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适有没有自己的思想体系?胡适思想对现代中国的影响是呈正面的,抑或负面的倾向?……安徽省社科院历史所青年学者胡晓,经过多年的艰辛求索,撰成了《胡适思想与现代中国》(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一书,对上述问题创发新议,使胡适研究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胡适思想与现代中国》一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向读者展示了一种整体意义上的胡适思想。作为一个实验主义者,胡适一生讲究实效,不尚空议;对纯理论的思辨没有兴趣,他所关心的是“这个那个问题的解决”。正因为如此,他的思想与现实社会贴得很近,他的著述呈现出一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为,要解决《庄子》真伪问题的有关争执,首先要整理《庄子》文本中的思想系统,以此作为庄子研究的一个基础和切入点。《庄子》一书可划分出四个思想系统:A系统:以内篇的逍遥、齐物等为代表的思想;B系统:以《庚桑楚》等为代表的无为论思想;C系统:以《骈拇》等为代表的抨击现实的思想;D系统:以《天地》、《天道》等为代表的道家思想。这样划分就避免了由真伪考辨而引起的一切纠缠不清的争论,把庄子考论与《庄子》文本的思想研究作为两个问题来研究,从而使庄子思想研究有一个共同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综览人类文明史,每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其先导的。问题的焦点在于,什么叫解放思想?如何解放思想?解放思想的内外在机制是什么?解放思想的意义十分重大。对个人来说,思想认识的飞跃是一种思想解放,然而,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想解放,却是一种思想大解放,因为前者的思想解放作为实践的先导,是局部性的,后者却是全局性的。真正的思想大解放,不仅是一个全局性认识的飞跃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由于认识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的复杂性,这就使得解放思想的成因机制也复杂化了。解放思想就其总体过程而言…  相似文献   

4.
厚积薄发,求真创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评介吴野(一)民族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中,民族问题都不能孤立于社会之外,它必然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100多年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开始创立作为科学社会...  相似文献   

5.
《公车上书》百年祭何振东在一个世纪以前的1895年5月2日这一天,同时发生了中国近代历史上两件大事:一是清政府批准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二是以康、梁为首的《公车上书》轰动了京华满城。这种时间上的巧合,却深寓着一定的历史必然。因为有民族危机就会有民...  相似文献   

6.
在错误的思想理论指导下,必然导致实践的失败。那么,在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下,是否就一定能取得实践的成功?正确的思想、理论对于实践的成功是否就是决定一切的?从真理到实践还有哪些中介?这是值得人们研究的。实践表明,从真理出发,有时也会导致实践的失败。我国民...  相似文献   

7.
李瑞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主要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需要认真实践和探索的重大课题;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潜移默化地进行伦理道德教育;要为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研究和连用创造起好的社会环境;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既是文艺的方向。也是文艺的目的;文艺的教育、认识作用一定要通过审美作用、娱乐作用来实现;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是为了让历史更好地为现实服务。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目的是为了丰富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  相似文献   

8.
传统德治的政治文明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是人类社会各民族都一脉相承的文化遗产,毫无疑问,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但是,德治是否由于其核心内容是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之上而必然属于精神文明呢?答案并不确然。从传统德治的政治功能和建构来看,德治有一个政治文明的定位,与政治文明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9.
刘坤亮撰文指出:两种生产决定论是指,恩格斯1884年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中提出的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都是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的观点。这一直是历史唯物主义中一个容易产生歧义的问题,如今又是我们控制人口的“两种生产”理论的主要依据;但从它发表之日起就引起争议,直到今天也没人把它说得令人信服。怎样看待它?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有一个发展过程,对此可从马恩思想发展中找到“印迹”;二是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的问世,促成恩格斯晚年提出了两种维产决定论。结合《起源》本身和现实可作如下理解:人…  相似文献   

10.
学风是党风的灵魂。党风好坏,学风是关键。党风表现在党的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为党的思想、领导、工作、生活作风,也表现为学风和文风,核心是学风。学风反映了党的思想、理论的素质和水平,是一个政党、一个人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反映在思想认识上必然地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映在党的工作实际中必然是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在文风中,就是要具有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与此相反,主观主义的学风,反映在思…  相似文献   

11.
论文化环境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而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呢?我们认为文化环境对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加强文化环境建设,是推进人…  相似文献   

