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德刚先生(1920-2009年10月26日。安徽合肥人,美籍华人学者,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红学家)逝去有些日子了。媒体一阵喧哗式的纪念之后,又冷寂下来。我猜想.事过多年之后,唐先生留下来的著作还会在这个世上流传,但他那种独立、执著的学术精神,只怕会因斯人远逝逐渐被淡忘。而这种精神,却是这个物质化的时代所稀缺的。这几天,我又重读了唐先生的一些著作,包括他的一些自述性文字,稍做翻捡.便可找到好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3.
4.
美籍华裔史家唐德刚对中国口述史学的发展有诸多启示,体现出口述史学视域融合的特点。他认为口述历史不等于口述史料(回忆录、访谈等),而是口述者自我体验与历史记忆,研究者与口述者多重视域的融合。口述史学避免了其他历史研究不在场的距离感,但口述者的在场已不是当下的在场,对口述者和研究者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口述史学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原则,才能取得史料和学术两方面的价值,实现口述史自身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我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德是做学问的最高境界。细细品来,这句话意蕴深远,富有哲理。诚哉斯言,我们应该以德为本求学·以德为尚治学,以德为首教学。 《辞海》释“德”为道德,品德。《易乾·文言》:“君子进德修业”。先哲荀子曰“道德纯备,智慧甚明”(《正论篇》)。我想,作力学者,以德为本求学是做学问的根本途径。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探究学问,发现真理,是学者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求学方向,是一项神圣而崇高的事业。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不仅需要有厚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6.
7.
8.
唐德刚中国近代"社会转型论"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著<晚清七十年>,集中反映了唐德刚先生的中国近代社会转型论.在唐先生眼中,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从中古东方式的社会型态,转向现代西方式的社会型态的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史".唐先生"社会转型论"的理论意义在于她为人们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编写中国近现代史提供了一条恰当的、有价值的基本线索;为历史学找到了一个与现实联系的很好的契合点,从而也为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拓宽了史学家的视野和研究领域,有利于对纷繁复杂的历史过程、历史现象,进行多方位、多角度而不是单线式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著名古典文学专家杨明照先生的一个研究生制订了一份庞大的读书计划,即:先读完数十卷的《汉魏六朝三百名家集》,再精读其中被列入《四库全书》中的十余家,然后才着手集中研究一家。这个研究生兴致勃勃地拿着计划去征求老师的意见,不料得到的却是老教授皱着眉头的回答:“读了这些书才搞研究,时间允许吗?你都快四十岁了,应该边读书边研究问题。不然,一辈子恐怕都搞不出什么名堂来!……读书要以研究问题为中心,根据要研究的问题去找书读,这样才能既出成果解决问题;又扩大了知识范围。这就叫‘即类求书,因书求学’,好高鹜远是不行的。”这个研究生重新订了读书计划,并认真按照杨教授的指导进行学习,终于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房产交易过程中,一般有四种机构可以依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对房产交易实施公正合理的监督与鉴证。 中介公司 其作用是在交易前联络买卖双方,详细了解地产商的情况,并做出评估报告交给银行审核,针对购房者的疑虑和问题作必要的解释与回答,充当咨询顾问。经过中介公司的工作,地产商在购房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学界中人 ,只要是以学术为业 (无论是从事高校教学还是科学研究 ) ,都应坚守基本的学术伦理 ,这是不言而喻的常识。所谓学术伦理 ,就是学术共同体内形成的学术研究的基本道德规范 ,举其要者 ,如充分尊重前人和他人的学术成果 ,通过注释、征引等 ,在有序的继承和创新中推进学术。身为学者 ,至少不能在著书立说中出现抄袭剽窃的问题 (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 )。坚守学术伦理 ,是一个学者之所以能成其为学者的道义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李铁映院长不久前在《关于学风问题的一些思考》中提出 ,“学问可以高低并存 ,学风却不能正斜共处” ,可… 相似文献
20.
人类加速认识循环的历史必然性和人类认识潜能还没有开发出来的现实之间存在着矛盾,树立科学的认识观、研究观是加快认识循环转速(或缩短其周期)、充分发挥人类的认识潜力的唯一捷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