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30年来,Z市基督教经历了80年代的恢复发展、90年代的快速发展及21世纪前10年的稳步发展3个阶段。本文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从信徒构成、教会组织、神学教育等几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Z市基督教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客观表述,基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医疗保障条件的改善及传统宗教的发展,对本地区基督教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大致的预判。  相似文献   

2.
自1979年后,基督教活动人数在武汉市有一定的增加,尤其是农村教徒人数增加较快。其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城区,纵观全省乃至全国的基督教发展情况亦是如此。近几年来,为什么基督教在武汉市农村发展较快,农村教徒人数的大量增加易出现哪些问题?在对农村宗教活动的管理中我们应注意什么?本文拟就武汉市基督教的发展情况谈些看法。一、要分析农村教徒发展较快的原因在1979年,武汉市基督教徒约有5000人,其中在市所辖的四个郊县巾仅有基督教徒200  相似文献   

3.
<正>2012年大年初五,Z市某企业总经理M像往常一样走进自己的公司,开始一天的事务。M在9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经济开发的大浪潮下白手起家创立了这间公司,10多年来将企业由一开始的酒水饮料零售逐渐发展为Z市酒水企业的领头人,员工数量达到60人左右,代理数个知名品牌。然而,在生意场上春风得意的M最近却觉得有些力不从心,因为公司里面似乎出现了一些不安分的因子,令他不得不忧心。早晨8点,公司的人力资源实习生向M汇报了去各分店调  相似文献   

