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乐曲《雪山春晓》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初,作者范上娥、格桑达吉。乐曲描绘了西藏高原雪山连绵、冰雪融化、春晓在望、鲜花盛开所呈现出的关丽景色,表达了西藏人民对大自然及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乐曲结构完整,演奏技巧丰富多彩,旋律优美,风格独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与时代特色。本文试从乐曲的结构、演奏技巧、旋律、演奏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探求其内在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换把是二胡演奏中左手最重要、也是用的最多的一个技巧,换把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所演奏的乐曲的声音效果,尤其是音准和音色;换把还具有扩大音域、方便演奏等功效。因此,掌握换把的演奏方法和技巧是演奏好二胡乐曲的基本保障之一。  相似文献   

3.
换把是二胡演奏中左手最重要、也是用的最多的一个技巧,换把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所演奏的乐曲的声音效果,尤其是音准和音色;换把还具有扩大音域、方便演奏等功效。因此,掌握换把的演奏方法和技巧是演奏好二胡乐曲的基本保障之一。  相似文献   

4.
二胡演奏不单是技巧的运用,更重要的是一种很强的艺术思维活动和心理动势。演奏中应该根据乐曲的需要,通过艺术思维分析得出处理方案,并有意识地赋予生理上的演奏动作。  相似文献   

5.
杨皓 《中南论坛》2010,5(2):118-120,124
钢琴演奏是对技术、技巧要求苛刻的一门艺术,而技术则是技巧的生命线,只有在技术达到一定水准的前提下才有技巧可言。本文通过介绍几个具体乐曲片段的训练步骤来对钢琴高级演奏技术的训练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贝司演奏作为手风琴双手配合演奏中重要的部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的旋律由于左手贝司没有颗粒性的演奏导致乐曲没有韵味是无法避免的事实,手腕、手指、手型的正确运用和科学练习会使演奏水平整体提高,同时使乐曲达到最为出色的演奏效果。  相似文献   

7.
萨克斯乐曲演奏中的颌式自然颤音演奏技法是指利用下颌咬合的技术来完成自然颤音的发音,从发音基本方法、颤音属性、虚音与之结合的方法阐述此项技巧的理论与应用,可以总结出这种演奏技法在技术层面上的一些理论,并进而填补这项技巧在学术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8.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原是一首小提琴独奏曲,自从被移植成二胡独奏曲之后受到了许多演奏家的青睐,更是各大赛事及音乐院校学生必选、必奏的一首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乐曲。乐曲由引子、纵情高歌、热烈欢舞三个部分组成,只有通过对各个段落甚至乐句进行细致分析以及学习与研究不同的演奏版本,才能忠实地表达作品的创作初衷、掌握地方音乐风格、再现音乐的美感,在演奏中获得真正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突破了西洋乐器表现力的局限性,保留了原本的民族特色,展现了钢琴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既传承了浓郁的民族风,又开创了新的演奏技法。关于它的演奏主要围绕钢琴指法、演绎技巧、乐段体现的情绪、乐曲画面四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0.
论钢琴演奏教学中对乐曲层次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钢琴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乐曲演奏时层次感的把握是十分关键的,也是更好地诠释乐曲、贴近作曲家本意的必要元素。这就需要强化学生对作品本体分析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内心听觉能力,以及对乐曲丰富的想象力,对学生演奏技术的引导是最终实现乐曲层次感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1.
《欢乐的牧民》是由作曲家戴天佑为大提琴所创作的曲目,无论从乐曲的风格,艺术氛围、乐器角色及各种演奏技巧方面都表现地恰如其分,独到好处,聆听后令人寻味、为之感叹,现就以上的内容对此曲进行试探,从而对该曲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更好地去领略此乐曲的音乐内涵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2.
钢琴演奏是一个综合的整体艺术,在钢琴教学中,需运用辩证统一的教学模式——即将读谱、演奏技法以及乐感的培养三者相互协调、促进。并通过钢琴教学中的演奏及乐感的培养来促进学生的循环认知、模式信息认知与演奏技巧创新认知等能力的培养。肖邦夜曲op.9-no.1音乐语言丰富多彩,通过肖邦的这部夜曲作品教学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和了解肖邦的创作追求,帮助学生增加抒情性乐曲的乐感与演奏技巧。  相似文献   

