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宜庄李庄在抗战时期,曾成为与重庆,昆明、成都并列的中国四大文化中心,是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重镇。当时李庄的“九宫十八庙”,迁来了国立中央研究院的历电语言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和同济大学等国内第一流的学术机构,云集了傅斯年、梁思成、童第周等一大批有国际影响的第一流知名学者,在这里潜心科研和培育人才。  相似文献   

2.
清明节那天,阿亮去给妈妈扫墓。他来到祭品店,老板热情地拿出一个纸盒说:"给亲人送个iphone5吧。"阿亮逗趣道:"老板,我妈妈是个老太太,这手机她不会用啊。"老板不假思索地说:"所以嘛,乔布斯早就想到了这一点,这才亲自下去教了。"阿亮苦笑了一下,只好付了钱。他刚准备走,老板又突然想起什么,说:"慢着,你还没买手机充电...  相似文献   

3.
宜宾李庄在抗战时期,曾成为与重庆、昆明、成都并列的中国四大文化中心,是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重镇。当时李庄的“九宫十八庙”,迁来了国立中央研究院的历史语言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和同济大学等国内第一流的学术机构,云集了傅斯年、梁思成、童第周等一大批有国际影响的第一流知名学者,在这里潜心科研和培育人才。在此之前,在抗战的困难时期,上海的国立同济大学等机构,已迁五次,仍被日机轰炸威胁,需第六次搬迁到川南一带。当时有些地方已接纳了疏散的人口,拥挤不堪。很多地方自顾不暇,还顾虑外来人口要增加他们供应生…  相似文献   

4.
【正】其实我不太讲旅行或旅游,我常常用的一个字是"出走"。人在一个环境太久了、太熟悉了,就失去他的敏锐度,也失去了创作力的激发,所以需要出走。我70年代在欧洲读书,那时候我写关于文艺复兴的艺术史,老师问我,"你有没有去过意大利?"我说还没有。他说,"你没有在米开朗基罗的雕像  相似文献   

5.
成名之后     
【正】我成名的时候大概26岁,那时还很年轻,刚毕业就服兵役,然后立刻就红了,那时不会想那么多,只是好奇,为什么家里的电话响个不停,为什么拿起电话就有人说:"我们是某某报,我们想采访你。"我那时的心态就是:我从来  相似文献   

6.
【正】父亲是个搓澡工。我已经很大了,也没有人喊我的大名,只是说,他啊,是搓澡工家的小子,学习不赖。即便是在夸我,我也会远远地走开。记得有一年夏天的晚上,我在用水冲凉澡,父亲说:"小子,来,我给你搓搓背!"我有些不冷不热地说:"你给别人搓去吧,我用不着你搓。"说完后,我把剩余的水一下子兜头浇下来,一转身,就进屋去了。黑暗...  相似文献   

7.
爱情不等式     
【正】遇到他那一年,是上高中吧!他从外校转学过来,第一眼看见她,便傻傻地瞅着她乐。考大学之前,他曾偷偷地问过她:"你准备报考哪所大学?我们一起。"她笑,恶作剧地说:"我的成绩那么烂,考上哪儿算哪儿。"他一再追问,她才故作神秘地说:"别告诉别人,我打算报上海的大学。"得此信息,他如获至宝,美滋滋地去了。  相似文献   

8.
开心时刻     
《老同志之友》2021,(3):62-63,33
轻松一笑家长会小龙问爷爷:"家长会上老师都表扬谁了?"爷爷说:"你别和我吹了,还每次考试你都是前几名。"小龙说:"我没说假话,我在班里就是前几名嘛!"爷爷说:"你听着,老师说:‘这次考试前几名的是何亮、魏冰花、张秋颖、陈晓龙,等等。’你是不是在‘等等’里了。"小龙说:"哦,爷爷你走错班级了。"  相似文献   

9.
八点档     
【正】直到他医学院毕业、当完兵,然后进入著名的教学医院当第一年住院医师,并且把第一个月薪水拿给她之前,他从没看过母亲的笑容。他记得那天母亲很认真地看着薪水袋,好久好久之后才自言自语地说:"人家说我这么拖磨,总有一日会出头天……他们都不知道,最悲哀的是你,我是在等你出头天。"他没父亲,没兄弟姊妹,跟  相似文献   

10.
<正>1919年,丁文渊去了瑞士,在楚西里大学学习。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留欧学生监督处秘书曹梁厦。巧的是,曹梁厦是丁文渊二哥丁文江的好友。知悉丁文渊的状况后,曹梁厦对他说:"令兄不是有钱的人,你不应当让他独自负担你的学费。照你的学历,你可以请补官费。他和留学生监督、教育部次长、高等教育司司长都是老朋友,你又符合资格...  相似文献   

