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区哲学学会于一九八○年十一月二十日至二十八日在包头举行年会。年会学术讨论的中心议题是矛盾的心斗争性和同一性问题。 讨论中,对这一问题基本有三种观点: 多数同志认为: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相结合,共同推动事物发展。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自身两种基本属性,不能把这两种属性混同于对立面的双方,它们之间没有主次、高低之分。它们互相制约、互为条件,共同作用,决定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在矛盾的统一体中,同一性规定着斗争的形式、内容、性质和发展方向,使对立双方在斗争中彼此相互渗透、贯通;斗争性又使对立双方力量彼此消长,使同一不致成为僵死的同一。一般说,在事物的量变阶段,同一性表现得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的讨论中,有同志提出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否也是“对立的统一”的问题。这个问题很有讨论的必要。有的同志在这方面已经作了许多论述,在这些论述中有一种倾向很值得注意,即在论述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相互统一、相互制约”和“相互否定、相互排斥”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时,有以同一性和斗争性来代替事物矛盾的具体对立面的倾向,即把作为事物矛盾属性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事物矛盾自身分割开来,离开事物矛盾的诸方面而抽象地谈论同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对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学说,展开了热烈地讨论。讨论的焦点是围绕着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以及两者的关系和地位问题展开的。大家对矛盾是事物发展根本动力的认识上没有异议。但是在进一步分析矛盾是如何推动事物发展时,则出现了明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林彪、“四人帮”大肆鼓吹所谓“斗争就是一切”、“不斗则退,不斗则修,不斗则垮”的“斗争哲学”,以此冒充革命的辩证法,到处宣传套用,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恶果。今天,为了促进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做好经济调整工作,搞好四个现代化建设,在理论上弄清楚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进一步批判林彪、“四人帮”的“斗争哲学”是很有必要的。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一文中指出:“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换言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的矛盾运动,促进事物的发展,就必须坚持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从同一中去把握斗争,又从斗争中去把握同一。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关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争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具体事物中的矛盾双方是同生同灭的,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也只能是同生同灭的.因之,“具体事物中所包含着的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两个方面,是无法区分究竟矛盾斗争性是永恒的,还是同一性是暂时的问题.……实际上,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双方,要么都是长久的,要么都是暂时的和易逝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讲对立范畴之间的内在关系的,不是孤立地讲各个范畴本身的特性。矛盾斗争的绝对性和矛盾同一的相对性原理,是讲事物内部斗争性和同一性之间的内在关系的,不是讲两个范畴各自的特性。弄清这一点对深入讨论是有益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讲事物发展的内在的根本动力的,不是讲一切动力的。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内在的根本动力。在讨论中对这一原理的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有的认为:斗争性和同一性都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是有差别的。对差别的认识又有分歧:有的认为:斗争性是手段,同一性是目的,因此,同一性是更根本的动力;有的认为: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斗争性引起的,同一性只是斗争的场所,因此,斗争性是更根本动力。有的不同意上述观点,认为:对立面之间又斗争又同一的相互作用才是动力,任何一方都不能单独成为动力。究竟什么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讨论斗争性和同一性关系问题的主要分歧所在,也是这一讨论的主要目的,通过讨论,弄清什么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拨乱反正的需要,也是坚持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需要。希望紧紧抓住这个主要的分歧所在和讨论的主要目的,更深入地讨论下去。对同一性的涵意,特别是对互相转化是不是同一性的基本涵意,分歧很大,也希进一步展开讨论。我们认为,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前一阶段,国内哲学届有一种暂时颇为流行的斗争、同一并重论,它认为: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说相对都相对,说绝对都绝对,无所谓主次和轻重之分.在批驳以斗争性为重点的矛盾动力说时,有过这样一段典型的论述:"事实上,蕴含在同一性和斗争性何方是绝对相对的争论背后,是这样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同一性和斗争性在矛盾发展过程中何者主要,何者次要.认为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其含义是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辅助、次要的作用,而斗争性则在事物发展的任何状态下,都起着主要的作用.这一观点发展到极端就成为'斗争哲学'.几十年来,我们在这个'斗争哲学'指导下,刮起了一阵比一阵猛烈的政治旋风,使得新社会这个统一体内部动荡不安,濒于瓦解."(上海《社会科学》1983年第3期第77页)这是斗争、同一并重论的一个极为典型而又具代表性的说明.对于这段话.我们必须作具体的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8.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还是矛盾的某一属性——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有些同志认为,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并且是“根本的动力。” 我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任何一种属性——同一性或斗争性——都不能单独存在、单独起作用,单独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只有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结合,互相节制,共同作用,才构成  相似文献   