12.
实行开放,加快四化建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它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早就指出,随着机器大生产的发展,“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列宁在领导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中明确地说,社会主义能否实现,“取决于我们把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组织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得好坏。”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也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由此可知,革命导师们都是主张开放,反对闭关锁国的。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一个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理解马克思1845年哲学变革的两个要义;一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除实践主题外,还有现实社会历史的主题,特别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关系的视点,脱离一定社会历史形式谈论实践不是马克思的本义;二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已进一步从实践规定深入到社会历史发展中现实的物质生产层面,由此形成从一定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历史联结为理论中轴的完整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4.
我已经不间断地读了整整五年的《阴山学刊》了!作为一个普通的学人、一个教了大半辈子书的教师,《阴山学刊》像国内不少优秀学术刊物一样是我的良师益友。它给予我的绝不仅仅是丰富的人文知识,它还给予我那么多的智慧道理、情感意识和生命信息。它在我的身边手头和眼前,也就成了我们之间进行心灵对话的对象。虚假的恭维是令人生厌的。我只想真诚地说:那么多刊物为什么潜伏着那么多的危机?我想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即只有有文化良知和学术使命感的思想者才有可能写出一流的文章。同样,只有有思想有文化良知和学术使命感的编辑才能编出一…  相似文献   

15.
罗明星 《学术研究》2000,(10):126-127
在一个冷于思想的时期热衷于思想 ,甚至是热衷于思想的思想 ,并且这思想者的思想之中的确别有一番思想 ,它对钟情于思想的思想者的吸引力肯定非同一般。读罢胡潇教授历时三载成就的洋洋 4 0万言的《思想哲学》 ,我这么认为。“思想”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词语 ,但将“思想”作为专门的哲学范畴作系统研究却不曾有过。人们关注更多的是哲学的思想 ,忽略了的是思想的哲学。而没有思想的哲学进步 ,当然难以实现哲学的思想更新。正因如此 ,“思想哲学”这一选题已蕴藏了双重的学术价值———不仅对思想 ,而且对哲学本身。作者以“思想的意识机制”…  相似文献   

16.
理性审视现状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功能拓展的前提 ,掌握科学理论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功能拓展的先导。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做好一切事情的保障 ,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经济发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必须要有坚强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保证。必须牢固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地位 ,这是历史经验的昭示 ,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要求 ;必须以“三个面向”为指导 ,以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为中心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拓展 ;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发展为主题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拓展。  相似文献   

17.
《读书》杂志1981年第五期发表了山西杨德友的文章:《对“怀疑一切”的怀疑》。认为马克思在《自白》中所说的座右铭,译作“思考一切”比译作“怀疑一切”要好。由于轻易地译成“怀疑一切”,流行甚广,在十年浩劫中成了一句打击干部和群众的口号,显然,这不是马克思的原意。对此,于光远同志在《文汇报》1983年8月12日第三版发表了  相似文献   

18.
《太平经》从“三统”论出发,赋予道、德、仁宇宙永恒法则的义涵,为实在法确立了正当性基础;从阴阳理论和“贵生”“乐生”思想出发,指出刑罚在本质上是一种“恶”,不过基于现实的需要,刑罚的运用不可避免,关键是要遵循必要原则、罪刑相应原则以及不得连坐原则;从报应论与神判论出发,强调枉法裁判、滥施刑罚的执法者在现实社会中纵然能够逃过法律的处罚,但终究无法逃脱减寿乃至子孙遭殃的报应,而且死去以后,其亡魂仍须入土府接受阴神的审判,由此完善了正义的实现机制。《太平经》的法哲学思想带有道教教义的鲜明印记,从一个侧面呈现了中国传统法思想的内蕴。  相似文献   

19.
欧洲中世纪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基督教在思想文化以及一切社会活动中占居了统治性的地位。基督教是希伯来文明的集中表现。希伯来文明与希腊文明(史称“二希”)是正相反对的两种文明类型,被称之为“希伯来主义”和“希腊主义”。希腊的思想主“知”,它的最终的思想成果,便是近代科学;希伯来的思想重“行”,它造成了原始基督教的主要基础。文化,从种系发生学的角度说,往往是一个民族的信念和行为模式的产物。希腊文明是希腊民族的创造性成果。希腊民族“热爱智识,执着干地上的现实,谋肉的解放,先求自我的满足与个人生活的充实——总…  相似文献   

20.
《四川社科界》2006,(6):38-40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关于伦理与政治学说的一种思想文化体系。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化思想,儒学及其伦理思想一直占据着中国传统社会的思想统治地位,并且对包括藏民族在内的中国各个少数民族产生着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那么,儒家文化及其伦理思想何以会受到藏族同胞的关注、学习、运用,并吸收其为自己文化及其伦理思想的一部分呢?我们认为,其基本原因有如下几个万面:一是儒家伦理的普世性倾向所带来的一种必然结果;二是儒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思想主张符合藏民族需要的结果;三是儒家文化本身的亲和力倾向对藏民族产生的强大吸引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