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鹿鹿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3):128-133
20世纪初期,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下,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深受四权压迫的中国女性也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女性解放运动,为自己的基本权利和社会地位进行了全面而彻底的斗争,在婚恋自主、平等教育、参政议政、平等就业、劳动权益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她们的革命热情和斗争精神对后世的女权主义者为女性人权的努力奋斗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周春英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3):18-22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鲁迅为首的乡土小说作家,高举“妇女解放”的大旗,关注妇女命运,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以往的研究成果多是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分析这些形象,重视她们所受的阶级压迫,很少关注这些女性内心自主反抗意识的萌动.其实这些女性形象不仅仅是被动的受压迫者,她们也有一些主动的反抗意识和行为.文章运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对这些意识和行为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3.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7):528-532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女性在工业化的作用下逐渐地走出家门,大量的女性参加到各行各业的社会工作中,女性职业群体出现。这一现象是当时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工业化是女性职业群体出现的必要条件;其次,教育改革是女性职业群体壮大的客观推动力;同时,妇女运动是女性职业群体不断壮大的内在推动力;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女性职业群体兴起的契机。 相似文献
4.
陈文联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3(5):123-128
争自由、谋自立,是近代妇女觉醒的重要标志,20世纪初年,伴随着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深受欧风美雨浸润的先进女性,积极吁请女性自立,把女性自立与男女平权、强国安民联系起来,对女性自立自强之途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可贵的实践,由此形成了富有时代气息的女性自立观;近代女性自立观的确立,是对传统“妇功”观的有力否定,它不仅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至今仍不失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晓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1):113-120
陕西的女性文学有着悠久的传统,20世纪以来,陕西女性文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延安时期以丁玲为代表的女性作家的创作是陕西女性文学的辉煌。20世纪下半叶到21世纪初,陕西的女性作家曾出不穷,在文学的各个领域都有突出的创作成就,这其中,更有60、70年代出生的一批青年女作家创作势头强劲,展现出不凡的艺术功力。但是,陕西女性文学的声音还比较微弱,陕西女性作家无论所达到的艺术高度还是所形成的文学影响力与陕西男性作家还存在较大差距。陕西女性文学要获得更大成就,就要强化女性意识,更新创作观念,在题材上扬长避短,在艺术上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6.
盛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86-87
香港女性作家小说创作在香港文坛上独树一帜,在中国文坛更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发展史。本文在历史的框架下,从与大陆女性文学关系以及女性作家群体变化的角度,结合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及其作品,评述了20世纪香港女性小说创作发展,将其划分为三个时期:萌芽期、发展期和繁荣期。 相似文献
7.
萧红与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元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6(6):51-56
萧红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与冰心、丁玲、张爱玲等作家相比,其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主要表现为三点第一,没有局限于知识女性的狭窄视野,避免陷入女性文学的精英主义误区,自觉为中国最广大下层女性代言,执著关注中国下层妇女的生存状态和人生悲剧;第二,始终如一地坚持以女性视角和女性生命体验来描绘普通女性生存真相并对她们寄寓着深切悲悯,体现出独立、清醒、深刻的现代女性意识;第三,拓展、丰富、深化了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表现内涵,提高了其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8.
