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说《毒瘾难戒》是当代著名小说家海伦加纳的代表作。该小说以女主人翁诺拉的情感纠葛为主线,反映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现代女性中边缘化人物的生活与思想状态。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对小说进行解读:现代女性身份的主人翁虽然获得了追求爱情的权利,却陷入面对情人与丈夫情感纠结的两难抉择中,同时还不得不承担独自抚养孩子的重担。小说的社会意义在于揭露了现代女性中边缘化人物单身母亲生活的艰辛,表达了女性追求纯真爱情的强烈愿望,探究了现代女性在情感逆境中的困惑。  相似文献   

2.
小说《毒瘾难戒》是当代著名小说家海伦加纳的代表作.该小说以女主人翁诺拉的情感纠葛为主线,反映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现代女性中边缘化人物的生活与思想状态.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对小说进行解读:现代女性身份的主人翁虽然获得了追求爱情的权利,却陷入面对情人与丈夫情感纠结的两难抉择中,同时还不得不承担独自抚养孩子的重担.小说的社会意义在于揭露了现代女性中边缘化人物单身母亲生活的艰辛,表达了女性追求纯真爱情的强烈愿望,探究了现代女性在情感逆境中的困惑.  相似文献   

3.
拥有女性视角的网络穿越小说的崛起成为一股新的文学力量。小说中注重表观女性对话语权的争取,尊重价值标准,体现了当代女性自我认同的复苏,对爱情和事业的双重追求表达了当代女性的价值标准,女性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在小说中也获得了宣泄。但是,传统的男性话语权仍然在虚拟社会中占主导地位。从根本上讲,女性意识的完全觉醒依旧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4.
在空间叙事理论的框架下,分析多丽丝.莱辛晚年的代表作品《又来了,爱情》。小说运用空间重构推进情节的发展,通过日记、绘画和音乐构建一个三维立体空间塑造朱莉.韦龙这个人物形象,并营造心理空间描写女主人公萨拉的精神世界,反映老年女性对爱情的渴望,从而表达莱辛一贯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5.
海岩小说结构独特,齐头并进的双线索、充满悬念的故事情节和留有想象空间的情节空白增添了作品的可读性;爱情悲剧、女性悲剧的叙说令小说充满浓郁的悲剧色彩;此外,对人性的深入探讨也是海岩小说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颓废而又毫无出路,挣扎来去,摆脱不了道德与金钱的双重枷锁,难以避免情感的悲剧.张爱玲小说的主题也是女性文学的永恒主题--无非金钱与爱情.张爱玲与当代女性作家都没有解决女性的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往的评论大多倾向于发现亦舒小说女性形象强烈的独立意识,本文认为,在亦舒的小说中,这种独立意识是作者强加于人物身上的,这些女性形象实际上没有真正的独立意识,特别是把放弃爱情作为女性独立的一个重要标识,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8.
程青的小说《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是一幅当代爱情的经典画卷。作者以女性的视角扫描了文化女人的情感世界,以略带嘲讽的语言揭示了“后爱情”的变幻无常和情不由己。轻松的笔调既解构了当代人带有游戏色彩的爱情生活,又从本质上剖析了“后爱情”忽略女性智慧、拆除责任心的客观效果,使读者对当世的爱情故事有了形象与理性的认知。  相似文献   