4.
就《中华归主--中国基督教事业统计》一书中提供的有关资料,对20世纪20年代甘肃省基督教状况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与当时基督教发达的省份作了比较,得出了当时甘肃基督教各项事业的发展远落后于中国绝大多数省份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对当时甘肃基督教发展缓慢的原因作了深入探讨,并认为它对今天甘肃基督教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降,基督教福音慈善事业不断得到发展.1939年代末至1950年代中期,边疆服务运动在川西区开展的病灾诊治、农业灾害治理、戒除烟毒等活动卓有成效.基督教在川西的赈灾对当地民众破除迷信、相信科学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政府与边地的紧张关系,使边民对政府的信任度增强;同时还对改善藏传佛教与基督教之间在川西的关系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非基督教运动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从十九世纪中叶到本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对我国政治、经济侵略的深入,基督教会势力也得到飞速发展。据一九二三年中国基督教教会年鉴报告:“基督教在全国一千零七十三县中,没有占据的只有一百二十六县,其余都树了基督教的旗帜”。二十年代初,基督教(包括新旧教)在中国的信徒总数达到二百多万。教会在中国所办的学校更是取得惊人的发展。一八八九年,教会学校学生总数为16,838人,一九二○年则为245,049人,三十年中学生数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督教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信教群众急剧增加,影响也与日俱增。豫西渑池县是基督教传播较快的地区之一,教堂数量和信徒人数迅速上升,由此对当地社会及民众的家庭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实地调查发现基督教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互助保障、社会风俗习惯的更新等方面有较大的积极作用。基督教的内向传播性使信教带来的角色冲突和价值观冲突对民众家庭关系产生了明显张力、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被推上了基督教大学的领导岗位。在前途既不易推测,也无所依凭的情况下,各基督教大学华人校长结合自身成长经历、所在学校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思想及实践。但又因他们所处环境的特殊性、时代背景的影响,他们又有着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那就是创办中国的基督教大学。正因为如此,他们推动了基督教大学的中国化发展,为西方教育模式的本土化发展、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基督教在成都地区有过两次大发展时期。从地方史角度,分析基督教的两个发展时期和传播特点及其作用,有利于我们科学地认识基督教,特别是有利于我们科学地评价基督教在成都地区传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宗教使用网络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宗教在线研究最早应该在1995年,其中主要是对基督教网络传播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有抽样与统计、内容分析、量化对比、田野调查和采访等。关注的前沿问题主要包括基督教网络传播的工具空间、基督教网络组织形态、基督教网络移民、基督教抵制网络传播、基督教网络传播与宗教权威、基督教网络传播与宗教虔诚、基督教网络传播与宗教修辞、基督教网络传播与宗教身份、基督教网络传播与宗教价值等九个方面。这些研究通过对照线上宗教和线下宗教,认为权力、权威和控制问题已经影响到宗教团体的核心利益与价值,在线活动在信仰和实践方面正在挑战传统宗教。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在中国本色化是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中国基督教的正确选择。广东基督教的传入时间最早 ,教派众多 ,又处于先进思潮不断萌发的地区 ,外界对其自立与本色化的要求也更加强烈。广东基督徒的民族意识、自立意识强 ,在上世纪 2 0年代开始的本色化运动之前 ,广东就已有了不少华人自立教会。在 2 0年代的反教风潮中 ,广东基督教界进行了护教意义上的积极回应 ,并自我反省 ,开始了本色化运动。广东基督教本色化运动的最大成果是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的成立 ,它为广东基督教的本色化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有力地推动了广东教会的本色化进程。文章试图通过对广东基督教本色化运动的全过程的考察 ,说明这一运动是广东基督教界爱国爱教的具体体现 ,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传入我国朝鲜族聚居地区已近150年,期间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基督教在朝鲜族社会早期形成了一种以传教士为中心的小群体扩散性传播发展,部分朝鲜族民众与传教士的日常生活交往形成了对外来宗教的尝试性体验、简单仪式参与及所属基督徒群体自身的身份认同。此后随着众多小群体的发展,更多政治权力涉入逐渐发展起来的基督教教会组织中,基督教在朝鲜族地方性社会进入了以教会组织为依托的聚合性发展阶段。此阶段伴随政治权力的涉入,先后经历了委身发展及非自觉发展阶段到至今已显现出理性化信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日本基督教在其发生、发展的进程中,经历了一个非常坎坷曲折的历史过程.它的兴衰、发展,紧紧伴随着日本的近现代发展史.对这些问题的了解,有助于人们从一个较深的层面去认识日本政治社会,认识近现代日本人的宗教心理和思想精神面貌.本文从日本基督教的历史渊源和现状,日本基督教的区域分布及流派和日本基督教的状况分析三个方面,给予了较详细的阐述,以使人们对日本基督教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4.
纵观基督新教在华传播过程,大体可分为缓慢发展、独立自主自办、快速膨胀及较平稳发展四个时期。当前我国基督教发展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并在立足当前基督教在华发展现状、客观评析基督教未来走势的基础上,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20年代中国曾发生了轰轰烈烈的以基督教为对象的批判运动和空前规模的讨论,但当时中国的知识界与学者们对基督教的批判,并没有对信仰本身构成多大的威胁,同样,基督教也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影响到中国现代思想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介绍基督教人文主义的来源,及其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发展状况。借解读当时最典型的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科尔特及莫尔的思想,显示基督教人文主义结合基督教义、人文主义思想和古典文化发挥原始基督教教导等原则改造社会的特点。详细分析了莫尔基督教人文思想的来源,探究了"基督教人文主义者"的内涵及形成原因。通过比较对莫尔《乌托邦》对私有制的批判和对公有制的推崇,从两方面显示了基督教人文主义思想对莫尔公有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老舍置于上世纪 2 0年代初基督教“本色化”运动的背景下 ,探讨他早年皈依基督教的心理因素及社会角色意识 ,并论述他在这场运动中所体现出的宗教虔诚及对神学理论的积极探讨 ,以展示老舍与基督教的真实关系及所曾受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口述研究方法,以汕头淑德女校的发展演变历程为例,分析近代汕头基督教会女校的特点,讨论在20世纪20年代非基督教运动和收回教育权事件上,位于政治边缘地区的汕头基督教会女校学生对民族主义思潮的不同回应及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后,基督教逐步从中国沿海传播到新疆,这与基督教全球化运动、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侵略、人口迁徙、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暂时安定的社会环境不无关系。然而新疆浓厚的伊斯兰教传统、交通的闭塞、传教士的不光彩角色以及20世纪30年代新疆社会的动荡不安最终导致基督教传教失败。只有综合分析政治、地理和文化等各方面因素,才能对近代基督教传入新疆及传教失败的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华西浸礼会是近代基督教在四川的较大派别之一.它于1889年传入四川宜宾,经过曲折的发展,建立起宜宾、乐山、雅安、成都四个传教区.1908年组成"中华基督教华西浸礼议会",简称华西浸礼会.该会除积极传播福音、吸收信徒外,还大办教育、医疗事业,对四川地区的社会进步有所促进.本文对华西浸礼会的传教活动进行了梳理,揭示其在四川基督教传教史中所占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