13.
从钢琴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探讨了钢琴演奏技巧的训练方法和音乐表现力的培养途径。认为:钢琴教学中,教师要从身体技巧、练习技巧和踏运用三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掌握钢琴演奏的基本技术,尤其是指法技术。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重视乐曲学习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要理解乐谱中蕴涵的情感,并能用娴熟的演奏技巧表达出来;同时,要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演奏时的心理素质,从而更好地演示作品。  相似文献   

14.
钢琴即兴伴奏是钢琴伴奏形式中一种最实际、最常用、最快捷的演奏技能,歌曲钢琴即兴伴奏课,已成为全国各师范院校的必修课。钢琴即兴演奏是建立在演奏技巧、和声基础和演奏者活跃的头脑三者之上的,根据歌曲的音乐,选择好和声,再把已选择好的和声,根据音乐内容改变为适当的音型化的和声序进。即用钢琴为歌曲(或乐曲)快速并有效果地伴奏,起到对歌曲的补充和衬托的作用。它是理论作曲知识和钢琴演奏技巧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学音乐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  相似文献   

15.
潘其华 《老友》2011,(8):69-69
我在上期介绍了葫芦丝的构造、按孔手法及几种常用的演奏技巧,本期将把未介绍完的常用演奏技巧继续作一讲解。  相似文献   

16.
古筝"摇指"是古筝演奏中的一种重要技巧,在不同流派、地域的音乐作品中"摇指"有着不同的演奏方法和演奏意义。在运用这些不同"摇指"时,技巧所赋予这些不同"摇指"的基本意义是相同的,但在演奏中"摇指"体现的情感意义是由更为主动的音乐创作者和演奏者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高英 《宿州学院学报》2014,(3):70-74,126
以古筝独奏曲《春到湘江》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该曲的创作背景,比较了原作与古筝移植后的异同。从曲式、技巧和演奏心得,移植作品对古筝艺术发展的贡献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对其音乐形态、演奏技巧特点及演奏中作品情绪把握进行分析和研究,归纳了古筝演奏新技法对传统技法的传承轨迹与发展途径。从中发掘古筝与其他器乐作品相互融合渗透的交叉点,探讨作品移植时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巴罗克时期、古典音乐和浪漫乐派的音乐风格,阐述了要正确运用演奏技巧,充分发挥音乐的表现力,必须在演奏家意志的绝对控制之下自如地按乐曲本身的风格去演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贝多芬G大调随想回旋曲,又名:Rageovgrthelostpenny,翻译过来名为:丢失一分钱的愤怒,是贝多芬早期创作的作品。这首作品所体现的音乐内容与以往贝多芬作品所体现的英雄性和交响性不同,它体现了这位跨世纪伟大作曲家生活化和人性化的一面。G大调随想回旋曲是一首幽默风趣、富有活力的钢琴作品,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贝多芬的早期创作风格,以及弹奏古典主义时期风格乐曲的演奏方法和风格,能够更好地表现出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也为喜欢和演奏这首作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要学好萨克斯,首先要喜爱萨克斯,并付出刻苦的努力,每天坚持有固定时间练习,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养成良好的萨克斯演奏习惯。无论是演奏练习曲还是乐曲,都要有饱满的气息、优雅的演奏姿势、较自然的口型、熟练的指法、优美的音色、清晰敏捷的吐音、优美流畅的连音。要用心去学习练习曲,它将检验我们的气息、口型、运指、音符、节奏、力度、速度、技术、技巧是否已经掌握.从中还会学到更多的节奏音型,遇到较复杂的节奏音型时,我们要放慢速度,反复练习,直至练熟为止。演奏乐曲要把握好乐曲的风格,控制好乐曲的力度、速度,掌握好乐曲的演奏方法和演奏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