此篇不仅奠定了赵树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而且作为红色经典,在五四文学和延安文学之间,在生活和大众文艺之间,其纽带作用和思想意义都是巨大的,因而被认为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小说方面的第一个硕果,成就了"人民作家"和"赵树理方向"。《小二黑结婚》的成功,在于赵树理用文学现实主义表现方法,坚持民族化、通俗化和大众化的道路,来完成革命叙事和乡土书写,即对五四时期问题小说的提出问题到通过大众文艺方式解决革命进程中农民意识问题,在革命语境中形成乡村伦理道德的重构。《小二黑结婚》在现代性追求与传统乡土趣味关怀之间形成的艺术张力,鲜明地体现了赵树理小说创作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5.
冯国瑞 《学术交流》2004,4(8):153-155
根深蒂固的乡土情结及其独特的乡土经历决定了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鲁迅本人并不熟悉乡村,并不熟悉普通农家生活。在眷恋与热爱、忧患与焦虑、怨怒与叛逆、孤独与苦闷的乡土情结的驱策与引导下,鲁迅在其乡土文学作品中不避矛盾地选择了隔岸遥望式的创作姿态,对中国乡土农村表现出迥异于前人与他人的更为持久和深沉的关怀。  相似文献   

6.
杨建华 《浙江学刊》2015,(2):201-214
乡土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土壤,中国的社会发展与现代化是以乡土社会的现代转型作为支撑点和归宿点。乡土社会具有以家庭为基本经济单位的小农生产,以己为中心、家庭为本位的差序格局,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以礼求和、家国同构的社会共同体的特征。这些特征对社会发展既有着小农生产的"内卷性"、差序格局中的非契约性和家庭本位下公共精神缺失的负功能,但也有着与现代化兼容的无限可能性,乡土社会的传统共同体为现代共同体建构提供了厚实基础,修己安人、寓教化于生活对建构现代社会文化道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兴阳 《唐都学刊》2004,20(2):57-62
2 0世纪 80年代西部乡土小说的主题话语是西部乡土社会的现代性转化 ,面对这一世纪难题 ,西部乡土作家陷入难以解答的现代性焦虑中。他们或批判传统乡土文化之恶 ,或弘扬传统文化之善 ,藉以寻求精神资源。对历史属性不明的当下现实 ,他们以城市文明为现代性坐标 ,又对其表示怀疑 ;他们书写乡土的落后贫困 ,却又赏赞乡土自足人生 ,对传统的乡土现代性设计表示怀疑和反思。他们试图给出当下历史情景中的另一种乡土现代性的构想 ,但由于价值选择的不同 ,而迷茫地走向分化。这使西部 80年代乡土小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  相似文献   

8.
雷金瑞 《社科纵横》2006,21(6):61-62
乡土旅游是充分利用当地可以开发的乡土资源发展旅游的一种模式。它具有随时随地、文化内涵丰富以及简单、休闲、体验性强的特点,是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乡土旅游不仅可以带动中国旅游业进行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可以使旅游地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积极变革。  相似文献   

9.
一、党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领导核心--国家"十二五"规划需要"本土化"、"乡土化",这是决策力、执行力、先进性的综合体现 领导作用首要的就是确定发展思路."十二五"规划是全国性的科学发展大思路,但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各地区、各部门的具体状况、人文历史条件等都不一样.  相似文献   

10.
石清华 《学术交流》2023,(10):97-106
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乡村产业现代化是我国乡村振兴的基础,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本要求。乡村产业现代化表现为产业竞争力强、产业绿色发展、产业融合发展。而乡村产业现代化依赖于“乡土资源—组织化—政府—市场”这四维要素的支撑,其中,乡土资源是物质基础,组织化是客观要求,政府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手段。基于乡土资源的差异,促进我国乡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模式可分为:规模化专业化的乡村产业现代化发展模式、特色化深加工的乡村产业现代化发展模式、人文生态资源依托的观赏康养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西风瘦马行大道——耿翔乡土诗随想江彦博薛耀晗乡土诗是一种怀恋乡土旧事、崇尚乡村健全、善良和淳朴人性的诗歌品类。世界各国诸如美国的惠特曼、苏格兰的彭斯、前苏联的叶赛宁、中国的艾青、藏克家等一大批优秀的诗人对乡土倾注了无限的深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5,(2):66-70
仅仅依凭空洞的口号或简单移植西方法律难以实现法治之梦,要将法治中国从抽象符号具象化为行为逻辑,就必须依赖富含智慧的司法活动和对作为中国最坚实基础的乡土社会的真正关怀,从法律文化的视角去审视中国基层司法,探寻基层司法改革的路径。乡土社会笼罩在饱含着自身与现代城市社会截然不同的文化理念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下,基层司法实践呈现出乡土化运行的实践样态。针对基层司法实践中的调解优先、同案不同判和司法不独立等现象,必须革新观念,通过完善案件评价机制、深化司法公开制度、建立司法协商制度等举措,建立具有约束力的制度予以规范,以求真正实现"法治中国"的理想。  相似文献   

