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实践辩证法是对传统辩证法的批判即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在抽象的理论层面完成了辩证法的精神性的运动.然而,这种运动是对现存事物的维护.马克思实践辩证法正是切入现实之中,对现实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批判,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是以解构性为基础的辩证法,他以“否定的”批判性将马克思对于社会制度的现实批判转向对文化的现实批判,从这一角度来看,马克思是阿多诺辩证法的过渡和历史逻辑发展的一个理论环节.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人们把唯物辩证法实体化和实证化,使之成为脱离实际的公式.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将辩证法的载体理解为抽象的物质.其实,马克思辩证法的本体论基础是人的感性的实践活动.回到马克思创立唯物辩证法时的原初的历史语境,我们发现,马克思辩证法的精神实质是关于人类自由和解放的规律的学说,是基于对人类本质活动--实践的内在矛盾的研究,探索人类实践活动中的异化和扬弃异化的规律性,最终为批判和改造现实社会以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提供锐利的精神武器.  相似文献   

3.
列宁关于唯物辩证法观念的形成绝不是一种事先谋划好的、先在的"构想"或"计划",它应当在一种历史发生学的意义上被重新确认.通过对列宁"伯尔尼笔记"的研究,我们发现列宁唯物辩证法思想的两次逻辑飞跃:第一次转变标志着整体理解框架的转换,第二次的认识转变是在新的理论中获得唯物辩证法真谛并将之进行创造性发展的过程.由于对黑格尔哲学的态度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列宁对辩证法总体结构的把握也随之转换,从而突现出一个崭新的辩证法理论视界,即客观的、现实的实践辩证法.列宁最终领会了人的能动的、客观的实践辩证法在人与对象的关系和外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进而达及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呈现的哲学新视界的深层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4.
流行观点认为"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根本对立,但人们从未探讨这一对立的深层认识论意义。实际上,这一对立不过是人类认识两种理路的区别,即哲学与科学两种研究路径的分化。"辩证法"具有逻辑思维的内在本质,这种本质并不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而改变,因而把"辩证法"区分为"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并不具有本质意义。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也是把哲学辩证法应用于科学研究,但这种应用也不改变辩证法的本质。"辩证法"的本质在于"反思"而不在于"反映",辩证法本身即具有"颠倒"性质,由此才为科学发展提供了认识论与方法论前提。  相似文献   

5.
辩证写作论     
辩证写作论夏文彬唯物辩证法和艺术辩证法,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唯物辩证法作为进步的宇宙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对一切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艺术辩证法则是唯物辩证法在艺术活动中的体现和运用。关于艺术辩证法,古今中外的文学家已多有论述.但这类论述大都是对名家...  相似文献   

6.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就是看它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内容和动力。唯物辩证法是由描述事物的总特征,揭示事物内在关系的三大规律以及五对范畴三个部分构成。国内一些唯物辩证法教材只对后两部分进行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论揭示,唯独对辩证法总特征的理论部分,仅仅做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无矛盾描述。笔者认为这有背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本文专就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矛盾性即普遍联系与相对独立,永恒发展与相对静止的对立统一关系进行科学的揭示  相似文献   

7.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认为唯物辩证法的研究方法是从"抽象"到"具体"而不是从"具体"到"抽象",马克思以此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将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割裂开来,没有从整体上考察资本主义的社会生活。基于此,马克思进一步揭示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唯心主义实质,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生活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对辩证法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他深藏于唯心主义体系之中的辩证法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前提.毋庸讳言,马克思早年曾热烈地追求过黑格尔哲学,但在经历了漫长的探索之后,马克思不仅超越了黑格尔,而且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和改造,创立了即包含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因素,又从整体上高于黑格尔辩证法的科学思想体系——唯物辩证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合理形态"的辩证法是针对"神秘形式"的辩证法提出来的。"神秘形式"的辩证法指的就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它以一种绝对真理的名义发挥着思想的规范和统治作用,从而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而"合理形态"的辩证法是"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这种思维方式彻底消解了人类社会具有终极完美形态的观点。在《资本论》中,辩证法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既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也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批判,即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合理形态"辩证法"批判的和革命的"理论本质至此得以完全实现。  相似文献   

10.
当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开始寻求世界的多中之一时,辩证法即已成为哲学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对西方哲学而言,现象与本质的分裂是其辩证法的根本动力,真实的普遍性与不实的多样性的矛盾对立是其辩证法最重要的主题。黑格尔是西方传统辩证法的最后一位大师,继之而起的马克思颠倒了西方辩证法的这一主题,他认为,普遍性的本质仅仅是一种抽象,具体的多样性具有优先性,真实的存在是现实的多样性而不是本质,本质只不过是人类大脑的抽象,只是对实在的近似的反映。中国古代具有非常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但产生于中国古代的辩证法与西方的传统辩证法虽然有类…  相似文献   

