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代惠 《四川省情》2002,(12):33-34
本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机器汇总资料,对全市老龄化及老年人口现状予以分析。 一、人口类型已进入老年型社会 人口普查机器汇总资料表明:绵阳市登记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3.85万人,占总人口的20.1%;15-64岁人口为374.38万人。占总人口的72.4%;65岁以上人口为38.78万人,占总人口的7.5%。与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下降2.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比重略有提高,上升0.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上升2个百分  相似文献   

2.
正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国际上通常把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作为老龄化的起点,达到这个标准的人口类型称为"老年型"人口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省人口的比重为7.53%,云南已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越来越成为云南经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1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97%,而且每年还在以平均32%的速度递增。按照国际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的国家或地区就为“老年型国家”或“老年型地区”。到2000年我...  相似文献   

4.
石梅 《中国统计》2002,(12):55-56
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0年,湖南省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47%,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1.2%,均超过了国际上7%和10%的标准,这标志着湖南省已经步入老年型省份。  相似文献   

5.
一、人口老 龄化问回突显 按国际标准, 60岁以上老年人 口占该国家(地 区)总人曰10% 以上,或者65岁 及以上的老年人 口占该国家(〕--t 区)总人曰旷 70%以上,被称X 老年型国家(地 【).n\@常所归 的\口一生龄化O止 我国历次人口普 查资料和历年的 人口统计资料计 算,1953年65岁 及以上老年人口 占总人口数的[L 重为441%,会 数为2504万人:19叩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 口数的比重为5579,在数为6299万人;1998年这 一比重上升到6.71%,老…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数2004年,我国0—14岁人口为27947万人,占总人口的21.5%,15—64岁人口92184万人,占70.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9857万人,占7.6%,老少比为35.3%,年龄中位数为34.6岁。与国际常用标准对比,我国年龄结构的老年型社会特征日益突出。1953年和1964年第一、二次人口普查时,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基本属于年轻型;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人口年龄结构变为成年型;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开始向老年型转变;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基本属于老年型;从本世纪开始,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年社会特征日益突出。寿命提高2000年我国…  相似文献   

7.
从人口老龄化问题看中国寿险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现状和变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按照联合国公布的年龄构成标准,当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与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到7%以上,或60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10%以上时称为老年型人口,达到这个标准的社会称之为老龄化社会.表1为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10.6%,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相似文献   

8.
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确定人口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庆石 《统计研究》1994,11(3):53-58
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确定人口类型王庆石一、桑德巴标准及其缺陷一个国家人口发展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人口的年龄构成。一般来说,少儿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越大,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越小,该人口总体的增长势能越大;反之,少儿人口比重越小,老年人口比重越...  相似文献   

9.
据报道:中国的现代化水平在世界120个国家中排名第66位。按改革开放20年发展速度预测,还需13年就可达到现代化标准。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指标研究课题组日前经过测算得出的结论。 实现现代化的10项标准是由美国现代化问题专家英克尔斯于60年代提出来的,包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非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非农业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比重、大学生占20~24岁年龄人口比重、人口净增长率、平均预期寿命、平均多少人有一名医生、成人识字率等10项。 …  相似文献   

10.
人口年龄结构是人口的基本特征之一.人口年龄结构不仅对未来人口发展的类型、速度和趋势等有重大的影响,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也将产生一定的作用.国际上通常按一定的标准将人口划分成不同人口年龄构成类型.人口年龄构成类型不同,人口问题也不同.本文根据包头稀土高新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了稀土高新区人口年龄变化情况及对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为今后制定有关发展计划和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一、稀土高新区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及特点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稀土高新区常住人口为11.91万人,占包头市常住人口的4.49%.其中,0-14岁少儿人口为1.9万人,占15.95%;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5765人,占4.84%;15-64岁成年人口为9.43万人,占79.21%.  相似文献   

