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不起我的最爱》是根据一段真实的感情经历创作而成。讲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杨川平有些伤感:“总是有些遗憾吧,就像歌里唱的——对不起我的最爱。”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我因工作需要踏上了伊拉克这块神奇的土地,并有幸访问了巴格达、巴士拉、摩苏尔等城市,饱览了奇异的阿拉伯风光与美丽的大自然景色。 首都巴格达是阿拉伯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虽曾遭受战争创伤,但如今依然焕发着青春的光彩。作为《一千零一夜》故事的故乡,灿烂的阿拉伯古代文明仍像一方飞毯飞旋在这座“天赐”的都城上空,让人处处感到阿拉伯古代文明的存在及其永不衰竭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顾育豹 《老人天地》2008,(10):45-45
我爱看电影,尤其喜爱体育电影。尽管早期就有了电影《女篮五号》、《女足九号》,如今有了《一个人的奥运会》,但相对于奥运盛事和体坛辉煌成就,我仍感国产体育影视片有些不足。  相似文献   

4.
为了繁荣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教科文组织于今年2月27日到3月1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举行会议,就编辑、出版《阿拉伯百科全书》的机构、要求、规模、人员及经费等进行了讨论,并拟定了初步计划。  相似文献   

5.
从《蓝色生死恋》开始爱上韩剧。当时刚跟男友分手又换了一份比较轻松的工作,晚上闲来无事追着看这部长片。精美的场景,漂亮的主角,环环相扣的情节很快吸引了我。从那以后,我基本上不看国产电视剧了。每天都有不同的电视台播韩剧。有些是八点档,有些十点档,有些甚至十一点才开始。我一部一部追着看,一看就放不下。  相似文献   

6.
舒行 《老人天地》2013,(6):32-32
已故著名电影演员孙道临是个老实人。他的老实体现在他的“牢骚”上。社会公众都知道孙道临塑造过不少令人印像深刻的银幕形像,例如《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李侠、《早春二月》里的肖涧秋……而他为许多外国电影中的配音,甚至比他的银幕形像更令人难忘。其中,首屈一指的非《哈姆雷特》莫属。可恰恰是后者给孙先生添了些许烦恼。他在个人随笔中写道:有些新朋友和我初次见面,谈起对我的印象,首先就称赞我在英国影片《王子复仇记》(即《啥姆雷特》)中的配音,这使我在高兴的同时又感到有些黯然……我也曾拍了几部观众们喜欢的电影,在创作中花费了甚大的气力,为什/厶这些朋友却偏偏先提到《王子复仇记》的配音呢?难道我投入了那么多心血的影片,还抵不上一部外国影片的配音吗?  相似文献   

7.
《婚姻与家庭》杂志,对有些人来说,意味着希望和光明;对有些人来说,意味着温暖和爱。我与《婚姻与家庭》的初识,是在市图书馆阅览室。虽然现在已经记不清当时看的是哪一期的具体什么内容,但是杂志的名字我记住了,这是一份能给婚姻家庭带来幸福的杂志。后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也关注了一些公众号,其中就包括"婚姻与家庭杂志"。在这里,我读到了很多深受启发的文章,使自己的心灵获得了成长。  相似文献   

8.
巴格达的夜晚是迷人的,夜晚的底格里斯河更加迷人。它曲曲弯弯,由北而南,穿过灯火辉煌的巴格达,像一缕轻纱飘忽在珠摇翠闪的丽人腰间,把巴格达打扮得风姿绰约、妩媚动人。暑退凉生,华灯初上。我和几位伊拉克朋友穿过共和国桥来到艾布·努瓦斯大街,这是一条十余里长的滨河街道。沿街傍河的绿树荫下,花草丛中,设计新颖的餐厅、酒馆、娱乐室和儿童运动场,错落有致,别开生面。每当日落带走  相似文献   

9.
巴格达条约组织是五十年代国际舞台上昙花一现的军事、政治集团,前后维持了不到四年。在它垮台后不久,有人就评论道:“近来外交史上几乎没有其他什么联盟象巴格达条约那样,对所有参加各方都是不必要、无效和有害的。”回顾巴格达条约组织形成的背景,原因和过程,我们会感到这一看法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10.
《齐人物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的诞生源自现代传媒,具体说,是《书屋》杂志的精心策划。这一点有些类似于人工授精的试管婴儿,其基因的暖昧、肺活量的可疑一望可知。第一次在《书屋》杂志捧读《齐人物论》首篇,我便大吃一惊。让我惊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个男性。在我的手中,是一本关于女性问题的书:《关于性别的追问》。我翻开书,阅读;合上书,思考。正如女性有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一样,男性也有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在社会中,男性也有不同的角色。男性怎样看女性,这要由男性的不同角色决定,不能一概而论。这是就一个人而言。众多的人,更有不同的层面。但《追问》给我的感觉是作者似乎想给出一些定义,对“女人”,对“女性美”……尽管封面上就有作者引用的雨果《九三年》中的名句“我说的是平等,我没有说相同”,但我读完书,还是有些疑惑:作者是倡导平等,还是倡导相同?作家、女作家,诗人、…  相似文献   