蒋玲凤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7-102
乡村女性作为20世纪乡土小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她们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的遵从者,但是在新思想、新潮流的影响下,她们一步一步地从封建礼教中挣脱出来。然而,相比于同时期的都市女性,这群来自底层的女性身上显然少了些许自觉性,她们是逐步地“被解放”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乡村社会的各个领域也呈现出从未有的复杂多元,进而呈现在我们视野中的乡村女性已然是血肉丰满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论英国19世纪女性小说家创作的道德关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英国19世纪社会文化生活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勃朗特姐妹等一批女性作家以特有的感性注意到了那个时代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贵族阶级正逐渐走向没落,却依然在社会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反映到道德层面,表现为对"门第观念"和"绅士概念"的推崇;而上升中的中产阶级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两面性,一方面遵从并内化贵族道德观念,另一方面也试图倡导有利于自己发展的道德取向,如对劳动的重视、倡导自控和自助观念以及对体面生活的希望与追求;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地位注定了他们只能沦为他人思想观念的模仿者、实践者,注定了他们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失语症"患者命运.英国19世纪涌现的众多女性小说家透过现实主义的外衣,展现出一幅幅独具特色的道德图景,彰显了共同的道德关怀,为后人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提供了鲜活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刘传霞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5):23-25
五四以来女作家走进了历史女性叙事的行列,打破了男性独霸历史叙事的局面,女性对自身历史的叙述,不仅使女性群体获得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权力,而且也构成了对男权话语的挑战、修正、颠覆、补充。在这百年中,女作家对历史女性的叙述与阐释也受社会风潮、时代话语的规约,但是,对女性命运的关切和自我主体的探索始终是女作家历史叙事的中心。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中国的性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梅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1,38(1)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性教育始于20世纪初,而不是60年代中期。教育界率先以学校为主,进行开拓性的研究和实践。 1920年潘公展编译 Bigelow著 Sex Education,为最早翻译成册的性学专著。此外报刊也发表了甚多的性教育和节育的文章;《教育杂志》、《妇女杂志》等还发行了性教育和节育专号。到1937年仅性教育书籍已近100种。1922年新学制颁布后,教育部在《学校卫生实施方案》和师范等学校的课程标准中,均规定有性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无政府主义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五四运动前后曾一度盛行,特别是在广州,在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中,无政府主义曾独占鳌头,影响甚广,不仅是一种社会思潮,而且发展为一种社会政治运动。 相似文献
13.
1907年8月,日本在东北朝鲜族最大的聚居区龙井设立“统监府间岛派出所”之后,便开始进行对朝鲜族的教育渗透,以便最大限度地“怀柔”和利用朝鲜族扩大对东北的侵略。20世纪初,日本对朝鲜族的教育侵略,主要是通过殖民主义教育机关及补助学堂的设立、殖民主义教育政策的推行、对朝鲜族民族主义教育机关的控制与取缔等途径来进行的,而且其教育宗旨始终未离“忠良臣民之养成”的殖民主义教育之谱。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中,20世纪早期是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速度快、影响迅猛,传播的特点十分鲜明。因此,探求20世纪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对于探求中国社会发展规律,使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发挥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帅彦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3):76-79
周作人作为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复杂知识分子个体,有着分裂的精神层面和转型期的情感裂伤,具体表现为无根的焦虑、价值选择的焦虑和无意义的焦虑。而其无意义焦虑的根源在于周作人一贯的历史循环论。 相似文献
16.
郑崧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5):49-53
主要探讨孔勃改革的深层原因、性质和影响.作者认为,改革是19世纪法国共和派反对教权主义的延续,是激进派的政治斗争策略.改革导致的政教分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解散教团和关闭教团学校却是过激的. 相似文献
17.
商团是一个代表工商业主利益的自治性社会团体,在近代重要商埠承担了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治安的职能。近代无锡商团以其实力、作为和影响而具有典型意义。商团成立之初即参加辛亥光复行动,但这只是部分团员的主动行为,而不是商团组织本身的职责。1927年,商团参与攻打总工会和工人纠察队,成为被国民党右派利用的工具,但它没有也不可能因此改变社会团体的性质。近代商团履行公共职能的实践表明,表达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协调利益矛盾和冲突,有待于建立有效的民主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王春芳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6):135-138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文化造就了男权中心的社会文化,这种文化导致了女性的物化和异化。随着五四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发展,一批受过新思想洗礼的新女性开始觉醒,她们发现了自我的存在,在反封建的斗争中张扬自我。这是人的发现阶段。伴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走向革命的女性在广泛参与革命与社会活动的同时,也日趋丧失性别意识而成为中性化的人。性别异化在文革中发展到了极至。文革结束以来,女性作家的女性意识全面复苏,她们在完成了对五四精神回归的起点上起步,加之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引进,她们对两性关系的思考,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