11.
一辩证法是“革命的方面”和“保守的方面”的统一什么是辩证法?马克思说:“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辩证法作为纯粹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逻辑学,即哲学真理或理性精神自我展开、自我实现的抽象思维过程,不存在马克思所说的"神秘化"和"倒立的"问题.当黑格尔辩证法作为人类自由本质全面实现的历史和社会现实时,才存在"神秘化"和"倒立的"问题,它给现实的人的感性自由及其物质的和世俗的生活内容、关系与实践活动蒙上了一层"神秘外壳".马克思正是在此意义上"剥去"这个"神秘外壳",把它"倒过来",发现与之"截然相反"的世俗的"合理内核",即以物质经济生产和阶级消亡为核心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关注广大劳动无产者的肉体生存、物质解放、自主劳动,以及对诸多苦难、对立冲突和不合理制度的改造.  相似文献   

13.
研究马克思的辩证法要回归原生态的马克思辩证法。马克思的辩证法不是在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和黑格尔辩证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唯物辩证法,而是在劳动哲学中通过对黑格尔的劳动理论和辩证法扬弃确立的劳动辩证法。劳动辩证法是通过对劳动的哲学研究体现出来的。劳动辩证法强调主客体、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对立统一,真理与价值、历史和逻辑的对立统一。劳动辩证法的主体是劳动者,劳动辩证法的伦理旨归是为劳动者提供方法论,其目的是维护劳动者的利益,为劳动者创造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传统观点认为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是“颠倒”黑格尔“用头立地”的唯心辩证法为“用脚立地”的唯物辩证法。阿尔都塞则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结构性“根本改造”的结果。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根本区别,在于两者的总体观、因果观不同。  相似文献   

15.
启蒙理性是当代思想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启蒙辩证法通过探讨抽象理性对人的统治,揭示了"启蒙倒退为神话"的局面。抽象理性逐渐沦为权力社会统治的意识形态工具,社会大众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入一种"自我持存"状态,这与启蒙运动以来对人的主体性确立状况相背离,理性最终走向自己的反面。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方法完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分析,要破除抽象理性对人的统治,就必须对"理性形而上学"进行批判,即从理性形而上学内含的经济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入手,结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理论,在多元视野中发现理性自我拯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哲学观与马克思哲学是在相互作用中共同发展的:哲学与现实的同一性原则激发了马克思的宗教、政治批判,而包含在这一批判中的自我意识研究又反过来促使他明确了哲学的世界化诉求;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意图使哲学贴近现实的一次尝试,这一尝试虽不完全成功,但却启发他重新提出了哲学与辩证法的关系问题;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观要求以"非哲学"的方式发展哲学,而马克思也正是在把"纯哲学"转化为历史观、特别是转化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过程中,彻底否定了传统形而上学的所有幻想。至于有研究者否认马克思实现了自己的哲学观,则是由于他们错误地将马克思的理论意图理解为了对具体经验现实的无条件的开放。  相似文献   

17.
主体是马克思辩证法和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结点,马克思用现实的人代替了黑格尔的自我意识,扬弃过的辩证法也就变成了以人为主体的辩证法,即人学辩证法.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应作主体的和人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辩证法是关于"绝对理念"辩证发展的理论体系,是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合理'内核".是唯物辩证法的直接理论来源.但由于黑格尔辩证法的主体只是绝对精神,内容只是在想象中的扬弃,致命缺陷是在意识领域里把异化等同于对象化,所以它对现实的批判不是现实的,只能是虚假的、无批判的批判.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传统认识论没能解决的两大难题.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对之做出了正确的回答:第一,对于现实的个人而言,自然界不是抽象的、与人割裂的自在自然,而是现实的、与人结合的人化自然,即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第二,现实的个人所从事的生产劳动,是社会意识得以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基础,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即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统一的.由此可见,"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实践观超越传统认识论的起点.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在政治经济学中所实现的革命与拉瓦锡“氧化说”在化学史中实现的革命具有相似的意义。但相对于“氧化说”,马克思是通过黑格尔辩证法来表述“剩余价值”的发展规律的,而相对于黑格尔辩证法的唯心主义实质,马克思《资本论》又是从“生产一般”的抽象出发,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去把握“资本”这个特殊对象的特殊逻辑的。这既体现了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实践特征,又为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推进提供了方法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