12.
《社会观察》:您很早就提出了“中国崛起”的概念,对此您有怎样的思考?阎学通:1998年我出了《中国崛起国际环境评估》一书,当时很多人质疑中国是不是个崛起国?中国有崛起的条件吗?等等。有些同志认为我这个提法不好,第一个理由是说中国崛起不符合事实;第二理由是说中国崛起会把美国的战略压力引到我们身上来。  相似文献   

13.
巴格达城建于公元762年,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巴格达的造型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它起源于公元前2000多年的巴比伦时期,当时人们制作的艺术塑像主要是用于祭祀的图腾偶像。时至今日,巴格达人对这种艺术仍十分钟爱。步行在巴格达街上,可见到各种艺术雕像,表现的大多是阿拉伯民族英雄、著名学者或《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 在巴格达市中心有一尊约6米高的石雕塑像——巴格达城的缔造者曼苏尔。曼苏尔是阿拔斯朝第二任哈里发,在位期间,阿拉伯帝国繁荣昌盛,闻名遐迩。 在喧闹的萨敦街上,有一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故事的雕塑。这组雕像全部用铜铸成,其中少女卡赫拉曼的塑像高3.2米,40个水罐大小不等,大的高3米、小的不足1米。  相似文献   

14.
戴海 《老年人》2008,(4):28-28
《论老年》是个好题目,大有文章可做。欧洲有些思想家、文学家先后以此为题,写过许多饱含人生智慧的文章。我所读到最古老的一篇,当数西塞罗的《论老年》。  相似文献   

15.
我从小就喜欢文学,年轻时喜欢读巴金的长篇《家》、《春》、《秋》,老了则读巴金的《真言集》,百读不厌。他是我反省自己灵魂的大百科书。与此同时,小时候我最喜欢读闻一多的诗,如闻一多《青少年时代诗文集》、《红烛》、《死水》、《洗衣歌》、《七子之歌》;老了,就抱着《闻一多全集》和《闻一多选集》,一部部地啃,其乐无穷。于是,在我第一次患癌症晚期,被判"死刑"后,以及第二次癌症全面复发,又被  相似文献   

16.
《社会学家茶座》2007,(4):159-160
美军攻打伊拉克时,为什么巴格达没有出现人们预料中的抵抗?这是当年很多关注伊拉克战争的民众所关心的一个不解之谜。由新华社首席记者聂晓阳撰写的战地采访《为历史流泪——亲历战后伊拉克》一书,采访和整理了伊拉克人自己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现代交际》2007,(6):28-28
1尽管司马迁多次遭受宫刑,但他忍受住一次又一次的痛苦,还是以顽强的毅力写出了伟大的《史记》。老刘:金庸小说中有些人的名字很有意思。譬如王重阳。2我的爸爸就像亲人一样爱我。老刘:也许难能,才最为可贵。3太阳离我们越来越近,像一个金黄的油饼。老刘: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作文多用比喻句才能得高分。  相似文献   

18.
徐炯权 《老年人》2015,(3):18-20
"我是刘赵黔,刘是文刀刘,赵是赵钱孙李的赵,黔是黔驴技穷的黔。一听就知道我爸爸姓刘,我妈妈姓赵,我生于贵州。讲话快了点吧?哈哈,快是我最大的特点。"一见面,刘赵黔就这样自我调侃道。刘赵黔,著名花鼓戏表演艺术家,人称花鼓戏表演"天后"。年纪大一点的人都看过她在《野鸭洲》、《三里湾》、《牛多喜坐轿》、《乡里警察》等剧中饰演的泼辣角色;年轻人  相似文献   

19.
风流滑子     
去年某出版社出的一本自传体小说《七九河开》风靡文坛,其作者滑国璋,我大学同窗,同学们昵称他为“滑子”。 大学时,滑子和我同室。一间十来平米的小屋塞八个人,上下铺,有些拥挤,但没人抱怨。因为那是60年代初,60年代的人容易满足。记得我和滑子都在临窗的上铺,中间也就一米来宽的距离,伸手就能互相你递我拿,有时还可以迈过腿去,跑到对方的铺上。  相似文献   

20.
据《巴格达地方志》一书记载,八十年前,巴格达人还未见过茶叶。但今天,喝茶已是伊拉克人日常必不可少的,也是款待客人的主要方式。伊拉克人习惯喝煮红茶。在家里一般由家庭主妇煮茶,她们将茶叶放入茶壶,冲上水,放到炉上煮,待茶水颜色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