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英语课堂语码转换有其特殊的语境与语用功能,是教师在课堂上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而使用的一种策略。教师进行语码转换的过程是有意识的根据语境对语言做出选择的过程,语码转换不仅应该顺应了课堂语言现实,也应该顺应教师规约和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现实。  相似文献   

2.
实验语音学对现代蒙古语语音、语调教学影响显著。在语音教学方面,通过语音的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更准确的测定现代蒙古语中元音和辅音的准确发音部位、音节的类型以及方言差异问题。在语调教学方面,语音的实验能够揭示现代蒙古语语音的超音段特征,即语调特征。我们应该努力把传统语音教学与语音的实验研究这两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并提高蒙古语言研究的水平和教学质量,拓展蒙古语言研究领域,培养蒙古族语言研究和言语工程所需人才,更好地为蒙古族地区的经济和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达斡尔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达斡尔语担负着延续和传递达斡尔民族历史、文化的重任。达斡尔语借用汉语借词,不仅是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更是必然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对达斡尔语中的汉语借词进行分类,并研究其借用方式及借入过程中与母语互动产生的变化,有助于达斡尔族语言的保护,促进达斡尔民族的对外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4.
李永斌 《中国藏学》2016,(1):195-204
拉萨社区的调查表明,汉藏语码混用现象存在于汉藏双语人群,体现了下意识混用、追求语言简洁和准确感、委婉和风趣意味、话题顺应等语言风格,是汉藏文化接触中的吸收和交融,并主要源于表达自然的需要,与文化教育和职业家庭等背景、学术科学语码使用、体现合理和权威、补充或强调某种意义等相关。汉藏语码混用范围不广,只在词汇插入、语用功能上有比较意义,能够反映说话人的相关社会特征,尚无藏语本身结构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张迅 《民族论坛》2010,(3):53-55
预制语块的文化因素研究是把语言与文化的研究,引向跨时间、全方位、多视角的对比研究,语块的形成与其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在语言交际中,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因素上的共通性与差异性对英语预制语言的习得有着正负二方面迁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关于石化现象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二语习得研究领城的关注,但诸多研究多限于语言结构方面,其理论的完整性仍有待探讨。中介语是用来描述介于二语学习者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一种非连续性的语言体系,中介语的石化是第二语言习得区别于母语习得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中介语石化的内部机制进行探索,即认知心理机制、神经生理机制和社会情感因素,以求对汉语环境中外语的教与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金初“因辽旧俗” ,官制更是“踵辽官名” ,因此《金史》中有许多官名与《辽史》相同。本文通过对《辽史》、《金史》相关官名的考察 ,证以女真语词义 ,探知了《辽史》所载契丹语官名的内涵。明了这些契丹、女真语官名的本义 ,不仅可以为辽金史的研究提供根据 ,而且还可为两种语言尤其是契丹语研究提供资料 ,从而推动阿尔泰语系古代语言的研究和蒙古语族语言史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作者利用第二手语文资料对康家话的词汇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其词法形态在保安语中的对应形式作了探索。得出了康家话与保安语在语法方面的关系,总体上要比跟蒙古语族的其它语言更接近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语际活动。翻译离不开语言的转换,但远比单纯的语言转换要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语言反映文化,而且受文化的制约。本文初步探讨了翻译的文化现象。本文谈到了以往“翻译”定义中缺少文化的体现。列举一些词、词组、句子,通过英汉对比来探讨它们中存在的一些文化现象,论述了语言中所含的文化现象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语言接触影响是一个历时的、自然的动态过程,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本文以青海汉话和青海蒙古语的关系为例,认为所谓"源语"和"受语"关系是可变的,语言接触影响的概念涵盖了方言与方言之间、方言与语言之间、语言与语言之间的相互辐射、相互交织的一种复杂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主述位结构运用于源语语篇翻译中作为探索翻译途径的重要方法,通过从主述位结构分析源语语篇的结构模式及探讨翻译的规律性,旨在揭示语言的内在联系,建立双语转换的可选性和合理性,最终达到语言的沟通与连接.  相似文献   

12.
语用失误指的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因没有达到完满的交际效果而出现的差错.中国学生在使用英语语言时存在大量的语用失误.论文从对比、分析英汉语用失误现象入手,讨论了称呼语、招呼语、委婉语、礼貌准则等方面的语用失误.通过对比分析英汉语言的各自特性,及不同语言的各自特点,以顺应差异,防止表达失误,从而达到正确运用语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承载人类文明与传播社会文化的方式之一,其产生与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变迁与进步息息相关。语言的日益多样化促进了社会成员、组织群体间的交流,同时社会的日新月异也极大地丰富了语言。混合型微信潮语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话语,呈现出鲜明的语言特色与时代印记。文章运用结合语言学中的语域理论,从语场、语旨和语式的角度分析了语域变量对混合型微信潮语这一语言现象的影响,旨在研究语域三变量如何在混合型微信潮语中发挥作用,从而实现更好的网络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土族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与蒙古语有密切的渊源关系,与中世纪蒙古语相当接近。本文就无音a在土族语和《蒙古秘史》语中的对应关系作了较为全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5.
蒙古语书面语非词首音节的短元音在现代蒙古语口语中有弱化以至脱落现象。关于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大多数学者认为与蒙古语的重音位置有关,蒙古语词重音在词首音节,所以词首音节短元音发音清晰响亮,非词首音节短元音就弱化以至脱落。现代蒙古语口语非词首音节的短元音弱化以至脱落,主要与它们辨义功能的消失有关。  相似文献   

16.
社会文化语境、心理认知模式对商务英语语篇构建有一定影响.社会文化语境对商务语篇构建的影响,表现为商务英语语篇具有平等性、灵活性和说服性等文化特征;而商务语篇中的正式辞令、指示性代词、委婉语等语言特征体现出交际者的认知心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保安语的词汇同蒙古语族其他所有语言的词汇一样,由固有词和借词两部分组成。固有词包括与蒙古语或蒙古语族其它语言同出一源的词、独有的词以及在这些词基础上形成的派生词和合成词。调查结果表明,保安语是我国蒙古语族诸语言中拥有与蒙古语同源词数量最少的一种语言。拿借词的情况来看,在蒙古语族诸语言方言中,保安语年都乎话拥有藏语借词最多,保安语干河滩话拥有汉语借词最多。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回族经堂语中方位词"上"、语气助词"着"及倒序式的造词方式进行了讨论,认为它们与元明时期的"汉儿言语"存在着极为相似的情况。所谓"汉儿言语",是指由于受蒙古语言影响,在元代以元大都为中心,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汉语口语。从经堂语与元明"汉儿言语"语法形式的相似性方面,可以对其语言形成年代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9.
过渡语僵化现象及心理认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过渡语僵化现象的产生、分类的原因以及导致过渡语僵化产生的心理认知进行分析,认为僵化作为过渡语最明显的特征,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个核心话题.过渡语在向目的语过渡的任何阶段都会产生僵化现象.过渡语僵化严重阻碍其向目的语过渡的进程,影响了学习者对目的语的熟练掌握.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教学应重视文化教学,注重语言与非语言中的文化现象.由于在蒙古族英语教学中片面地灌输西方文化知识,民族传统文化缺失现象严重.本文分析了我国文化教学研究现状,提出"母语文化"在蒙古族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及缺失现象,对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蒙古族学生"母语文化"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