9.
私小说是由日本传入中国的一种独特的小说形式,在中国当代文坛,陈染的作品充分体现了私小说强调自我暴露和自我书写的特点。作为女性作家,其小说《无处告别》《破开》《私人生活》等多部作品都对女性自我进行了深度书写,并涉及到同性情感这一边缘性的敏感私密的话题。陈染在作品中试图打破性别界限,从爱情本身出发,并力图消解加之于爱情上的外在因素,以一种超性别意识赋予了同性情感以合理性。陈染以同性恋小说拓宽了私小说的题材,也奠定了陈染在私小说创作领域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小说<井>是澳大利亚当代著名小说家伊丽莎白·乔利的一部重要著作,反映了边缘化人物的生活和思想状态.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从三个方面对小说进行解读:女性与父权的对立和屈从,女性与男性的对立和反叛,女性与自我的认同与分裂.小说的社会意义在于揭露了男权中心文化体系对女性的压制和迫害,表达了女性追求平等和自我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1.
作为山西的70后作家,葛水平的创作聚焦于自己故乡的乡村。她小说中的乡村书写,通过对乡村女性生存境遇的多重审视,揭示了女性的工具角色和失语状态;叙述乡村女性情欲的无忌展示,表达她们对性的要求以及对爱情的追求;其对乡土历史女性的日常生活书写也为女性乡土书写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表达方式和论说空间。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进步,当女性对于爱情的直面、探讨和表达日趋深入的时候,因心理和观念的滞后而带来的爱情问题或悲剧故事当大大减少,但是,当看到当代一些女作家的小说的时候,我发现我的估计太过乐观了,一些传统观念作为一种文化心理积淀持久而又深刻,至今仍然是笼罩在一些女性心灵上的厚重阴影,而且阻止了她们对爱情的正视和追求幸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当代著名作家考林·麦卡洛的代表作,这部史诗般的家世小说通过荆棘鸟的传说,讲述了克利里家族三代女性追求爱情与命运抗争的过程.文章试图通过分析玫瑰与荆棘在小说中的描写运用,探析小说的主题与现实意义,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小说的深刻寓意.  相似文献   

14.
网络言情小说是平民女性作者与读者共同营造的爱情乌托邦。它充分表达了当代女性对爱情和婚姻的想象与期待。在网络言情小说中,女性虽然在两性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男性却是这一女性主体意识建构体系中的评价主体;作者和读者试图通过对男性的想象性塑造和对弃妇人生的重新书写来冲破男性话语对女性的束缚;众多女性对自我身体的描摹和对自我情欲的确认是当代女性对自我的重新审视和认识。网络言情小说作者有意识地让女性掌握话语权,让女性在自我言说的过程中实现对自我主体性的重新审视和确认。网络言情小说是当代女性婚恋观的大众言说,也是女性在两性关系中对自我定位的勇敢探索。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澳大利亚女性主义先驱凯瑟琳.海伦.斯彭斯于1854年创作发表了澳洲第一部女性小说《克拉拉.莫里森》,它通过故事中的女性人物塑造,表现了殖民时期澳洲女性的三种婚恋观,反映了女作者对爱情与婚姻的独特思考。虽然被历史尘封已久,这部小说近年来多次再版,在当下新的历史语境中,仍能引起很多女性读者的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当代女性小说的发展过程中,其语言创造起到了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对语言的表达与修辞方式,是女性小说写作成为可能的关键所在。笔者就此分三个阶段阐述了当代女性小说范式的演变:嵌入男性词语世界并力图取得认同;与男性词语世界进行"破开",专注于女性自我的语言建构;回归词语世界本身,重新审视两性的现实与经验世界。梳理当代女性小说范式的递嬗演进,有助于深刻把握当代女性小说的实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从哈代的三部小说《还乡》、《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中的女主人公游苔莎、苔丝、淑所遭遇的爱情悲剧来反观作者的女性观:作为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对于女性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强烈愿望及所遭受到的社会和环境的压制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而另一方面,哈代的女性观虽具有超越时代性,但依旧未能从本质上揭露造成女性悲剧的社会原因,也尚未指出明确的改造道路。哈代笔下的女性大都难逃悲惨的命运,常给读者留下“幻灭”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多丽丝·莱辛的晚年作品《又来了,爱情》,描述了殖民地庄园主私生女朱莉和老年女编剧萨拉各自的爱情纠葛。小说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揭露了父权社会对女性和自然的压抑与掠夺,并希望建立一种男性、女性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模式。  相似文献   

19.
明代后期出现的英雄传奇小说《杨家府演义》和《北宋志传》,比较系统地描写了一组巾帼英雄群像,这在中国小说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具有首创意义。与之前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和之后的《儿女英雄传》、《黄绣球》中的女性形象做比较,“杨家将”小说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英勇善战、智谋出众,大胆追求婚姻自主爱情幸福,对男女平等的追求等性格,为中国古代小说女性人物画廊增添了一组光彩夺目的巾帼英雄群像。  相似文献   

20.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以其崭新的爱情价值理念、异乎寻常的爱情经历和强烈的女性意识,打动了不同国度、不同时代读者的心,因而产生了跨世纪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