11.
自己的苦恼     
【正】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说有个人总是非常苦恼,他听说佛能灭除一切苦难后,就背上行囊去找佛。佛陀听完他的诉说后,对他说:"真正能够解脱你的,只能是你自己。"可那个人不解地说:"可是,心中充满了苦恼和困惑  相似文献   

12.
1986年夏天,我从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系毕业,临行前,系主任韩嘉骏老师说;“你去统计出版社,可以找蒋光远,他是那里的副总编辑,原是从我们系去的,还与你是云南同乡呢。”  相似文献   

13.
【正】早晨,丈夫去上班,和妻子告别的时候,他说:"对不起,有一件事我一直瞒着你。公司最近要裁员,有三分之一的职工要下岗,今天是公布名单的日子,也许我明天就不能再上班了。"妻子心头一怔,怪不得这几天丈夫总是心事重重的样子。但她平静地对丈夫说:"路上小  相似文献   

14.
柔者长寿     
相传,老子有一位知识渊博、对许多问题都有独到见解的老师,名叫常枞。晚年的常枞,有一天病了,老子去看望他,两人便有了一段著名的对话。常枞张开嘴问老子:“你看,我还有牙齿吗?”老子看了看说:“没有了!”常枞吐出舌头问:“那么,还有舌头吗?”老子说:“有,舌头还在。”常枞说:“你懂我的意思吗?”老子思索了一会儿说:“你是说,坚硬的已经掉了,柔软的还在。”常枞高兴地说:“好!好!是这个意思。”于是,老子在老师的启发下,明白了“刚者易折,柔者长存”,“柔弱可胜刚强”的道理。这一传说,十分透彻地表述了硬和软、刚与柔的辩证关系,极富哲理。  相似文献   

15.
儿子的创意     
【正】儿子在家里乱翻我的杂志。突然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因为他经常异想天开,我置之不理。他很郑重地说:"这上面写着一个有关宗教博物馆建筑的创意征文比赛。金牌获得者,免费到日本观光旅游。"说着,把一本海外刊物递给我。我看也不看地说:"关于宗教,你懂得多少?关于建筑,你懂得多少?你还是好好做功课吧。"他毫不气馁地说...  相似文献   

16.
实事求是,语出班固<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表达的是中国古代学人的治学之道.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并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是"就是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相似文献   

17.
游华玲 《晚晴》2020,(4):89-89
糖友身边或多或少都有这种人:你说吃药,他说有副作用;你说打胰岛素,他说会上瘾;你说控制饮食,他说活着还有啥意义;你说加强运动,他说懒得动、没时间。有些病友成天忧心忡忡,觉得命不久矣;有些人过于乐观,不配合治疗;有些人治疗挺积极,但是不用医生开的药,只信"偏方""神药"。  相似文献   

18.
一切都会过去的,一切都会重新开始。你对这个城市说,也对自己说。那还是几个月前。你站在早上七点半的寒风中,在楼下小摊前看老板娘摊圆一张面饼。她一边听从嘱咐放入火腿和肉松,一边同你闲聊:"小姑娘自己在这里住?"你盯着肉松是否足量,搓着手,嫌她啰嗦,回答:"是啊,就等着过年回家了。"你坐地铁去上班,一车厢人挤来挤去。你掏出手机看外卖app,想着中午吃什么。沙拉太素,宫保鸡丁太腻,不如今天就吃个米线锅,你还短暂地想了下健身和攒钱的计划。  相似文献   

19.
这天早饭后,我到松园小区看望我初中时的老同学赵士玲大姐,当我敲开赵大姐家的门,赵大姐的女儿张瑞青边笑着往屋里让我边说:“李姨,今天是松园小区46号楼的袁奶奶百岁大寿,俺妈到袁奶奶家听袁奶奶讲健康长寿的故事去了,我给你沏上茶您先喝着,我去喊俺妈去。”我笑着说:“妮,既然你妈这么爱听健康长寿的故事,那你就陪我到46号楼的……你袁奶奶家,等见了你妈,我和你妈一块儿听,然后你再回来。”  相似文献   

20.
礼物某日,P君到办公用品商店里去买东西。P君问售货员:“我不知道给我的朋友送什么礼物好?”售货员问:“他是干什么的?”P君说:“他是初学写作的。”售货员说:“那就送他一个纸篓吧!”转嫁某日,同事老李与妻子在餐厅里吃饭,不知老李怎么惹恼了妻子,妻子破口大骂:“你这个卑鄙小人….,,全餐厅的人听到后都转过头看着他俩,老李感到尴尬异常,灵机一动说:“你还骂了他别的什么吗?”机关小品一束@黄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