11.
离退休职工管理服务体系应进一步提高社会化程度北京市统计局王健华北京市1987年底超过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0.4%,开始步入了老年型城市之列。据预测,全国将在2000年成为老年型国家,北京市进入老年型社会的时间比全国早了13年。在今后的50...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 ,2000年全国总人口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 96%。根据有关资料预测 ,在未来几十年内 ,我国人口老龄化过程将大体经过三个阶段 :(1)2000年 -2005年 ,人口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这一阶段 ,老年人口人数和比例都在增加 ,老少比持续保持在30%以上 ,年龄中位数超过了30岁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过了7% ,明显地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2)2005 -2020年 ,成为典型的老年型人口。在这15年时间里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速…  相似文献   

13.
人口转型与计生政策的变化 2012年,我国15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372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69.2%,下降0.6个百分点.这是长期以来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的第一次下降. 由此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和议论.不少经济学家、人口学家表示:劳动力人口下降,可以说是人口转型的一个拐点,会加剧人口老龄化速度,意味着我国人口红利将逐渐衰退和消失.放开和调整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呼声日渐强烈.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人口老龄化就是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也是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的过程,是近代人口再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人口现象。按联合国公布的通行标准,当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与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到7%以上,或60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10%以上时的社会称  相似文献   

15.
略论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对策徐罡自从皮撒提出人口的标准,认为65岁以上为老年人,在全部人口中老年人占4%为年轻型人口,占4%—7%为成年型人口,占7%为老年型人口,被各国广为接受,其后,欧洲一些人口学家进一步发展,将60岁及60岁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10%...  相似文献   

16.
现将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0%抽样汇总的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下同)人口年龄结构数据公布如下:一、0至14岁少年儿童比重。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0至14岁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比重,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比全国平均水平27.70%低的有上海、北京、天津、四川、辽宁,浙江、江苏、吉林、山东、黑龙江10个省、直辖市,其中上海最低,为18.22%。二、15岁至59岁人口比重。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至59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比全国平均水平63.71%高的有北京、四川、上海、辽宁、黑龙江、天津、吉林、浙江、江苏、甘肃、内蒙古、山东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北京最高,为69.25%。  相似文献   

17.
四川家庭婚姻现状:"曾经沧海难为水" 婚龄人口增加,性别比下降 2010年,四川15岁及以上婚龄人口总数为6677.04万人,较2000年增加4.74%,占总人口的比重由2000年的77.41%上升至83.03%.其中,男性3363.20万人,女性3313.84万人,性别比由2000年的105.50下降至101.49. 仍以有配偶为主,但破损家庭比重上升 2010年,四川婚龄人口婚姻状况仍以有配偶为主,占婚龄人口总数的71.30%,但比重较2000年下降5.40个百分点.此外,未婚、离婚、丧偶所占比重分别由2000年的15.40%、1.09%和6.81%上升至19.71%、1.76%和7.23%.  相似文献   

18.
一、劳动力资源的数量现状 1.全市劳动力的资源数量及构成状况 2001年,末达州市总人口为632.41万人,在全省21个市州中居第3位。庞大的总人口中蕴藏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推算,全市劳动力(男16—60岁,女16—55岁)资源总数为382.89万人。占总人口的60.5%。分城乡看,城镇劳动力59.15万人,比重为15.4%;农村劳动力323.74万人,比重为84.6%。分性别看,男性劳动力206.24万人,比重为53.9%;女性176.65万人,比重为46.1%。分年龄看,16—39岁的青壮年劳动力243.40万人,比重为  相似文献   

19.
2004年,成都市人口约占四川省总人口的1/7,而地区生产总值在全省的GDP总量中所占比重为31.84%,研究成都市的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的变化趋势对于四川省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智 《四川省情》2015,(1):48-48
人口红利的消失 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为93727万人,比上年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2%,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这是全国劳动适龄人口第一次出现双下降,意味着多年的人口红利将逐渐趋于消失,传递的信号十分明显,也诱发了对“计划生育政策”评判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