9.
<正> 当前,关于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对绝对问题,哲学界的讨论正在展开。有的坚持所谓传统的观点: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有的则提出新的看法,认为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是既相对又绝对的。我的看法和这两种观点,都有些不同。我认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双方关系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是矛盾内在的两个根本属性,二者是同时  相似文献   

10.
究竟什么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对于这个问题,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有根本不同的回答。前者认为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发展的动力;后者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因而,把事物发展的动力归于外力推动。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矛盾就是指其内部的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因此,不仅事物内部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且事物内部矛盾的同一性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结合起来,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我认为,单一的斗争性或同一性都不能引起事物的运动发展,只有斗争性与同一性的有机结合才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指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联)".(《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408页)这里显然指的是整个对立统一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说明只有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有机结合,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毛泽东同  相似文献   

12.
童示同志在《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第2期发表对拙文《“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不能否定》①的《质疑》,有助于我们对事物发展动力问题的进一步思考。现拟作以下几点答辩。(一)《质疑》认为,拙文仅仅肯定同一性相对、斗争性绝对,而否定“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是相对和绝对的矛盾”,“会导致形而上学的僵化”。相反,《质疑》肯定“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是相对和绝对的矛盾”,倒“会导致形而上学的僵化”。  相似文献   

13.
事物发展的动力问题,是唯物辩证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过去学术界曾开展过讨论,有过不同的意见。不同意见的争论是完全正常的,有利于活跃思想、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但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从篡党夺权的需要出发,歪曲篡改对立统一规律,别有用心地只讲矛盾的斗争性,否认矛盾的同一性,片面强调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他们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十多年来,只准宣传  相似文献   

14.
矛盾的同一性与转化问题关于同一性问题,在“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讨论中早已涉及,但是着重在它同斗争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方面。近来,对同一性问题的研究已较多地集中到这个范畴本身内容上,尤其在对直接同一性的理解和同一性是否包含转化这两个问题上,分歧较大。  相似文献   

15.
在关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问题的讨论中,许多同志都提出了通过对具体事物或过程的具体分析来阐明问题的意见。这样的意见或方法,不仅有助于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的理解,而且对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唯物辩证法,具体地分析具体事物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下边我们想就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关系问题,谈谈我们对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问题的一些理解。不对的地方希望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16.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因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那么,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地位和作用又是怎样呢?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是众说纷云,莫衷一是,对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结合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和解释。因此,弄清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认为,同一性和斗争性地位和作用是各不相同的,然而它们又是互相联结、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从哲学上看,解决矛盾的方式与事物发展的方式是一致的.矛盾分为斗争性为主的矛盾和同一性为主的矛盾.前一种矛盾以零和方式解决,相应的发展方式是对抗发展;后一种矛盾以共赢方式解决,相应的发展方式是和谐发展.两种发展方式分别有其相应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当今人类社会同一性为主的矛盾的数量和作用日益超过斗争性为主的矛盾,人类解决矛盾的方式正在由零和方式向共赢方式转变,发展方式正在由对抗发展转向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们读了池超波同志《也论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一文(载《哲学研究》1979年第5期),很受启发。作者就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这个唯物辩证法的重要问题,在同杨超同志商榷的过程中,阐明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十分难能可贵。文章还指出了那种认为绝对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相对的同一性则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的观点,实质上是把同一性和斗争性割裂开来。我们同意这种看法。但是,对于贯穿池文的一些主要观点,我们与池超波同志的看法却又不一致了,在这里提出来共同探讨,以期对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體这个重要问题,有一个比较正确的理解。讨论的问题集中在怎样理解精髖?核心中是否还有精髓?这就涉及到在精髓问题中如何认识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关系;在唯物辩证法中如何认识核心和精髓的关系。正是在这两个重要问题上,我们和池超波同志有着不同的看法,现在就摆出我们的观点,以就教于池超波同志。  相似文献   

19.
矛盾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毛泽东同志根据列宁的论述,在《矛盾论》中进一步阐发了这一原理。怎样理解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理论界众说不一,有的同志坚持这一论点,但却把相对和绝对的关系,说成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有的同志则根本否定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相对、绝对关系。这些同志的失误都在于没有从事物矛盾运动过程中去考察,研究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一 列宁在《谈谈辩证法》一文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事物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原理。他指出:“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毛泽东同志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把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看作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从事物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过程来考察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对和绝对的关系。认为对立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关于事物发展的动力问题,学术界过去和近几年来都曾有过热烈的讨论,至今尚未完全取得一致意见,对于在总体上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大家没有异议。分歧主要是集中在对矛盾两个基本属性,即同一性与斗争性能否各自单独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两者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完全平列,等等。本文拟就上述有关问题试作一些分析,以表明我们的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