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这是一篇学术资料。作者在文中系统而概括地介绍了从先秦至今的历代行政区划的变革情况,可供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鲁迅对中国文学的研究,奠定了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基础。他在研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怀,他的现代批评意识和观念,他所运用的现代批评原则和方法,都成了一分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今天开展中国文学研究的楷模。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探讨鲁迅所走过的文学道路,分析了外国文学对鲁迅的文学观念、文学创作的影响,以及由此带动的中国文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政治文学论     
所谓"政治文学",就是反映与政治相关的生活,表达作者的政治意向,或参与政治斗争的文学,其核心就是文学与政治的紧密联系。它包括两种:一是政治倾向文学;二是政治斗争文学。中、西方政治倾向文学存在文化上的差异,而中国和苏联的政治斗争文学也有所不同。总的来说,政治文学具有它特殊的美学意义,当然也有审美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政治文学论     
所谓"政治文学",就是反映与政治相关的生活,表达作者的政治意向,或参与政治斗争的文学,其核心就是文学与政治的紧密联系。它包括两种:一是政治倾向文学;二是政治斗争文学。中、西方政治倾向文学存在文化上的差异,而中国和苏联的政治斗争文学也有所不同。总的来说,政治文学具有它特殊的美学意义,当然也有审美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现代文学释译的发展状况。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文学社团,像新青年社、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未名社、“左联”等,都积极组织译介了大量的外国文学理论及文学作品。2.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等中国著名现代文学家都亲自参与文学翻译活动,文学翻译活动是中国现代翻译活动的主动。  相似文献   

7.
杨新刚 《东方论坛》2012,(5):128-129
鲁迅研究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关于鲁迅思想与作品的论著可谓汗牛充栋,但在20世纪之交,鲁迅研究似乎正走入一个窘境:研究队伍逐渐萎缩,突破性的学术成果难得一见。究其因:其一,鲁迅是一个被"过度阐释"的文本,解读鲁迅及其作品难度很大,需要相当的学养和能力;其二,鲁迅研究的新成果往往成为一个阶段的定论,某些流行论点一经传播,就会对鲁迅的全面探索构成遮蔽,致使鲁迅研究走入"尖端"而难有创新;其三,鲁迅  相似文献   

8.
如果从精神和心灵的角度来观照历代海赋,可以发现在农业文明背景下,中国古代文人开拓出一片精神文明的海洋。唐以前的海赋着重表现游仙之乐,表达对仙界的神往之情。唐以后海赋作品融入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思考。不同于海洋文化传统观念,中国古代文人的海洋情怀融汇着神仙思想、宇宙观念、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9.
德国剧作家席勒的剧作,曾被马克思称作"传声筒",我国的工农兵文学,也被研究者称为"传声筒"。两者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前者是政治倾向文学,后者是政治斗争文学;前者传的是时代精神之声,后者传的是阶级之声;前者从个人感受出发,后者从宣传目的出发;前者显露,后者直露。但两者又具有某种相同的审美价值。从马、恩和毛泽东的不同态度中,又可以感受到"传声筒"的不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中国文学中,鲁迅是最早开辟童年母题文学园地的作家,他对上海(包括其他都市)生活与文化的直接介入不仅对现代文学、对现代上海都市文化的发展直接产生了影响,而且切实地促进了中国现代都市母题文学的应运而生与积极发展。鲁迅的文学创作不仅提供了许多人物形象给新文学作家们以启示,而且提供了许多精致、隽永的原型意象给新文学家们作为模仿的范本。从母题角度切入到鲁迅研究,不仅让我们深入地认识到鲁迅文学世界的创造性的资源由来,更可以让我们看到在20世纪中国新文学的发生与发展中,鲁迅的文学创作是如何成为经典。  相似文献   

11.
作为域外汉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域外中国文学研究,与中国国内本土学者的研究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他们以西方学术研究理路来观照中国文学,并袭用西方流行的理论、方法、概念和术语,从而形成自具特色的中国文学研究.在建构中国文学研究世界话语权的语境下,域外中国文学研究乃至整个汉学界,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2.
我国历代文学纪事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条线索中:一是以孟启木攵《本事诗》为代表的纪事之体的承传,二是以计有功《唐诗纪事》为代表的纪事之体的承传。文学纪事体制的承传,从内在决定和影响着历代文学纪事的表述方式及面貌生成。  相似文献   

13.
吉林西部地区的山川草原无一不蕴涵着独特的地域之美,这里的草原民族风情亦时时透射出历史与现实交融的神奇韵致。本文对区内古今历代的建置沿革加以简要阐释,旨在呈现吉林西部历代建置沿革的复杂性,弥补学界对这一偏远地区历史研究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4.
副刊是报纸和文学联盟的产物。报业竞争与政治宣传的需要推动了副刊的发展。副刊的发达 ,不仅构成了中国近现代报纸的一个特色 ,对文学的变迁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从新时期初年的摸索到世纪末的开放性格局,经历了近20年的实践过程。在回顾20世纪末女性文学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对女性文学研究的发展状况做出整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词学蔚为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2006年8月,齐鲁书社出版了崔海正教授主编的《中国历代词研究史稿》(分五册),这是一套汇集词学史料和批评史料,并对词学研究进行历时性概括和述评的丛书。此书编纂体例新颖,史料翔实,述论结合,以当下的学术理念和学术方法对于千余年的词学研究进行精到的述论,是词学学术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新文学的观念 ,有系统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 ,来研究中国古代文学 ,是从 2 0世纪才开始的。从不同的层面对百年来的研究概况进行检讨就会发现 :就文学观念而言 ,散文和小说的分类观念至今尚未厘清 ;就理论系统而言 ,对传统的诗文理论 ,多泛泛模糊之谈 ,对外国理论则往往强加套用 ,给人浮薄无学的感觉 ;就研究方法而言 ,国学根柢越来越薄弱。要突破文学研究的这种困境 ,必须观念要厘清 ,理论要分明 ,方法要落实 ,根柢要深厚 ,还要加上“了解之同情”。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从读者接受的角度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历史考察。在前五四时期的文学中 ,文学与读者的交流表现出多层样态 ,读者接受呈现出虚怀以待的低姿态 ;五四文学革命的启蒙作用是通过“审美向习俗的流溢”而具体实现的 ;革命文学对文学功能的功利要求则诉诸文学与读者交流的联想式认同模式 ;现代主义的文学实验又将读者纳入了创造一词的题中应有之义中。 2 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文学在阐释学的视野中呈现出了多彩的景观  相似文献   

19.
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是中文系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主要参阅教材,影响深远。该教材在"作者简介"、"解题"和"注释"中涉及政区名时很多地方仍然使用旧称,目前使用的2002年版仅中编第二册就有141处之多,涉及97个政区名。教材应体现时代性,对其进行勘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摩罗诗力说》在鲁迅思想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以文学评论的形式,表达了青年鲁迅“别求新声于异邦”的思想启蒙目的。从鲁迅所求“摩罗”诗派之“新声”、“新声”之“诗力”,以及鲁迅对“精神界之战士”的期待等方面,论述了《摩罗诗力说》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