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研究发展生产力问题,必须把掌握它的发展规律作为主要任务,因为只有把握了某一对象的规律,才能更好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地指导实践,有效地推动生产力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总是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的,但并不是一切联系都能称之为规律,规律和本质、必然性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它既是联系,又是发展的范畴,总是体现于事物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切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其发展的基本过程和总趋势都具有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反映了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人们根据现象和本质的对立统一,将已获取的知识加以科学概括,使之逐步形成知识体系,当它们被实践反复证实成为人们公认的真理时,即谓之科学。自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之后,物质  相似文献   

3.
前言人口是“整个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是一切社会现象(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一切社会现象)的承担者。它的内容有四个方面:(1)人口数量,(2)人口构成,(3)人口的自然变动,(4)人口的机械变动。前两方面的内容统称为人口的静态,后二者谓之人口的动态。人口的静态是分析人口的动态的条件,人口的动态是构成人口的动态的因素。二者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  相似文献   

4.
人口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数量是一切人口现象和人口发展过程的基础。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 ,人口数量具有一定的规定性 ,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变动的分析 ,探讨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变动的特征 ,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质就是规律,或本质和规律是同一层次的范畴,这是目前哲学界所比较通行的看法①。笔者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本质不等于规律,本质是比规律更深层的范畴。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存在于普遍联系和互相影响中。本质是反映事物内部联系的范畴,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但现象也不是孤立的。“辩证方法认为,自然界中任何  相似文献   

6.
同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一样,民族精神的发展演变也遵循一定的规律:一方面,民族精神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及现实条件的影响和作用,与外部条件的联系使之在发展演变中遵循着外部制约规律;另一方面,民族精神在本质上属于人类精神和社会意识范畴,它在发展过程中又具有自身特殊的规律。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规律为基础来考察,我们认为,民族精神发展的外部制约规律集中体现在它受到民族所处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状况及其程度和水平的制约,而民族精神自身发展演变的规律则主要表现为其在盛衰之间更替、在适应中实现超越、不断传承和取舍以及在既定条件下发生临界性易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人口是复杂的社会总体,是“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750页)。一定的、最低限度的人口,是一切社会形态存在的前提。人口现象不可避免地要同政治、经济和其他一切社会现象发生纠葛,并影响这些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与变化。同时,人口是由有生命的个人组成的,人口现象又具有自然属性,受生物界新陈代谢规律的支配。正因为如此,在社会与自然双重关系下流进的人口过程,在某  相似文献   

8.
社会经济发展动力学主要是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动力领域内各要素动力及其运动过程之间的本质联系和矛盾关系,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动力与社会经济发展这个现实本身的联系、关系,以及它们运动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一般规律。社会经济发展动力学的对象前提是,社会的个人以及他们的社会实践、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象领域涉及自然世界、社会世界、时间世界、空间世界、物质世界、精神世界、经济世界和人的自身世界。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动力学的对象域极其广阔,因此必须用广阔的视野、广阔的思路和广阔的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社会经济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运动过程.在人类所从事的物质与能量相互转换的过程中,经济活动内部诸要素之间、经济活动同其周围环境之间以及经济活动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社会的经济活动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变化.不认识社会经济联系及其变化的规律性,就不能认识经济活动的本质,因而,也就不能掌握经济活动的主动权,不能自觉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篮球运动的特征可概括为:高空性、瞬时性、对抗性、多变性、主体性及观赏性。篮球运动的规律是指篮球运动发展变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具体体现为:准确转化、高速均衡、攻守平衡。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并结合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及部分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深入研究了各民族的人口构成、人口再生产特点、人口自然变动、迁移变动、社会变动和民族演变所引起的人口变迁,以及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等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剖析了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结构特征,并就协调民族地区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人日是社会物质生活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是一切社会生产的基础和主体。人口的状况(人口的数量、密度和增长情况)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促进或者延缓”的作用。人口问题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政治经济问题,研究探讨其发展规律,对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四个现代化的实现,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口规律是和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定生产方式相联系的,而且是由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马克思指出:“事实上,每一种特殊的、历史的  相似文献   

13.
转化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我们看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永远处在变动不居、生生灭灭、“一切皆流,无物常住”的状态中,这就涉及事物的转化问题。本文想对什么是转化,转化的层次问题,转化与同一性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一些探讨性的意见。 恩格斯说:“转化过程是一个伟大的基本过程,对自然的全部认识都综合于对这个过程的认识中”(《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53—54页)。转化之所以说是伟大的基本过程”,就因为转化是一切事物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通过转化,事物才能前进,才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也才有整个世界的普遍联系。 从认识方面讲,只有在事物的变动中,在事物的转化中,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14.
原有人口生命的生产和新一代生命的生产的统一。人类自身生产的两个方面互为条件。没有原有人口生命的维持,就不可能有新一代的繁育;没有新一代的繁育,也不可能有人类的世代更替,也就没有人类生命的不断延续。人类自身生产有其生理和生物学的前提,它表现在人有其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的生命过程,以及两性结合和生育过程。人类在自身的繁殖中也有遗传、变异的生物学机能。在研究人类自身生产的发展规律时,必须看到生理学和生物学的规律作为自然属性而起作用,但这些自然属性是一切高等动物所具有的。人类自身生产的社会属性才是本质…  相似文献   

15.
民族与社会的关系是民族社会学的基本对象,也是民族社会学的核心问题。因此,民族社会学主要探讨社会中民族关系协调发展和社会良性运行的机制及规律;探索社会中民族及民族文化的形成、变迁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及特征;民族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互动的结构、过程及特征;研究民族社区人口、教育和社会问题;研究民族政策和制度的安排;探讨社会变迁与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所以,民族社会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也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随着各民族社会的发展、变化,各民族社会内部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对民族社会学研究也会提出新的要…  相似文献   

16.
人口产业结构的演进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经济从传统结构向现代结构发展的过程中,随之出现了劳动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现象。研究和揭示两者之间的变动规律,对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口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人口产业结构变动的共同趋势和不同特点人口产业结构是指经济活动人口在不同产业部门中就业的数量比例,它是随着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的。这种变化的一般趋势是: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劳动人口开始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的就业比  相似文献   

17.
人口问题,从本质上看表现为"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以及"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然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只有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按照美的规律和原则来生产人,才能促使人口与自然、社会经济的和谐与可持续性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人口结构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及生态环境变迁与人类自身发展相互作用的历史产物,研究掌握人口结构变动趋势,对于进行人口预测,制订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在人口结构各因素中,包括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这两大因素的人口自然结构,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生物基础.人口问题是由于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快速变化,造成人口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其中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人口性别结构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人口是建立社会与经济之间联系的中介变量,人口空间分布又是全球性问题。当代中国,移民作为城市化的结果,其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在人口、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过程中,城市化则是人口城乡和区域空间分布演变的主要内容。在时间层面上,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演化内生于人口数量和结构转变;在空间视阈下,人口地域分布适宜性包括城乡和区域两方面内容。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总结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事实,发现时空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学术创新和实践指导价值。作为第一人口大国,谋求社会与经济稳定发展是解决人口问题的基础之基础,中国人口与发展再次行至十字路口,人口研究不能刻舟求剑;其不仅是重大学术性命题,更是社会、经济性实践难题。研究分析需要立足中国实情,贯穿全文的逻辑主线是人口转变和空间分布,主题是人口、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目标是建构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各民族人口城乡构成变动是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状况的直接反映。文章从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分析了我国各民族人口城乡构成变动的趋势和原因,并展望了各民族人口城乡构成变动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