13.
边远 《学术交流》2008,(2):153-155
从创作主体与表现客体的关系来重新解读民间,将民间相应地划分为四种表现形态:在且属于、在而不属于、不在而属于、不在也不属于,并以此分析韩少功从创作初期到新世纪之初的文本创作,探究其在四种表现形态间的跨越性,着重阐释韩少功作品中"变"与"不变"的因素:对民间乡土的执著探索和思想维度的不断深刻.  相似文献   

14.
功能与变迁:中国乡土社会的法治实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乡土社会中的法律实践是中国农村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和法治现代化的关键。本文探析了传统中国乡土社会国家法萎缩与民间法兴盛的原因 ,阐述了在中国乡土社会法律调控的变迁过程 ,并以农村土地承包、村民自治为契机 ,分析了法律在现代中国农村的运作与出路。认为要真正解决好农民问题 ,就必须关注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的平等与参与问题 ,而当务之急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寻求行政组织转向自治组织的有效过渡形式 ,尤其是基层干部要带头守法 ,使农民有尝试运用法律的机会与实践。只有这样 ,才能推进乡土农村的法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辽阳是一座拥有24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辽河流域乃至中国东北地区建城最早的城市。为挖掘整理、搜集研究本地乡土文化,部分资深学者组织起辽阳市乡土文化研究会。这个研究会成立于2003年3月,目前会员已发展到近300人,遍及辽阳城乡。几年来,研究会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编写出版了《辽阳历史人物》、《千年沧桑话辽阳》、《辽阳风韵》等辽阳乡土文化丛书和《乡土》杂志十余期。走进乡土文化研究会那间简陋的办公室,可见一对字体工整端庄的条屏,“乡里乡亲真情传环宇,土了土气方志益神州”。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乡土小说的二重叙述困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贺仲明 《浙江学刊》2005,6(4):115-122
中国乡土小说的叙述存在着二重困境:一是叙述姿态上,作家们常陷入城与乡、外与内的深层困惑中;二是在叙述特征的追求上,作家们对地域性的理解存在着严重的误区.这二重困境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也深刻影响着中国乡土小说的成就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郭茂全 《唐都学刊》2009,25(5):53-56
陈忠实的散文集<乡土关中>以潺潺而流的语言、娓娓而谈的闲话方式描述了关中大地上的历史变革、人文景观、乡土风物以及作家乡村生活的审美体验,既展示了关中大地独特的风土魅力,又表现出作家对关中乡土文化的深深眷恋,成为西部乡土散文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18.
司欣 《东西南北》2008,(11):71-71
每年至少要消费8299万元——这是"富豪榜专业户"胡润为"中国新贵族"划定的最新消费标准。最近,胡润抛出一份"2008中国新贵族消费门槛",据他称,符合这一标准的中国新贵富豪共有5万人。众所周知,"贵族"不仅是一种物质概念,更表现为一种精神层次。由于中国富人阶层的整体财富观和道德体系还未成形,因而当下"中国无贵族"已成为共识,"有富豪没有上流社会"成为中国一大尴尬。  相似文献   

19.
乡村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乡村产业的发展亦可促进城乡融合。我国乡村长期存在着复杂多样的乡村产业,乡土社会为乡村产业提供了存在与发展的社会基础。以浙江省L市偏远乡村地区的来料加工为例:近年来,浙江省内发达地区产业向偏远乡村扩展,通过来料加工的形式带动偏远地区的乡村产业发展。来料加工是全球生产体系的一环,通过灵活分散的加工形式,偏远地区乡村的剩余劳动力与广阔的全球市场联系起来。来料加工的生产过程紧紧"嵌入"乡土社会,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与社会伦理确保来料加工的生产管理得以可能,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社会基础,其中"曲尽人情"是社会伦理的具体运作机制。来料加工塑造了独具特色的乡村发展和社会转型道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除在土地、金融、产业政策上对乡村加以扶持外,还需识别、理顺乡土的社会基础,充分利用乡土的社会资源,激发乡村社会的内生性动力。  相似文献   

20.
宋洁 《社科纵横》2007,(10):120-122
从梳理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发展脉络入手,分析了甘肃乡土小说的特质及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